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 孔子出生之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孔子出生之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孔子出生之謎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祖先原為子姓,後改孔姓。“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子”,而且都希望彆人稱自己為“子”,因為“子”還是一種爵位,所謂“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彆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麼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老師”;要麼就是較有道德的貴族。孔子、老子屬於前者。而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

中國封建社會綿延幾千年,孔子作為儒家思想這種封建統治思想的創始人,受到曆代統治者的加封,頭銜眾多,成為萬世師表。可是,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出生情況如何呢?這個問題頗為引人注目。

關於孔子的出生情況,現在的史書多是一筆帶過,模糊不清。例如,範文瀾先生所著《中國通史》第一冊就有這樣的記載:“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曲阜人。先世是宋國貴族,曾祖父逃難到魯國。父叔梁紇,曾做魯陬邑宰……孔子生於前552年,卒於前479年,年七十三歲。”其他的史書大致上也都是這樣記載的,包括翦伯讚先生所著的《中國史綱要》,有的史書記載更少。綜覽各種史料,目前關於孔子出生的情況,學術界有以下幾種觀點:

“野合”而生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記載說:“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合”一說是在野地裡苟合,而唐朝人認為,“野合說”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孔子之父叔梁紇年老而母親顏征年少,故兩人結合不合禮儀。

司馬貞《史記索引》就說:“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征年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雲野合,謂不合禮儀。”祈禱而生

這種觀點的神話色彩濃厚,說孔子的母親在尼丘山和他父親一起祈禱,感動黑龍的精靈而懷上孔子。東漢鄭玄《禮記

檀弓正義》引《論語撰考讖》說:“叔梁紇與征在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顯然,這種說法非常荒謬,無非是儒學的後繼者們為了神化孔子所作的附會之辭,不足為據。

夢生

這與上一種說法一樣出於讖緯書中,帶有明顯的荒誕的迷信色彩。因為如果不在出生問題上故弄玄虛,使之與凡人不同,以尊其為神,孔子就不能成為“聖人”,他的觀點主張又怎能為世人信奉呢

私生子

著名曆史學家蔡尚思等所著《孔子思想體係》一書提出此說。該書詳細列舉了作者曆年積累的資料,認為顏氏既然長期向孔子隱瞞其父的事情,說明顏家必定遠離孔家。再加上孔子自稱“吾少也賤”,這些無不證明顏氏家境貧寒,可能是奴隸或平民之女,與叔梁紇的身份截然不同。所以,該書認為,所謂“野合”,實際上是老奴隸主叔梁紇在野外強暴顏氏而生孔子,即孔子是私生子。這一結論重新解釋了《史記》等書中所述的“野合”。

在這幾種說法中,“祈禱而生”與“夢生”這兩種說法當然不足為信,就“野合”這種說法而言,究竟該如何解釋,也還冇有定論。如此一來,孔聖人的身世就成了一個令後人無法探知的謎團。

延伸閱讀

孔子的政治思想

在治國的方略上,孔子主張“為政以德”,認為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製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製度。人道主義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製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