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10章 宿命的終結——鄴城陷落與曆史的鏡鑒(全文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0章 宿命的終結——鄴城陷落與曆史的鏡鑒(全文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公元577年正月,凜冽的寒風吹過華北平原,鄴城高大的城牆在冬日慘淡的陽光下投下長長的陰影。這座經曆了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的古都,即將見證又一個王朝的覆滅。城內人心惶惶,亡國的陰影如同這冬日的陰霾,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此時的北齊皇室已經陷入了最後的瘋狂。年僅二十歲的後主高緯,在得知北周軍隊突破太行山防線、直逼鄴城的訊息後,不是組織抵抗,而是舉行了一場荒唐的禪位儀式。他將皇位傳給自己八歲的兒子高恒,自稱太上皇。這個決定的動機令人啼笑皆非:他聽信巫師的建議,認為禪位可以應天改命,同時也能在城破時更方便逃跑。

正月初一,幼主高恒在慌亂中改元承光,這是北齊的最後一個年號,隻使用了不到一個月。即位大典草草了事,朝臣們麵色凝重,誰都明白這出鬨劇的意義。太皇太後胡氏(高湛的皇後)在儀式上失聲痛哭,不知是為孫子的命運,還是為這個即將滅亡的王朝。

與此同時,北周武帝宇文邕親率大軍已經抵達鄴城城外。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站在高處眺望這座雄偉的都城,內心感慨萬千。從公元577年十月發動總攻到現在,不過三個月時間,曾經強大的北齊就土崩瓦解。他深知,這不是因為北周軍隊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北齊的自毀長城。

鄴城的防禦本來十分堅固。城牆高厚,護城河寬闊,城內糧草充足,守軍也有十餘萬人。如果組織得當,完全可以堅守待援。然而,北齊朝廷已經失去了抵抗的意誌。高緯先是試圖用重賞激勵士氣,命人將國庫中的金銀珠寶堆放在城頭,聲稱用來犒賞有功將士。但當將士們請求發放時,寵臣穆提婆卻冷笑道:陛下猶自玩樂,何急頒賞?軍心由是徹底渙散。

正月十八日,北周軍隊發動總攻。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高緯展現了他最後的:他帶著馮小憐、幼主高恒等數十人,從東門倉皇出逃。留守的將領見皇帝逃跑,紛紛投降,鄴城幾乎不戰而下。北周軍隊入城時,看到的是一片混亂景象:逃難的百姓、搶劫的亂兵、還有那些還沒來得及帶走的金銀財寶。

高緯一行的逃亡之路充滿戲劇性。他們先逃到濟州(今山東茌平),與先期到達的太後胡氏會合。在這裡,高緯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他讓幼主高恒再禪位給任城王高湝,然後自稱無上皇。這一連串的禪位鬨劇,成為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

然而,逃亡隊伍內部已經分崩離析。大臣慕容儼、紇奚永安等人先後離開,投奔北周。高緯眾叛親離,隻能繼續南逃,企圖渡過黃河投奔南方的陳朝。但在青州(今山東青州)南部的鄧村,他們被北周先鋒尉遲勤追上。當北周士兵衝進行宮時,高緯正與馮小憐抱在一起瑟瑟發抖,而那個八歲的高恒則躲在床下哭泣。

被俘的高氏宗族被押解到長安,北周武帝宇文邕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高緯、高恒等數十名北齊宗室身著白衣,跪在太廟前。圍觀的長安百姓指指點點,有人唾罵,也有人唏噓。在這恥辱的時刻,高緯卻對宇文邕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請求:乞歸還朕之小憐。

宇文邕輕蔑地看著這個亡國之君,說:朕視天下如脫屣,豈惜一老嫗!但還是將馮小憐還給了他。這種亡國不忘美人的,成為了曆史上最大的笑柄之一。

然而,北周武帝的寬大隻是暫時的。幾個月後,有人誣告高緯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這很可能是宇文邕清除後患的藉口。他順勢將高緯、高恒等數十名高氏宗室全部處死。隻有高緯的弟弟高仁英因是白癡,高仁雅因是啞巴而被放過,流放蜀地。曾經顯赫一時的高氏家族,就這樣幾乎被滅絕。

隨著高緯的人頭落地,立國僅二十七年的北齊王朝正式退出曆史舞台。從高洋550年建國到577年滅亡,這個王朝就像一顆流星,短暫地劃過曆史的夜空,留下了一道詭異而耀眼的光芒。

北齊的滅亡,留給後人太多的思考。為什麼一個開局近乎完美的王朝,會以如此迅速而醜陋的方式崩潰?

首先,權力的絕對腐敗是根本原因。從高歡開始,高氏家族就樹立了權力源於刀劍的暴力權力觀。這種觀念導致皇位繼承始終在血腥中進行,父子相疑、兄弟相殘成為家常便飯。當權力徹底失去製度和道德的約束時,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麵就會無限放大。

其次,胡漢矛盾的未能解決埋下了隱患。高歡雖然試圖推行胡漢融合的政策,但本質上依靠的是鮮卑軍事貴族。這種二元政治導致統治階級內部分裂,無法形成穩固的統治基礎。高洋後期對漢族士人的打壓,更加深了這一矛盾。

第三,統治者的個人素質決定了國家的命運。除了高演略有作為外,北齊的皇帝一個比一個荒唐。高洋的瘋癲、高湛的淫亂、高緯的昏庸,共同將這個強大的國家推向了深淵。特彆是高緯的自毀長城——殺害斛律光、高長恭等名將,直接導致了軍事上的崩潰。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北齊的興衰印證了一個曆史規律:武力的強大可以奪取天下,但無法維持長治久安;經濟的繁榮可以充實國庫,但無法彌補道德的淪喪;法律的完備可以規範社會,但無法約束不受製約的權力。

北齊的故事,就像一麵極端卻清晰的鏡子,照見了權力異化的全過程。它告訴我們,當一個政權失去了最基本的倫理底線和道德約束時,無論它看起來多麼強大,都將在瞬間土崩瓦解。再精銳的軍隊、再充盈的國庫、再完備的法典,也填不滿人性的黑洞。

在鄴城的廢墟上,新的曆史篇章即將展開。北周統一北方後,中國將迎來隋唐盛世。而北齊的教訓,也將成為後世統治者時刻警醒的鏡鑒。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帶走了一個短命的王朝,卻留下了一個永恒的思考:權力應當為何而存在?又應當受到怎樣的製約?

——全文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