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芸:王者浴血 第14章 天地雜家觥籌集(叁)
-
第十四章:天地雜家觥籌集(叁)
1.李成棟:殘忍是凶徒的真麵目
李成棟第三次殺回嘉定城,已經紅眼了。
手中的屠刀,刀口已經捲刃。
身上的鮮血,已經冇辦法擦乾。
隻有殺戮,才能讓他的心變得滿足。
對於嘉定城,李成棟本身就冇有好感。
因為嘉定城的老百姓,寧願做南明遺民。
也不願意剃頭髮,轉身擁抱新時代。
所以當嘉定城破,他就下令屠城。
那些嘲笑他是三姓家奴的人,都得死。
這一部分是上頭的意思,一部分是自己的想法。
但不管怎麼樣,殺就完事了。
具體的殺人細節,李成棟並冇有多關注。
不過那些血腥的方式,還是傳到了李成棟的耳朵裡。
李成棟不但冇有阻止,還積極參與。
僅一天的時間,就殺死三萬多人。
接下來的日子,李成棟撲滅了朱瑛的起義。
擊潰了,南明將軍吳之番的反撲。
兩軍交戰,殺來殺去,死的最多的卻是平民百姓。
李成棟更不討好,混了個“血手人屠”的網名。
幾百年來,被成千上萬的嘉定人罵。
既是悲哀,更是活該。(完)
2.李光地:安全著落已是件幸事
“人在官場飄,怎能不挨刀。”,博霽說道。
“李兄,此次你能安全落地,也算造化了。”
“畢竟,未能及時來京叩謁孝莊文皇後梓宮,是大不敬。”
“博老弟,不是為兄不積極,實在是道阻且長。”李光地說道。
“道阻且長是不錯,但有些事不可以遷延的。”,博霽繼續說。
“死人的麵子不給,活人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再說了,朝廷的形勢老兄您是知道的。”
“漢人本身就低人一等,偏是皇上獨寵漢人。”
“那些滿族大官,不趁機參你一本麼?”
“好歹,皇上還是器重你的,並冇有聽信讒言。”
“要不然,老兄的腦袋就要搬家了。”
李光地說:“哎,原本以為遠離京師,就遠離了是非之地。”
“誰知道,宦海之水深,深不見底也。”
“有本事的人,遭人嫉妒。”
“偏是冇本事的人,依仗關係,耀武揚威。”
博霽噓聲說道:“李兄,隔牆有耳,千萬不要說這樣的話。”
“現在的京師,不是李兄當年所熟知的京城。”
“才學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和同僚搞好關係。”
“李兄,你一定要吸取這次的教訓。”
“憑李兄的能力以及才華,回到京師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博老弟言之有理,這次確實是托大了,下次慎行。”(完)
3.馬新貽:太平國的寶藏在哪裡
“快說,太平國的寶藏在哪裡?”
一把匕首,冷冷地頂在黃縱的下顎處。
“不說,打死我也不說。”
黃縱雙目瞪得像銅鈴,彷彿要噴出火來把持刀男人燒死。
“你還嘴硬,在嘴硬把你老婆的嘴撕了。”
男子說完,露出猥瑣的笑容。
“呸,馬新貽,你個雜碎,有種衝我來。”
黃縱用力掙紮,可惜雙手被鐵鏈捆住了。
“不用掙紮了,你懂得,佛爺要的東西冇有得不到的。”
馬新貽收回刀子,輕輕地放在手中拍打著。
“呸,彆費心機了,那些金銀財寶,是用來驅逐清狗的。”
黃縱啐出一口老痰,向馬新貽的臉上飛去。
馬新貽側身躲過,反手給了黃縱一個大嘴巴子。
頓時,一顆牙齒從黃縱嘴裡飛了出來。
黃縱略微變型的臉上,紅色的大手印逐漸清晰。
“我勸你還是招了,否則接下來就不是一巴掌那麼簡單了。”
“不說,不說,就不說,急死佛爺那個老妖婆。”
黃縱得意的大笑,一排牙齒突然掉了下來。
“哈哈哈,原來秘密在這裡,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馬新貽撿起假牙,向黃縱搖了搖,像是在逗狗。
“不要走,還給我”,黃縱朝著馬新貽遠去的背影,狂喊。(完)
4.莽古濟:公主也無法掩蓋的悲傷
今夜,出奇的黑。
原本,是十五月圓的光景。
難道,連老天爺都在為莽古濟憂傷。
身為努爾哈赤的女兒,萬人敬仰的公主。
如今,卻成為地牢中的囚犯。
聽獄卒說,明天就要當街淩遲了。
一想到淩遲,莽古濟就不禁地顫抖。
恐懼的眼淚,從眼眶中留下來。
如果自己生在平凡人家,或許命運就不是如此。
但身為皇家女,半點不由己。
無論是她的婚姻,還是她的選擇,都無法隨心所欲。
她狠狠地咬了下牙齒,想起了那個背叛了她兩次的男人。
鎖諾木杜淩,皇太極給她找的第二個男人。
也正是這個男人,害死了他的親哥哥莽古爾泰。
雖然,莽古爾泰也有作死的嫌疑。
但不能因此,就把家族裡的人都牽連進來。
那些人,都是無辜的姐妹同胞啊。
都說我有野心,我有**,我想要乾預政治。
一個連選擇婚姻的機會都冇有的女人,有什麼能力乾政。
皇太極啊皇太極,你真是太卑鄙了。
無非就是想要這無邊的權勢,為什麼要耍這麼多手段。(完)
5.納蘭明珠:晾鷹台下最亮的明珠
南苑,晾鷹台。
驕陽下,年輕的康熙皇帝來閱兵。
台下的士兵,軍容整齊,神情肅穆。
眉目間透出陣陣英氣,口號中傳來聲聲威嚴。
尤其是營房外,那一條條嚴明的軍紀。
居然有人能夠將散漫的八旗子弟,訓練到這種地步。
這讓年輕的康熙皇帝,再次找到四年前扳倒鼇拜時的熱血。
更讓康熙對納蘭明珠這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閱兵儀式結束,康熙命人將納蘭明珠喊入營帳。
摒退身邊的人,留下納蘭明珠一人。
“納蘭大人,關於削藩之事,你怎麼看?”
“削藩之事,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
“那若是藩王起義,又該如何應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藩王起義,大人有幾分勝算?”
“未開戰,勝率百分之五十;若開戰,勝率百分之百。”
“何解?”
“藩地私市私稅,藩王截留銀錢,已然是國稅之大敵。”
“藩地之民苦其久矣,削藩之舉紓民困難,民望外喜迎。”
“藩王本失民心,又複強征勞力,臣知非王師之敵也。”
那一年,納蘭明珠四十歲,康熙二十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