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玄武門之變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
玄武門之變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了一次政變。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援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占領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製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宮,逼李淵表態。
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的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情形不對,急忙策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麵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訊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恭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纔不得已散去。之後,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後(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2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玄武門之變”引發了種種爭議。有人說李世民這麼做是被逼的,也有人認為,蓄謀太子已久是事實,意外之下突然發動政變是被逼。究竟哪一種說法更貼近事實呢?
蓄謀已久
有人說,李世民兵權在握,野心極大,早就預謀殺兄奪位。他平時廣交朋友,培植了很多親信,蒐羅了大批勇將,為發動兵變做好了全麵的準備工作。“玄武門之變”早就在他的計劃之中,他隻不過是在等待最好的時機。
被逼無奈
還有一種說法是李淵早就想廢除太子李建成,卻又擔心會引起天下大亂,所以一直冇有動作。李建成與李元吉幾次勸他殺掉李世民,都被李淵拒絕了。李建成因此對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與李元吉結成同黨,拉攏李淵寵愛的妃子們,讓她們在李淵麵前說李世民的壞話,使李淵逐漸疏遠了李世民。他們還不罷休,想進一步謀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請李世民去太子宮喝酒。誰知他在酒裡下了毒,李世民剛喝了一小口,正好有隻小鳥飛過把糞便掉到了李世民的杯子裡和衣服上,於是李世民就回家換衣服去了。冇想到剛到家就開始腹痛吐血,差一點就死掉。
李世民察覺到兄弟的殺機,就搶先下了手,這一步暗合李淵的計劃,所以在“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李淵就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的孰是孰非已經無法分清,但不管怎樣它都是一場兄弟之間的搏殺,一次政權之間的爭鬥,更是一幕疑雲重重的慘劇。
延伸閱讀
唐太宗吞蝗蟲的故事
貞觀二年,京師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的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麵,撿了幾枚蝗蟲卵念念有辭道:“糧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古時認為蝗蟲有靈異,修有奶奶廟,因為“蝗”“皇”音同百姓不敢捕殺,而在古代一但發生大災都認為是上天降的懲罰),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降罪百姓了)!”正要吞下去,周圍的人道:“不能吃啊!吃了要生病的!”太宗說道:“我正希望它把給百姓的災難移給我一個人!又怎麼會因為害怕生病而逃避?”說完就吞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