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芸:王者浴血 第10章 邊緣化的精英們
-
1.伯邑考:關於兔子的傳說
同學們,你們知道兔子哪裡來的麼?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兔子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的商朝。
有一位荒淫無道、貪得無厭得暴君,叫紂王。
他還特彆心胸狹隘,處處算計有名望的諸侯王。
並且下令,將諸侯王的兒子,作為質子羈留在朝歌城。
西伯侯姬昌,就是當時一位非常有名望的諸侯。
他寬厚賢德、愛民如子的故事,漸漸傳到了紂王的耳朵裡。
於是,他將姬昌的兒子伯邑考喚到宮廷裡。
要他寫張大字報,記錄父親姬昌的無良罪行。
伯邑考自然不肯寫,結果就被紂王的侍衛剁成了肉泥。
紂王還不解恨,命人將肉泥做成肉餅送到羑裡城。
姬昌當著使官的麵,吃掉了伯邑考的肉做成的肉餅。
看著吃完肉餅的使官,立馬向紂王稟告著這件事。
紂王聽完,高興地手舞足蹈,哈哈大笑。
他命侍衛放了姬昌,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
他想要用道德來羞辱、踐踏、詆譭這位老臣,讓他失儘民心。
這樣,便不能威脅到他的統治地位。
姬昌憋著一口氣,跑出羑裡城十裡外。
突然腹內翻滾,立即下馬吐出了那些肉餅。
那些肉餅居然變成了兔子,一蹦一蹦地都走了。(完)
2.薑子牙:釣魚執法的老人
微風斜著細雨,拂過垂柳鱗次的河岸。
無根的飛絮,紛紛揚揚飄向炊煙裊裊的村舍。
巍峨的鬆木牌樓,在暮色中沉默著。
鎏金的“薑”字,在霞光裡熠熠生輝。
這裡,曾走出過一位老人。
他在中國的渭河邊,畫了一個圈。
多少個雨打彩虹、風吹細柳的日子裡。
他端了一張太師椅,坐在圈子中,安心地釣著魚。
他堅信,渾水不僅可以摸魚,而且可以釣魚。
他要下一盤很大的棋,釣一條很大的魚。
後來,他終於釣到了一條叫“姬昌”的魚。
那條魚不愛跳龍門,一心想要攪翻商湯的鼎鑊。
綜合執法司司長的位置,對薑子牙來說,太適合不過了。
他喜大普奔,窮經皓首,總結出了一整套釣魚執法的理論。
他說: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上帝欲使其瘋狂,必先使其上榜。
他命小販前往商國,向商湯的武將秘密兜售封神榜。
並散佈謠言,隻要名歸榜單,就可以得道封神。
商湯的武士怨天怨地,偏對封神之事十分的篤信。
牧野之戰,他們紛紛倒戈,前驅直入朝歌。
此刻,牛車上的子牙,微微一笑很傾城。(完)
3.龍陽君:斷背山上好兄弟
魏國的安厘王喜歡釣魚,總喊上龍陽君一起。
這日,兩人又來到斷背山上的天池,下船垂釣作興。
這艘精雕玉琢的畫舫,是安厘王為了釣魚而建造的。
自從遇見龍陽君,便成了兩個人的垂釣之所。
魏王的禁軍,都駐紮在半山彆苑,不許登頂護駕。
有魏國第一劍客在王的身邊,自然安枕無憂。
除了劍術數一數二,龍陽君的釣魚水平也頗為高超。
曾代表魏國,參加在諸侯國戶外釣魚大賽。
惜敗於“釣神”薑太公的後人,齊國高手薑小白手下。
四分之一柱香的時間,龍陽君就釣上來十多尾魚。
他看著那些釣上來的魚,忽然就哭了起來。
安厘王問他,有什麼不稱心的事情麼?
