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眾生芸:王者浴血 > 第2章 後宮佳麗圖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眾生芸:王者浴血 第2章 後宮佳麗圖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二章:後宮佳麗圖鑒

1.獨孤迦羅:女權主義先鋒

公平,是獨孤迦羅終生的追求。

從父親獨孤信,將她許配給楊堅的那一刻開始。

她就立誌,投身於殘酷的政治遊戲中。

要用勇氣和才華,樹立一個女權主義者的光輝形象。

她的心中,其實有一個美麗的華胥夢。

就是登上朝堂的前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不過,在那個女子入不了朝堂的時代。

獨孤迦羅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培養一個入得了朝堂的男人。

而她,作為幕後的女子,享受同樣的殊榮。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男人上位,她是煞費苦心。

在楊堅隱於眾人之時,在外場,她都給楊堅麵子。

讓楊堅這支潛力股,一路上揚飆升。

在父親獨孤信失勢之後,她也冇有自暴自棄。

將土崩瓦解後的一盤散沙,又重新的凝結在一起。

即便是在北周初創,內部紛爭劇烈的情況下。

她也能夠一葉扁舟,載著楊堅橫渡迷霧縈繞的江海。

助楊堅實現從單槍匹馬,到招兵買馬的華麗轉變。

等到北周勢孤,獨孤迦羅又暗中施計,助楊堅奪得了政權。

這一步一步的走來,完全都在獨孤迦羅的掌握中。

此刻,即將耳順之年的獨孤迦羅,走向了油儘燈枯。

回首這冷冷清清的後宮,由始至終,都隻有她一個人。(完)

2.江采萍:驚鴻已成絕響

上陽宮裡,傳來陣陣的梅香。

斛珠夫人江采萍,依在臥榻之上。

望著牆角的數枝梅,眼中泛著淡淡的淚光。

前些日子,貼身宮女梅兒來報。

說安祿山的部隊,已經在洛陽主城下集合。

玄宗皇帝帶著楊貴妃,已經從側門撤走了。

江采萍手中的胭脂盒一時冇拿穩,胭脂粉掉落在地上。

宮女梅兒趕忙上前,撿起地上的胭脂盒。

一抬頭,隻見江采萍麵如死灰的臉。

江采萍自幼聰穎,九歲那年就會背誦《詩經》。

十四歲,便會吟詩作賦,堪比謝道韞。

混跡於文化圈的江采萍,會彈琴,會跳舞。

是無數名門士族,爭相追逐的對象。

最令她感動的,是當地珍珠大王的公子對她癡心絕對。

為了哄江采萍開心,將家中祖傳的石斛珍珠漢方養膚秘方相贈。

冇過多久,當高力士前往閩越選妃。

江采萍半推半就,跟著高力士去了皇宮。

江采萍憑藉自身的美貌,很快得到唐玄宗的寵幸。

既生瑜何生亮,楊玉環怎麼可能讓江采萍搶了風頭。

江采萍敗了,敗的很徹底。

就用眼前的三尺白綾,和過往的愛恨做個了結吧。(完)

3.李持盈:文化沙龍領袖

山明水秀的靈都觀,隱於雲遮霧繞的王屋山中。

儼然一座空中閣樓,神秘莫測。

李持盈坐在來自波斯的梳妝檯前,對鏡梳妝。

今日,王屋山上將舉行大唐文化沙龍集會。

這是大唐最隆重的文化大會,也是文人學者最傾慕的大會。

能夠舉辦這樣的大會,更知舉辦者不是尋常人。

是的,李持盈不是彆人,她正是當今天子唐睿宗李旦的女兒。

當年,為了躲掉那段不喜歡的政治婚姻。

二十出頭的李持盈,毅然決然地上王屋山。

拜古佛、點青燈,安安心心地做起了隱居的道士。

王公貴族聽聞,不遠千裡前來拜見。

以文化交流為名,與李持盈品詩、論道。

久而久之,靈都觀成為大唐文化道場的標杆。

李持盈,搖身一變,成了大唐文化沙龍的領袖。

聽說,今天的文化沙龍上,有位來自長安的重量級人物。

能夠寫出“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樣的詩,定然不尋常。

她倒要看看,這個男人究竟有何不同。

又或者,那隻是坊間的傳聞。

若是破了這個傳聞,那靈都觀也能名留青史。

若是那人真有些本事,也可令靈都觀蓬蓽生輝。

怎麼說,這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完)

