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 秦始皇陵地宮飛雁之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秦始皇陵地宮飛雁之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秦始皇陵地宮飛雁之謎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裡的驪山北麓,高大的封塚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曆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姓蠃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於趙國京都邯鄲,公元前246年13歲即立為秦王,22歲加冕親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徹底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曆史,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製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掃**,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儘西來。”秦始皇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一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

關於秦始皇修建自已的陵墓,有這麼一個傳說。當始皇帝坐在寶座上,沉醉在一片萬歲呼聲中時,他開始幻想永遠不離開人間和豪華的宮殿,於是聽信了方士們所編造的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上邊居住著仙人的美言,並派方士徐芾帶領數千名童男童女,到海中的仙山上求取長生不老的仙藥。但是徐芾一行入海後就再也冇有回來。後有民間傳說,他們來到了現在的日本國定居,傳宗接代。以後,嬴政也認為“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是虛無縹緲的事,所以他轉而特彆重視自己陵墓的營建。

其實,嬴政自即位後不久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直到他去世才草草收場,前後共用了38年。大規模的修築是在統一後的10年,由丞相李斯督率72萬刑徒和奴隸,傾國力修造。史稱秦始皇陵高50餘丈,周5裡餘,墓基極深,並用銅液灌注。直到今天,看到那高大的封土丘和形象生動的兵馬俑,我們依然為之讚歎,秦陵的高大也就是秦始皇的威風,秦陵的非凡氣勢就是秦始皇的氣勢非凡。

那麼,秦地宮內到底有哪些珍貴的隨葬品?千百年來由此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地宮飛雁就是一個十分迷人的傳說。

《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的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鬥轉星移,過了幾百年,到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張善的官吏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了一隻金雁,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出此物乃出自始皇陵。這個神奇的傳說有冇有曆史依據?近年來有的學者著文指出:“這雖然是個傳說故事,但可以說明秦陵內的文物曾經流失於外,並且遠達雲南以南。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著名工匠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飛翔,直飛到宋國的城上。幾百年後,秦國的工匠能製造出會飛的金雁,這是可信的。”

秦始皇陵前後曆時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時間還長,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如果說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中國秦始皇陵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延伸閱讀

秦陵地宮的傳說

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的核心。有關秦陵地宮的位置問題,曆來眾說紛紜。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裡,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裡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鬨。據悉,考古學家根據這個傳說曾作過很多考察,但卻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