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華姓氏大探源 > 37 沈——以“審”姓為主,黃帝後裔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華姓氏大探源 37 沈——以“審”姓為主,黃帝後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37

沈——以“審”姓為主,黃帝後裔

沈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5。

沈姓大探源

作為一個姓氏,“沈”也有好幾種不同的來源,其主要分彆就在讀音之不同——有的人姓“審”音之沈,有的人則姓“真”音之沈,不可隨隨便便地混為一談。

讀“審”音的沈姓,是黃帝的後代。

讀“真”音的沈,是顓頊帝的後代。

由此可見,天下姓沈的人,有的是黃帝的後代,有的則是顓頊帝的後代,不過幾千年繁衍下來,出自黃帝的那一支日漸人多族繁,於是大家也逐漸對自己的姓氏“不求甚解”,一概的統姓起“審”來了。

“審”音沈姓的人,得姓於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晡季,他被封於沈地,其子孫便以地為姓。

至於“真”音沈姓最初發源的楚地,則大致是現在的湖南和湖北一帶。

這個曆史悠久的古姓,曆來倒未曾發現過被外族冒用的紀錄。相反的,到了五代時期,卻有分支為他姓的記錄——尤姓就是從沈姓分出來的。

沈尤兩姓向有不相婚配之說,何解?

原來,當王潮的弟弟王審知在福建稱閩王的時候,福建姓沈的人,為了避諱他名字裡的“審”音,就把自己姓氏的水旁去掉,並且把剩下來的那半個字改為跟原字十分接近的尤字,這就是尤姓的由來。正由於尤姓來自沈姓,所以在福建,沈、尤二姓是不相婚配的。

繁衍之跡

沈姓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沈姓族人,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今河南葉縣)。到秦漢時期,沈姓仍有多人為官,且地位均十分顯赫,但也有數人辭官隱居,遷於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縣)等地,從而開始了沈姓的南遷之旅,並且家族勢力日漸擴大,不斷興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各種割據勢力互相攻伐,加上“永嘉之亂”,使得中原士族大都南遷,沈姓族人也先後進入南方幾大省份,並在當地不斷生息繁衍,形成了“吳興”郡望。此後沈姓以“吳興”郡望為繁衍中心,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至唐代以前,已散居於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家族日漸繁盛。唐宋時期,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得以恢複發展,沈姓族人開始遷播進入閩粵兩地,並且人丁興旺,同時,唐代沈姓在我國北方也得以新的發展,郡望與名人高官大量出現,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到了宋朝末年,金軍大舉南下中原,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北方再次遭受浩劫,迫使中原沈姓再次南徙,其中赴今福建、廣東等地之沈姓尤多。至明清時期,沈姓已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我國一大姓氏,並有一些族人由東南沿海播遷到海外,沈姓家族真正成為了一個大家族。我國的沈姓曆代多以江南為其主要分佈地,尤以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以上地區的沈姓占到了全國漢族沈姓人口的絕大多數。

沈姓名人

1古代著名科學家沈括

沈括(1031~1095年),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宋仁宗時,沈括考中了進士。宋神宗熙寧初年,王安石出任宰相,開始推行新法。當時,沈括是新法的積極擁護者。1073年,王安石命他去兩浙地區調查新法的實施情況。他回京後,對新法大加讚譽。但冇過幾年,王安石罷相。沈括一見風頭不對,就秘密上書,列舉了王安石新法的弊端。宋神宗知道後,對他很是不滿。恰好禦史上奏彈劾他,神宗就下令免去他的翰林學士一職,降為宣州知州。

到了晚年,沈括娶妻子張氏。張氏脾氣暴虐,沈括時常被她責罵,苦不堪言。他的長子沈博毅,因為是前妻所生,所以被張氏趕出家門。後來張氏病死,沈括卻痛不欲生,不久也病死了。

沈括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他撰寫了一部光輝偉大的著作——《夢溪筆談》。全書共26卷,涉及許多方麵,包括天文、地理等。《夢溪筆談》被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讚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座標”。

2“四大才子”之一沈周

沈周(1427~1509年),明代著名畫家,字啟南,號石田,晚年又號白頭翁,江蘇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沈週一生都冇有參加科舉考試,長期從事繪畫和詩文創作,尤其是他的畫,被評為明代第一。有一次,一位郡守征集畫工去繪製壁畫,有人做了手腳,故意將沈周也列入了畫工名冊。彆人就勸他:“你和許多大官關係都不錯,可以找他們通融一下。”沈周卻說:“讓我服勞役是應該的,去找人說情豈不羞恥嗎”於是,他便去服役——繪製壁畫。不久,郡守進京述職,許多人都向他打聽“沈先生”的訊息。郡守急忙找熟人,一打聽,才知道“沈先生”就是那位服役的畫工。

沈周以擅畫山水著稱。他早年繼承家學,師法於父親沈恒吉、伯父沈貞吉,兼師杜瓊、劉鈺,後來又取法董源、巨然;40歲以後,他以黃公望為宗,作品拓為大幅;晚年,沈周尤其醉心於吳鎮,筆墨更見沉鬱蒼勁,更趨於成熟。他的主要作品有《雲際停舟圖》、《廬山高士圖》、《虎丘送客圖》、《仿子久富春山居圖》、《京口送彆圖》、《雨意圖》、《柳蔭垂釣圖》等。

此外,沈周兼工花鳥、人物畫。後人將他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稱為“明四家”。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