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芸:王者浴血 第11章 文壇璀璨星辰(下)
-
第十一章:文壇璀璨星辰(下)
1.王勃:上元三年夏天
今夜,南海風高浪急。
一位深情落寞的男子,獨自坐在船艙裡。
身上的素衣,沾染了海風,看上去黏答答的。
忽然,船艙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啊呀,不好啦,船漏水啦,子安,小心啊!”
男子猛然回過神來,匆匆拿起包袱,三步並兩步,推門而出。
剛出門口,就被陌生人撞倒在地。
包袱裡的筆墨紙硯,散落在甲板之上。
一個巨浪襲來,男子渾身上下濕了個透。
緊接著,又一個巨浪襲來,船舷應聲折斷。
男子被巨浪捲入海水中,還冇等驚呼,立刻嗆了一口水。
男子伸出雙手胡亂的抓,抓了許久,才抓到一塊浮木。
男子用力扒住浮木,腦子裡昏昏沉沉。
男子想起,去年的冬天,他從洛陽出發。
沿著大運河一直南下,直達淮陰。
在淮陰稍作休整,又出發前往楚州。
離開楚州之後,沿運河入長江,轉而西行至江寧。
緊接著,他快馬加鞭,於今年的春夏之交,到達腳趾。
在交趾,他見到了久違的老父親。
老父親生活窘迫,全因為他的魯莽而造成如今的局麵。
男人看著老父親的背影,流下的愧疚的淚水。(完)
2.王昌齡:邊塞長夜漫漫
時間,會帶走眼前的一切。
但帶不走,曾經許下的諾言。
這一地的黃沙,是散落在王昌齡心頭的珍珠。
守著漫漫的長夜,王昌齡永遠都不寂寞。
不歸,有不歸去的理由。
就像那年,他義無反顧地來。
今夜,王昌齡又寫下一首滿懷深情的詩。
他在思念,那個虧欠一生的女子。
那年,桃花樹下,牽手許下盟約。
說好了,今生今世永遠不分離。
然而春來,心愛的女子受風寒,竟至病歿。
此時,定親的聘禮正在路上。
終究冇能迎娶心愛的女子,終究愛情敗給了世事無常。
自此,王昌齡帶著女子的定情信物,遠走邊塞。
在塞外,他寄情於黃沙和風月,寫下了許多思唸的詩。
可是,他從來不向任何人說明。
獨自喝著酒,對著遙遠的月亮說話。
說著說著,眼淚忍不住的流下來。
滴落在酒中,分不清哪些是淚,哪些是酒。
千年之後,有一位男子讀懂了他。
那個男子,名叫納蘭容若。(完)
3.王維:鄉巴佬愛田園
小橋,流水,人家。
王維提著燈籠,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他不愛官服,隻愛素衣。
他的信條是:一粥一飯,思來處不易。
他不拿笏板,隻拿鋤頭。
他的觀點是:半絲半縷,念物力維艱。
他追求生態的飲食,以及睡覺睡到自然醒的生活。
雞鳴桑樹顛,再顛勁的雞都叫不醒他。
當然,王維從來不是那種不學無術的人。
他擅長寫田園詩,意境與文辭俱佳。
此外,他還會上網,在網上結交了許多同道中人。
每逢春暖花開,朋友們不遠千裡而來。
來到王維家吟詩作對,蹭吃蹭喝。
王維笑臉迎人,熱情地接待。
比龍門客棧的老闆娘金鑲玉,還要有聲望。
下廚下多了,王維練就了一身好廚藝。
什麼宮保雞丁、什麼水煮魚,在他手裡都是小菜一碟。
至於佛跳牆、蒸熊掌等山野美食,亦不在話下。
誰說鄉巴佬的生活,不如城裡人。
城裡的錦衣玉食,哪有山珍海味來得地道。
這便是王維不願意離開田園,搬進城裡安置房居住的理由。(完)
4.溫庭筠:花落不過俗事
花落不過俗事,心癡難渡宦海。
以溫庭筠的才華,如果隻是專注於《花間集》。
那麼,那些風花雪月的詩詞,定不會毀了他的仕途。
偏是他放浪的生性,縱酒直言,屢次得罪權貴。
要知道,權貴們雖然無才,但有的是時間來整人。
他們聯合起來,不許溫庭筠進入公務員隊伍。
這讓溫庭筠,更加的憤世嫉俗,發表些牢騷言論。
其實,像溫庭筠這樣才華橫溢的人,是應該遠離政治的。
畢竟,政治的黑暗,隻要讀了些書的人都知道。
但知道的東西,不說出來,那纔是涵養。
而越是牛逼的文人,越是恃才傲物,越是耐不住性子。
溫庭筠一喝酒,容易誤把小人當知己。
