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謎

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名氣極高,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唐伯虎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台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如今寫入丹青裡,不許東風再動搖。”

據《金陵瑣事》中記載,秋香曾經向唐伯虎的繪畫老師沈周學過畫畫。沈周是明代相當著名的大畫家,曾為秋香畫過一幅丹青畫,寫過一首詞。秋香雖與唐伯虎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據考證,秋香是生於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比唐伯虎足足大20歲,唐伯虎16歲出道時,很難與金陵秦淮河畔的秋香產生感情。唐伯虎點秋香隻不過是後人把一些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附會到他們身上罷了。

“江南,用在他的一些繪畫作品上,著意不在“風流”,也非炫耀自己的才氣,而是抒發胸中不平,對功名的蔑視,是他的一種自慰,也是貧困中的寄趣。

第二種說法:唐寅精於仕女題材的繪畫,如《九美吟》、《簪花仕女圖》、《秋風紈扇圖》等,這些畫中都有令人心動的美女,如此推斷,唐寅一定非常熟悉這些佳麗們的生活,否則不可能畫得如此傳神。“風流才子”之名,自然合情合理。

第三種說法:在唐寅自築的居所“桃花庵”,隻要他賣畫得了錢,就會邀請名士好友在此飲酒歌吟,不免留下“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的忘形之態。

延伸閱讀

唐伯虎解字謎拜師

相傳,唐伯虎幼年家境不好,父親在蘇州開酒店謀生。酒店收拾得乾淨整潔,常有文人墨客來飲酒吟詩。

唐寅自幼喜歡畫畫,到十三歲時,父親就讓他在店中幫忙乾活,不再上學,畫出得意的畫就貼在店牆上。一次,才子祝枝山來到酒店喝酒,很喜歡牆上的畫,就問老闆畫是由誰畫的。老闆回答說是兒子畫的。祝枝山很驚訝地要求見見孩子,在得知了唐寅的家境貧寒之後便決定幫助他找一位丹青妙手來教他畫畫。不久,祝枝山帶著畫師沈石田來到了酒店。

沈石田也很欣賞唐寅的畫,但想考考他才氣如何,就為他出了一個字謎:“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是樹,去掉中間是樹,去掉兩邊是樹,這是什麼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說出了謎底是個“彬”字。沈石田很高興,就收下了唐寅。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