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9章 修廟宇重塑金身,天下共尊都城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9章 修廟宇重塑金身,天下共尊都城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皇帝的詔書如同一聲春雷,驚醒了沉睡多年的城隍嶺。昔日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頓時變成了一個龐大而繁忙的工地。來自朝廷將作監的大匠、地方征調的能工巧匠、以及數以千計的民夫,如同蟻群般,沿著新開辟或整修的山路,將無數的木材、石料、磚瓦、漆料,艱難地運抵山巔。

工程的總體規劃由將作大匠親自負責,他多次勘察地形,結合皇帝“務從弘敞”、“必極莊嚴”的旨意,精心設計了新的廟宇佈局。原有的破敗小廟被徹底拆除,但其基址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並納入了新的建築群中,以示不忘根本。

重建工作充滿了挑戰。最大的困難在於運輸。山勢陡峭,道路險峻,巨大的梁柱、沉重的石碑、成捆的屋瓦,都需要依靠人力畜力,一點點地挪上山。民夫們喊著號子,汗流浹背,在陡峭的山路上艱難前行。遇到特彆巨大的石材,則需要搭建臨時的絞盤和滑道,耗費數日之功方能就位。然而,沒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深知這是在為皇帝陛下還願,為“天下都城隍”修建道場,內心充滿了神聖感與自豪感。

工匠們則展現了驚人的技藝。他們依山就勢,修建起層層疊疊的殿宇。主體建築采用嚴格的漢代官式建築風格,飛簷鬥拱,氣勢恢宏。牆體以青磚砌就,外塗朱紅,在青翠山林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屋頂覆蓋著燒製精良的黛瓦,在陽光下泛著烏黑的光澤,簷角高翹,如同鳳凰展翅,欲上九天。梁柱之上,繪有精美的彩畫,內容多是祥雲、仙鶴、神獸等圖案,色彩絢麗,栩栩如生。

廟宇的核心——主殿之內,更是傾注了無數心血。那尊原本模糊不清、斑駁陸離的泥塑神像已被請下神壇。來自洛陽的宮廷塑像大師,根據皇帝對神明“恩德”的理解以及“天下都城隍”的至高神職,重新設計塑造神像。

新的神像不再是不知名的山野小神模樣,而是被塑造成了一位莊嚴肅穆、頗具威儀的帝王官宰形象。神像身形偉岸,頭戴九旒冕冠(或進賢冠,依據等級),麵容飽滿,雙目微睜,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世間一切善惡。身披錦繡蟒袍或高階官服,腰束玉帶,手持玉質笏板於胸前,足蹬雲頭朝靴。整個神像儀態端莊,氣度非凡,既體現了其作為“天下都城隍”的至高權威,又符合人們心目中正直、威嚴的冥界主宰形象。神像以珍貴的檀木為胎,外覆苧麻生漆,再施以金箔彩繪,寶光閃爍,令人望之而生敬畏之心。

在重建工程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洛陽皇宮內的劉秀,也並未置身事外。他親自揮毫,為這座即將重生的神廟題寫了匾額。他飽蘸濃墨,凝神靜氣,在珍貴的金絲楠木匾上,寫下了五個遒勁有力、氣勢磅礴的大字——“天下都城隍”。這匾額被精心雕刻、貼金,成為了廟宇最重要的標識。

經過數月的緊張施工,一座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雕梁畫棟的新廟宇,終於矗立在了城隍嶺之巔。它與周圍的山川形勝完美融合,紅牆黛瓦,在雲霧繚繞中若隱若現,宛如天上宮闕,充滿了神聖與莊嚴的氣息。

吉日選定,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典禮與首次官方祭祀。皇帝劉秀雖因年事已高、國事繁忙未能親臨,但派遣了位列九卿的光祿勳作為欽差,代表皇帝主持大典。上黨郡守及周邊州縣的主要官員、當地有名望的耆老、士紳,以及聞訊從四麵八方趕來的成千上萬的百姓,將山巔和山路擠得水泄不通。

典禮依最高規格進行。鐘鼓齊鳴,香煙繚繞。欽差大臣宣讀祭文,盛讚“天下都城隍”護佑聖駕、福國佑民之功德,並再次宣告皇帝敕封之神旨。隨後,在莊重的樂聲中,覆蓋在皇帝親題金匾上的紅綢被緩緩揭開,“天下都城隍”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引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與讚歎。

人們湧入廟中,瞻仰那莊嚴偉岸的新神像,無不被其氣勢所震懾,紛紛跪地叩拜,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家庭平安。香火之盛,煙氣直衝霄漢,終日不散。

劉秀皇帝與城隍嶺山神廟的傳奇故事,也隨著這座廟宇的重生而迅速傳遍天下。人們口耳相傳,將當年蛛網救駕的神跡描繪得活靈活現,更加深信光武皇帝乃真命天子,受神明庇佑。而這座位於山巔、被皇帝親封為“天下都城隍”的廟宇,其獨特地位也立刻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各地的城隍廟,無論規模大小,皆以其為尊,視其為城隍體係的祖庭和最高管理機構。

“天下都城隍”不再僅僅是一座廟宇,它成為了劉秀“君無戲言”信義的象征,成為了連線皇權與神權、世俗與信仰的一個獨特文化符號。它屹立於山巔,俯瞰著萬裡江山,也見證著一個嶄新王朝的鞏固與繁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