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公開課—哲學史五講 從“天人合一”到“絕地天通”
-
從“天人合一”到“絕地天通”
“絕地天通”是中國思想觀念發展史上的一次極其重大的事件,從此天地隔絕,人神分離,人心得以矯正,禮製得以確立,天地自然變得有序化、製度化。
顓頊,姓姬,是軒轅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生於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帶),居住在窮桑,他的母親女樞因感“瑤光”而生了他。顓頊10歲開始輔佐少昊,20歲登上帝位,初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建都於帝丘(今濮陽縣西南)。顓頊在位78年,號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
帝嚳是顓頊的族侄,15歲幫助顓頊治理天下,30歲登帝位,其在位期間嚴以律己,也是一位萬民誠服的帝王。顓頊、帝嚳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黃帝時代
黃帝時代,天和地是通連的,天上的神仙可以隨便到人間來,地上的凡人也可以通過天梯到神仙居住的地方去。那時,天地相通的地方很多,可以通天的高山有崑崙山、日月山等,其中,崑崙山最為著名。此外,還有許多高大的樹木也是通往天庭的天梯。當時人神交往很自由,對天帝統治人間很有好處。但是,天神並非個個都是行善的好人,也分善神和惡神。由於仙凡之間通道很多,有些在天庭呆膩了的惡神,就偷偷跑到人間來做壞事。他們的搗亂,擾亂了人間的社會秩序。再加上由於長期的南征北戰,戮殺撻伐,使得人間信奉混雜,巫教盛行。
絕地天通
顓頊登上帝位後,有效的治理使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社會秩序基本穩定。但人神秩序仍然混亂,不僅天神跑到人間來乾壞事,人間的巫覡也能通過高山、大樹到天上去遊玩。顓頊對這種人神之間界限不清、相互摻雜的混亂局麵很惱火,在平定了共工氏之亂後,決定徹底整頓天庭和人間的秩序。
治理整頓第一位的事情是必須斷絕天地之間的通道。他首先派朝中五位最大的官員負責把所有能上下天庭的高山平掉,把大樹砍倒,冇了上下的天梯,凡人是絕對上不了天庭的。不到十年的功夫,除了崑崙山之外,所有的“天梯”絕斷了。崑崙山雖然冇有絕斷,但是黃帝和西王母娘娘在“懸圃”弄了一道防線,有幾位力士在那裡把守著,人們也很難上去。
絕斷了天梯以後,地上的凡人上天是不可能了。可是,還不能限製天上的神仙到凡間來。為此,顓頊又派了兩位力大無窮的天神,一位叫重,一位叫黎。他命重兩手托天,奮力上舉;令黎兩手按地,儘力下壓。於是,天地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顓頊還命令重和黎分彆掌管天上眾神事務及地上神和人的事務。此後,天地間神人不經重、黎許可,便不能夠隨便上天下地了!另外,顓頊還找了一個叫噎的大力神,把守著大荒西極“日月山”的天門,監督日月星辰是不是按秩序回山。這樣一來,神人不雜了,陰陽也有序了。
“絕地天通”的哲學意義
人類早期的宗教職能本來是由巫覡擔任,後來開始有天官和地官的劃分:天官,即祝宗卜史一類的職官,他們管通天降神;地官,即司徒、司馬、司工一類的職官,他們管土地民人。祝宗卜史一出,則巫道不行,但巫覡和祝宗卜史曾長期較量,最後是祝宗卜史占了上風。巫覡時代是“人神雜糅”“天人合一”的,卜史時代是“人神不雜”“天人分裂”的,而“絕地天通”就反映了從“天人合一”到“天人分裂”這樣一種觀唸的蛻變。在這種觀念蛻變的基礎上,人類的禮製秩序才得以建立。這就正如《易傳》所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延伸閱讀
顓頊與共工氏
顓頊聰明敏慧,有智謀,他統治的地盤很大,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據說共工氏姓薑,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勇猛彪悍,欲霸九州,於是就發動了向顓頊部落進攻的戰爭。顓頊足智多謀,沉著應戰,利用神箭手羿作為先鋒,經過激烈戰鬥,終於打敗了共工氏。共工氏逃到大西北(現寧夏),怒觸不周山而死,顓頊部落才得以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