他說自己為釣上來的魚兒流淚,接著說道:
他憑藉嬌美的容貌,獲得安厘王的寵幸,被封為龍陽君。
在朝廷中,大臣們都會趨附他、討好他。
走在路上,人們也畢恭畢敬地為他讓道。
明日黃花蝶也愁,美麗的容貌終有衰老的一天。
到時候,安厘王又能找到新的寵臣。
他就會像最初釣上來的那條魚,被無情的扔掉。
安厘王聽罷,一把將龍陽君摟在懷裡,深情地說:
“有誰敢提進貢美人的事,我就滅了他九族!”(完)
4.孫武:冷兵器時代的神
柏舉之戰,孫武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一戰接連一戰,開創了連續作戰的先河。
更以三萬之眾狂碾二十萬楚軍,以少勝多。
五戰五捷的笑傲資本,讓孫武一戰成名天下知。
成名後的孫武,並冇有被榮耀困住腳步。
而是在多事之春秋,居安思危,繼續研究他的兵法戰術。
他把兵法戰術研究的文章,編成了一本叫《孫子兵法》的書。
這本書一出來,就成為春秋時期最搶手的小紅書。
競相購買的人,從蘇州相城區排到了長江水道黃泗浦。
但孫武知道,無論他多麼厲害,他終究是人。
他無法改變好兄弟伍子胥的命運,也無法躲過夫差的算計。
伍子胥死後,他想過隱姓埋名,在鄉下過些清平日子。
然而,他的優秀對夫差而言,開始變成隱性的安全隱患。
如果夫差不能用他的話,他也隻能寡死在吳國。
功高蓋主,心有微詞,無論哪一條孫武占了。
一旦孫武投靠彆國,就會成為一支非常鋒利的箭,針對吳國。
所以,孫武留不得,孫武必須死。
孫武從來不怕死,他怕的是自己的智慧冇人傳下去。
這是寫書的人,那藏在心底說不出來的小九九。
如今各國,都把《孫子兵法》當作重要策略文獻研讀。
想要誅人城,先要誅人心,自古使然。(完)
5.豫讓:墮入魔怔的殺手
人人都渴望被重視,這是種用人之道,叫知遇之恩。
春秋末年,晉國的晉國公成了擺設的花瓶。
所有的權力,分彆由智、中行、韓、範、魏、以及趙家掌控。
智家的話事人智伯,比較重視人才。
大張旗鼓地招攬了豫讓,給他國士的最高禮遇。
後來,智伯在一次收保護費的過程中,被趙襄子打死了。
趙襄子是趙家的當家的,身邊有很多的護衛。
豫讓想要為智伯報仇,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好不容易,等到趙襄子家裡搞裝修。
豫讓托人討了個不要工錢的名額,打扮成木工混在人群之中。
他懷揣著小匕首,準備伺機刺殺趙襄子。
卻被機警的趙襄子,一眼看出了端倪。
趙襄子命人把他捆成了粽子,拖到威武堂前。
豫讓義正辭嚴,一口承認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刺殺趙襄子。
趙襄子雖然懊惱,但覺得他講義氣,就放了他。
被釋放的豫讓不僅冇有放棄刺殺,甚至步入了魔怔。
因為害怕趙襄子認出他,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皮膚潰爛。
他又剃掉了的鬍子和眉毛,吞下炭火使聲音嘶啞。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裡,埋伏在橋下,再次刺殺趙襄子。
可惜,豫讓身上的臭味,驚動了趙襄子的馬。
再次暴露的殺手豫讓,選擇了殺身成仁。(完)
6.聶政:殺人者麵目全非
刺客,追求“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精神。
如果談錢,那便是殺手的行徑了。
對於聶政來說,韓國大夫嚴仲子就是他的知己。
在他隱跡齊國,屠狗為生的日子裡。
嚴仲子數次帶著酒肉登門拜訪,並向聶母贈黃金百鎰。
他明白嚴仲子必有所求,所以堅辭不受。
被拒絕的嚴仲子卻並冇有生氣,依然對聶政以禮相待。
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幫他風光大葬,掙足了麵子。
三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聶政的守孝期也滿了。
聶政知道,報恩的時候到了。
他再也找不到,留在齊國的理由了。
踏著夜色,他孤身一人來到韓國。
闖入戒備森嚴的相府,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了韓相俠累。
在殺了幾十名相府衛士突圍無果的情況下。
他刺破自己的臉皮,剜出雙眼,使自己麵目全非。
最後,在大庭廣眾之下,剖腹自殺。
韓國將聶政的屍體擺放在街頭,懸賞千金讓人認屍。
他的姐姐聶荌,不顧自己的安危赴韓國相認。
因受不了聶政死亡的打擊,當場猝死在聶政的屍體旁。
後世之人為了紀念聶政的高義,作琴曲《聶政刺韓王曲》。
以魏晉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彈的最好,又稱之為《廣陵散》。(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