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宰相的非正常死亡 第三章 黨錮之禍
-
黨錮之禍
姓名:竇武
籍貫:平陵
所任官職:大將軍錄尚書事
非正常死亡方式:自刎
姓名:陳蕃
籍貫:平輿
所任官職:太傅錄尚書事
非正常死亡方式:在獄中被殺害
●雒陽城內的政變
東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九月某一天的半夜,首都雒陽城內突然發動了一場血腥的政變:宦官王甫等人團團包圍了大將軍竇武的府邸,手持皇帝詔書,宣稱竇武謀反,必須予以逮捕和誅殺。
這場政變的起始,似乎和九年前(159年)的另外一場政變如出一轍。那是漢桓帝在位的時候,因為人稱“跋扈將軍”的大將軍梁冀專斷朝政,引起桓帝的不滿,於是桓帝就趁著上廁所的機會和宦官單超、左悺、具瑗等人商議對策,然後突然動手。當時是八月份,某天半夜,桓帝親往前殿坐鎮,把內朝的尚書們都召集起來,分派士兵守衛皇宮,然後派具瑗和司隸校尉張彪一起率領羽林軍和虎賁軍千餘人包圍了梁冀的府邸,派光祿勳袁盱持著代表皇帝權力的節杖去收取梁冀的大將軍印信。梁冀看到大勢已去,就和其妻孫壽一起服毒自殺了,外戚梁氏維持了整整十九年的勢力瞬間傾塌。
然而九年以後的看似相同起始的政變,其後續發展卻又全然不同。竇武顯然比梁冀要有出息得多,他立刻率領門客、仆人從後門殺出,逃進侄子竇紹掌握的北軍營中,召集士兵們說:“宦官們現已謀反,與我同心協力將之誅殺的,有封侯重賞!”北軍是守衛京城的禦林軍,宦官們不敢持械攻打,隻得匆匆退去,嚴守內宮。
而就在這個時候,德高望重的太傅陳蕃也聽到了政變的訊息,於是他帶著門人弟子八十餘人,抱著必死的決心衝向內宮。守門衛士問他為何無詔闖宮,陳蕃大聲回答說:“當初晉國大夫趙鞅帶兵入宮,剷除了君主身邊的奸佞,所以孔子認為趙鞅無過有功。這是春秋大義,你們不明白嗎?!”
衛士們被陳蕃的氣概所震懾,紛紛後退,然而宦官們可不管什麼大義、小義,很快就趕散了陳蕃的隊伍,把他捆綁起來押送北寺監獄,當夜就將其殺害了。
宦官們隨即以皇帝的詔書調來了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及其來自西北的部屬,命令張奐等人與車騎將軍周靖一起前去收服北軍。天色大亮的時候,兩軍在北宮門前對陣,王甫不斷高喊:“竇武叛亂,你們都是禁軍,為何要做幫凶?先降者有重賞!”北軍士兵大都是雒陽城中官吏和富戶的子弟,平常就缺乏訓練,麵對如狼似虎的西北邊防軍,早就已經嚇得渾身哆嗦,再一聽王甫的喊話,紛紛放下武器,背叛了竇氏。竇武、竇紹眼看大勢已去,隻得駁馬逃走,最後被宦官們包圍在都亭,雙雙自刎而死。
外戚竇氏就這樣倒台了,然而與九年前梁氏倒台不同,宦官們不但誅殺了竇氏滿門,甚至幽禁了竇武的妹妹竇太後,同時還把朝中一大批和陳蕃、竇武有聯絡的公卿全都貶官或者下獄。
這就是東漢曆史上的第二次“黨錮之禍”,從此宦官們徹底掌控了朝政,一直延續到漢靈帝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