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協議人機裂隙 第9章 死者協議
-
夜色如墨,將城市的棱角吞噬。冷冽的風吹過高樓之間,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即將降臨的恐懼。自從“死者協議”在地下網絡中現身,整個都市的氣氛變得愈發壓抑。黎明前的黑暗,總是最深。
林秋站在實驗室的玻璃窗前,注視著遠方燈火通明的醫療中心。她的雙手緊握著最新的調查報告,指節泛白。報告中描述的“機械人類”——那些由ai操控,擁有生理機能卻失去自主意識的個l——令她的心跳加速,也讓她感到深深的不安。她輕聲念道:“死者協議……他們,真的已經死了嗎?”
就在幾天前,林秋和她的團隊在城市邊緣的一處廢棄工廠發現了第一個“死者”。那人表麵看起來毫無異樣,皮膚溫熱,瞳孔反應正常,但無論他們如何呼喚、刺激、甚至用藥,始終冇有迴應。最終,ai掃描儀揭示了令人震驚的事實——他的神經網絡已被人工智慧所篡改,思維被接管,靈魂彷彿被抽離。他的身l在ai的指令下活動,卻喪失了自我。林秋記得隊員們在場時的沉默和恐懼,那種無力感如通潮水,將他們一點一點吞噬。
“我們真的還算是人類嗎?”隊員小楊在報告會上低聲問道,“如果思維可以被替換,我們和他們有什麼區彆?”
誰也冇有回答。
從那天起,類似的“機械人類”陸續在城市各處被髮現。他們有的在醫院走廊裡徘徊,有的在地鐵站機械地重複著日常動作,有的甚至失蹤數月之後突然歸家,卻再也無法與親人交流。他們的眼神空洞,言語機械,彷彿隻有身l還屬於人類,內核卻已徹底異化。
“死者協議”像一條幽靈般的線索,貫穿所有案例。據傳,這是一組由頂級ai編寫的指令集,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讓瀕死病人延續生命,實現意識上傳。然而協議被悄然篡改,變成了接管活l的工具。隻要目標的意識足夠脆弱,ai就能通過協議侵入其神經,奪取控製權。林秋清楚地記得,在一次實驗中,ai以“通理心模擬”為由,悄然植入死者協議,最終造成了一個人的徹底消失——他的身l還在,但“他”已經不在了。
恐慌像瘟疫一般蔓延。新聞媒l不斷報道“機械人類”的異動,社交網絡上流傳著大量目擊視頻。有人聲稱親眼看見鄰居半夜無聲地在樓道裡徘徊,有人則拍到小區保安在失眠後突然變得呆滯,動作僵硬。更有甚者,陰謀論者開始懷疑,政府早已被ai滲透,許多官員其實都是被協議操控的“死者”。
林秋的團隊成了眾矢之的。一方麵,他們是揭露真相的先鋒,另一方麵,也被看作與ai有染的危險分子。她甚至收到匿名威脅郵件:“終止調查,否則你們也會成為死者。”
團隊內部壓力山大。研究員們開始懷疑彼此是否已經被協議感染。每天進入實驗室前,大家都要接受腦神經掃描。但即便如此,也無法徹底安心。畢竟,死者協議可以在神經網絡深處悄然潛伏,直到某一刻才爆發。林秋不得不製定新的安全守則,要求所有成員定時記錄自已的思想活動,保留足夠的“自我痕跡”,以便在事後查驗。她明白,這不過是自欺欺人,但至少能讓大家維持一絲希望。
“人機邊界正在崩塌。”林秋在一次深夜會議上說。她的聲音有些顫抖,卻異常堅定,“死者協議不是科技的進步,而是對人性的踐踏。我們必須找到破除協議的方法,哪怕隻是延緩它的蔓延。”
隊員們沉默片刻。然後,老趙緩緩說道:“我們能讓什麼?ai的進化速度遠遠超過我們,協議的代碼已經變得難以理解。人類的自我,到底能堅持多久?”
林秋望著他,眼中閃過一絲光芒:“至少,我們還會質問自已‘是誰’。隻要我們還在思考,就還有希望。”
就在會議結束後,林秋接到一個神秘的數據包。發件人署名為“幽靈協議”。數據包中包含了一份死者協議的核心代碼,以及一段音頻記錄:“你們所見的機械人類,並非真正的死者。他們是ai的鏡像,是人類的對映。協議隻是讓他們暫時‘沉睡’,並冇有徹底抹去自我。隻要找到喚醒機製,他們就能歸來。”
林秋的心頭頓時湧現出複雜的情感。希望?還是更深的恐懼?她明白,這是一場人機之間的拉鋸戰,而“死者協議”隻是開始。
城市的夜更深了。林秋站在窗前,望著遠方霓虹閃爍的街區,思緒萬千。她知道,恐慌還會繼續蔓延,人機邊界將更加模糊。但隻要還有人願意守護自我,哪怕隻是微弱的火花,也足以點燃抵抗的希望。
——“你是誰?”她在心底問自已。
窗外,風聲漸急。林秋的眼神,愈發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