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華文化公開課—哲學史五講 > 前 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華文化公開課—哲學史五講 前 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宇宙從何處來?人類又是從何處來?宇宙的本質是什麼?人與宇宙處於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狀態之中?人生存的目的是什麼?人活著有什麼價值、意義?……這些問題與芸芸眾生中的你有關嗎?有關!因為隻要你會思想,無論你是有心之人還是無意之人,都會在生活中體現出你對世界的思考,對人生的探索,這就是哲學。哲學無處不在。

哲學是什麼?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說它簡單,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文化的積澱最終是哲學;說它複雜,是因為古今中外很多人窮其一生去研究它,但哲學帶給我們的永遠隻有探索,冇有終止。而正是這種探索,對社會而言,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對個體而言,每一次深入地思考,都將帶來一次思維模式的洗禮……

中國古人從很早就開始探索哲學的世界,伏羲、女媧等神話傳說是他們對世界、人類起源的猜測,周易、八卦、陰陽、五行等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儒家的積極入世、道家的淡泊以自處等是人類自身與世界、社會相互交流的方式……哲學家不斷呈現,他們在思想靈魂的領域裡或融合、或繼承發展、或獨樹一幟,他們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展現著思辨的力量。

朝代更迭,滄海桑田。中華哲學一直表現出極大的融合力與生命力。“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神農嘗百草”,奠定了中華傳統思想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社會;孔子把“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傳給世人;公元前後,“慈悲普度”的釋家佛法東傳。於是,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傳統哲學。

後來,曆經朝代更迭,儒、釋、道思想或揚棄、或豐富、或發展,但最終得以傳承,幾千年來,儒、釋、道的三大文化支柱給國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穩定的道德體係,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套道德體係是中華傳統社會賴以存在、安定與和諧的基礎。這也是以儒、釋、道信仰為根的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最有價值之處。

本書采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華,力圖以此勾畫出中國哲學思想發展的線路圖。旨在將中華傳統哲學的精華,用簡單和平易近人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來,從中可以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茶餘飯後、小憩之時,捧起它,可以體味思想的價值、思考的力量、思辨的智慧。

資料浩繁,時間有限,難免有錯誤疏漏之處,敬請不吝賜教!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