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種田逃荒,秦香蓮的養娃人生 > 第136章 長善救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種田逃荒,秦香蓮的養娃人生 第136章 長善救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油燈的光總是昏暗的,但人性的微芒卻足夠閃耀。

紀秦娥猶豫很久,她到底對著在場眾人做不到坦白自己的一切,她的成長環境不允許她交付全部的信任,至少在此刻,她不允許自己將一切和盤托出,她隻允許自己邀請秦香蓮一家一同離開。

電光火石之間,紀秦娥腦子裡已閃過千萬種可能,最後道:“你們和我一起走,我們都離開秦家莊。”

不曾想會聽到這樣的話,眾人和善地對紀秦娥報以微笑,秦香蓮第一個響應了和她一起離開的提議:“祖母阿姑阿舅還有二郎織宋,可以跟你走。”

紀秦娥急急地道:“那你和春娘還有冬郎呢,你們怎麼辦?”

秦香蓮安撫道:“先彆急,聽我說,我有保全自身的法子,回頭同你說,且你們要先過去安穩下來,我們纔好來投奔。”

紀秦娥還是很困惑:“大嫂,你不相信我嗎?為什麼不肯跟我們一起走,你的辦法也一定要冒大風險的吧。”

秦香蓮笑道:“假使不信你,怎會叫家人同你走。假使要冒大風險,怎會留下倆孩子。你莫多想。”

紀秦娥猶豫再三,將手裡的信遞給秦香蓮,秦香蓮沒有接,她看向紀秦娥:“你確定要讓我知道嗎?你的為人處世已經透露出太多的資訊,我想細節也許不用再知道得更多。”

秦香蓮不願意背負紀秦娥的過去,猜測最好隻停留在猜測的層麵,這份知情可能會毀掉兩人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關係,特彆是紀秦娥本人也還在猶豫,所以秦香蓮並不接信。

北宋閩南地區的紡織產業把握在阿拉伯等外籍商人手裡,這一點從秦有根的通商可以得知,紀秦娥的長相又明顯沒有阿拉伯人血統,技藝卻實在高超。

在閩南地區,除卻外籍商人,唯有海商豪族有可能可以培養得出這樣的女兒,特彆是這個女兒精通漕運,甚至從泉州逃亡到均州,藉助的很有可能就是漕運船隊。

如果紀秦娥背後是一個海商豪族,那麼最有可能的是,她的爹已經死了,或者在她出逃時已經病重,她纔有可能在親娘秦珍珠和大娘子的安排下離開。

海商豪族多依靠海上貿易走私發家,男主人往往漂流於黑水洋,奔波海陸兩岸,所以女主人常常執掌家中中饋,譬如一應錢財支出,勢必會與漕運船隊有聯係,隻有這樣的女主人的憐憫,才能救下紀秦娥。

當然,結合實際,做出這樣猜測的關鍵在於,紀秦娥所說的她親爹希望用聯姻鞏固地位是真的,否則一切都如空中樓閣。

雞鳴不止,天光熹微,陳老孃滅了油燈,起身去推開窗,山間雲霧繚繞,陽光穿破雲層,灑落在屋內,秦香蓮看清了那張信紙上的楮紙隱紋與倒懸墨。

信紙製作時,紙漿摻龍眼纖維,透光時有特殊紋路,而字跡是由鬆煙墨混橄欖油研磨寫就,倒置時墨跡泛綠。

最後就是那信封上的船錨火漆印與半邊指紋,至於其餘昭示信主身份的細節已不必再考究,紀秦娥對她們放下了防備心,才允許秦有根為她傳信。

紀秦娥被秦香蓮反問,卻更加堅定地要將信給秦香蓮看,秦香蓮接過來,卻並不開啟:“你的家族早就知道了戰爭即將到來,並且正在進行自認為完善的準備,因為他們走商的同時,一直在佈局在監視著邊境的動蕩,商人趨利避害,這是天性。”

說完,秦香蓮將信塞進信封裡:“你的來信第一次讓你的家族正視起你的價值,風暴來臨之際,他們需要儘可能地壯大己身,所以邀請你歸家,承諾不再隻把你當做交換利益的籌碼。你獲得話語權卻為家族奔走,而你帶回家的人是他們新的籌碼,掌控你的籌碼。”

紀秦娥驚愕地呆愣在原地,她不會明白,秦香蓮為什麼會如此洞若觀火,而張征與秦有根見到紀秦娥的反應,心裡越發敬佩秦香蓮遠超常規的前瞻性眼光,不同凡響。

已為此折服的人,不止會對秦香蓮交付信任,甚至會交付性命。

春娘和冬郎也睡醒了,他們洗漱之前,先走到窗戶底下,挨個打了招呼:“你們起得這麼早啊,為了歡迎張道長回來嗎?今天早上吃什麼,我聞到了羊肉湯。”

深陷於敬佩與恐懼之間的紀秦娥,被兩個孩子拯救,秦香蓮露出笑臉,慈母柔情讓她的聰慧不再那樣令人驚懼:“對,吃羊肉泡饃,洗漱完自己去拿碗掰饃,掰碎了娘來幫你們打湯。”

春娘冬郎點點頭,高高興興地離開。

而不在大人眼前的孩子,卻不再露出天真的笑容:“張道長的手是怎麼回事?娥嬸嬸又臉色慘白,有根叔的臉上藏著秘密,曾祖母和祖母都很奇怪,娘也很奇怪。”

倆孩子思考不出緣由,決定憋在心裡去問程碩,程碩早已重開學堂,並稱守孝結束後會關閉學堂,但他的學生竟然一個也沒有減少,甚至還有絡繹不絕想要拜師的,隻是他一個也沒再收就是了。

見到了程碩,春娘和冬郎便先行禮,才道:“夫子,我們遇到了不能解決的問題,希望得到您的幫助。”

張氏剛去世那會兒,程碩瘦得如同青竹,這會兒精氣神一日好過一日,隻卻還是瘦,點頭時下巴尖尖。

春娘和冬郎道:“家裡有事瞞著我們,她們都不開心,我們想知道,為母親分憂解難是孩子應儘之孝道。”

程碩用反駁來引導,道:“順親為孝。”

倆孩子對答:“順親為孝,非苟從也。母親隻是不想讓我們和她們一樣憂心,她認為我們應該快樂成長,而不是不需要我們分憂解難。”

龍鳳胎過了第一關,程碩又道:“觀其誌,行於無形。”

倆孩子挫敗地答:“看不出來。”

程碩笑了聲,若是秦娘子,確實不太看得出來,他道:“視於無形,聽於無聲。”

明明是說給學生們聽,教導他們的,可程碩卻想到了張氏,這一刻,屬於他的心結也在慢慢地鬆動。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教學相長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