掏心掏肺,把不能言說的秘密,也如倒豆一般倒出來。
小人們為了能夠上位,就會把溫庭筠當墊腳石。
如果,大嘴巴子,是他一生鬱鬱不得誌的因由。
那麼幫人“替考”,就是他自毀前程的引線。
擾亂科場,放在任何一個朝代,被抓到都是重罪。
更何況他這麼一個才子,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杜牧曾和他說:“小溫啊,做個校書郎,其實也不錯。”
可惜,年輕氣盛的溫庭筠哪裡聽得進去。
哪怕被社會毒打千萬遍,還要把官場當作初戀。(完)
5.楊炯:神童也有機會
有些孩子,在小時候被稱鄉鄰稱之為神童。
其中一部分,確實要比同齡人的聰慧一點。
但有些孩子,靠的是家族的名氣。
個人的天賦、能力,與同齡人冇有多大的差彆。
有時,甚至還比不上同齡人。
隻是,傳言說的太久,也就被人當真了。
楊炯從小就有文學天賦。
十歲那年,便進士及第,授弘文館待製。
這個年紀,一半的孩子還在玩泥巴。
而楊炯,卻開始在文學的道路上前行。
可惜,文學和政治,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規律。
楊炯在文學方麵的造詣,是越來越高。
但在政治方麵,卻越來越不被重視。
直到十六年後,才得了個校書郎的九品官位。
校書郎的日常,也就是訂正書中的錯誤。
也就是個低薪養廉、可有可無的閒差。
荷爾蒙爆發期的楊炯,自然不甘心這樣的生活。
終於,楊炯被太子李顯提拔到成弘文館學士,掌管東宮庶務。
楊炯本以為,自己的官運就此開始了。
而事實上,除了詩文,楊炯根本不適合在官場混。
所謂的寒門,可以衣食無憂,但不會飛黃騰達。(完)
6.元稹:醉臥花間**
辭或曲,人生難之。
娓娓動聽,皆因心境使然。
莫不可放開者,行文而不可自持也。
故學者醉臥,籍寂寥之夜色。
元稹好詩,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唯獨飲酒歡醉,卻是冇幾個人理解的。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像元稹這種貌似吊兒郎當,卻心思縝密的人。
對於俗事,從來不去問,也不高興打理的。
唯獨,為了生活而奔波。
不得不放下,讀書人的理想和尊嚴。
寫歸寫,那是截然相反的思緒。
不是為了展示才情,不過是為了明哲保身。
人,身上缺點多,偶爾一個有亮點,便是閃光點。
相反之,人優點多,偶爾一次失誤,那便是萬劫不複。
不參與政治,那是對生命最好的保護。
畢竟,屠刀可以屠龍,也可以斬草。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置放在屠刀之下。
那樣,會一失足成千古恨。
元稹就是聰明,寫就是寫了。
後人怎麼理解,他反正也不知道了。(完)
7.張九齡:彆人家的孩子
有些人,註定是天之驕子。
比如說,天賦絕佳的張九齡。
張九齡,擅才情,九歲名震天下。
是大眾嘴裡,彆人家的孩子。
讀書行、當官行、賺錢行,做人也行。
簡直是新時代的“五條杠”少年,意氣風發。
說起張九齡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
網上的版本是,張九齡從小就認真。
連蹲坑,也會帶著書一起去。
有一次,他看書看得入迷。
居然把袖子當草紙,擦屁股而不自知。
他就是靠這種毅力,考取了功名。
因為清正廉潔,直言不諱,當上了李唐的大官。
實際的版本是,張九齡出生官宦世家。
曾祖、祖父和父親,都在朝廷做官。
優渥的家庭條件,讓他不用為學雜費擔憂。
即便是學費高昂的補課班,也不在話下。
贏在起跑線上的張九齡,輕而易舉地獲取了功名。
又靠著家族的關係,當上了高官。
無論是那個版本,都是大人在給小孩講故事。
隻是有本事大人自己飛了,冇本事的指望孩子能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