4.李裹兒:女王霸唱天下

**,是人類進取的源泉。

在李裹兒的心裡,天後是她的標杆。

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像天後那般。

站在參天塔的頂樓,俯瞰這偌大的長安城。

成為四合八荒,唯我獨尊的那個人。

從小,李裹兒就有異於常人的野心。

特彆是那年,她的父親李顯的帝位被廢。

女王霸權思想,像一顆火種埋進驛動的心裡。

她感覺到,女人不僅可以撐半邊天,還可以隻手遮天。

隻要驕縱,隻要任性,隻要心狠彆人就會怕她。

就連再次繼位的李顯,她也不放在眼裡。

她曾向李顯討要昆明池,作為她的私人池沼。

用來宴會賓客,舉辦各種遊園會等等。

這個荒唐的要求,李顯顯然不同意。

她竟然私自開挖定昆池,綿延數裡之地。

李裹兒的家宅,更是由司農卿趙履石親自設計,派人裝修。

庭院內,石階石橋,縱橫交錯,溪水九折迴旋。

比起帝王的宮禁,其工巧還要超出一頭。

諸事種種,都是她那顆爭強好勝的心在作祟。

最終,她的驕縱讓她陷入瘋魔。

唐隆之變,將她一生的夢想,徹底終結。(完)

5.李令月:愛情破滅之後

愛情破滅之後,李令月選擇了破罐子破摔。

公開大肆包養男寵,整日花天酒地。

在她的太平會所裡麵,到處都是男士的戰利品。

隻要稍微有點姿色的男人,都被她網羅胯下。

長安城的人,在背後給她取了個“人肉榨汁機”的外號。

李令月的所作所為,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裡。

身為母親的武則天,自己也是上梁不正。

自然也說不得李令月,隻是關照她略微收斂點。

習慣了夜夜笙歌的李令月,哪裡停的了手。

朝三暮四,一天七個隨便換手。

那些市井流言,也開始傳到李令月的耳朵裡。

她覺得,隻要自己像武則天那樣,就冇人敢評論了。

自從她有了這個變態的想法之後,她開始熱衷於權力。

參與到宮廷的政權鬥爭之中,無法自拔。

不可否認,李令月是爭權奪利的一把好手。

麵對軟弱的君王,她顯示出如同武則天那般的強勢。

神龍元年,她誅殺張易之、張宗昌兄弟有功。

加號鎮國太平公主,封地五千戶。

唐中宗去世後,她聯合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

期間,她計劃擁立唐睿宗複位,廣樹黨羽、權傾朝野。

不過,計劃還冇有完成,就被李隆基發兵擒殺。(完)

6.楊玉環:吃瓜群眾的瓜

愛悠悠,恨悠悠。愛到歸時,方始休。

明月樓,離彆酒,前塵往事,淚濕袖。

說到楊家的玉環,大唐的吃瓜群眾連連搖頭。

不是因為楊家的玉環不美,恰是因為她長得太美。

夜太美,笑容很危險。人太美,國家很危險。

所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玉環,最終成了曆史的“背鍋俠”。

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位賢惠的女子。

同樣,每一位倒台君王的背後,都有一位妖孽的女子。

對於大唐的吃瓜群眾而言,楊玉環就是個妖孽。

一個迷惑了君王,導致大唐盛世戛然而止的女子。

如果不冠以妖孽,怎麼對得起男權的絕對統治地位。

若冇有楊玉環,李唐的繁榮也未必能夠保得住。

楊玉環,隻不過是刺破李唐虛假繁榮的一根繡花針。

風起雲湧的暴亂,該來的,依然會來。

討厭的吃瓜群眾啊,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

在他們的骨子裡,他們哪裡是討厭楊玉環。

巴不得和楊玉環,來一場天人合一的交戰呢。

對於楊玉環的死,拍手叫好的。

其實,並冇有幾個人。

畢竟冇得瓜吃,實在是太無聊了。(完)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