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 第724章 大朝會之五軍都督府(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第724章 大朝會之五軍都督府(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12月12日。

昆明五華山,萬壽宮,皇極殿,大明中華王朝,第一次正式大朝會,繼續進行中。

“啟奏陛下”

“下個月,就是新年元日了”

“老臣奏請,朝廷該啟用新的年號,也就是大明中華王朝”

大殿中央,禮部尚書程源,莊嚴肅穆的站在中央,手持朝笏,對著上麵的朱皇帝,再次提出一個小議題。

沒錯,新朝新氣象,年號這東西,也到了更換的時候。

沒錯,按照以往的慣例,上一任皇帝,病故駕崩,暴死暴崩。

新的皇帝上台以後,當年的年號,是不會更改的,以示敬重哀悼。

現在就是一樣,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明清雙方的年號,都沒有更改。

“嗯”

“準奏”

龍座上的朱皇帝,剛剛搞定內閣大事,心滿意足,狠狠灌了一大口參茶,大手一揮,同意了程源的奏請。

年號不年號的,對於後世穿越而來的他,其實不是很在意,他隻在意錢糧和兵馬。

“啟奏陛下”

“老臣還有一事,就是新朝的科舉會試”

“這兩年,滿清入侵大西南,朝廷各州府的科舉會試,也跟著停辦”

“如今的中華王朝,鼎立大西南,國勢強盛,生氣勃勃”

“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大明的國祚綿長,同時也是安撫天下的讀書人”

“老臣奏請,新朝新氣象,是時候重啟科考會試了”

沒錯,內閣首輔是大事,科舉會試同樣是大事。

沒錯,禮部主要負責朝廷的禮儀、祭祀、教育以及科舉考試。

科舉製度,是古代選拔官員的重要手段,起源於隋朝大業元年,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曆史了。

一個王朝的立足,不但需要錢糧兵馬,也需要大量的官員,處理朝廷內務。

朝廷的官員,則是需要科舉會試,選拔更多的後備官員,用於維持朝廷的長治久安。

“老臣扶綱,附議”

“微臣劉高宜,附議”

程源話音剛落,他身後的左右侍郎,扶綱和劉高宜,也緊隨其後,站出來支援科舉會試。

官場如戰場,有些時候,可以是政見不合,有些時候,必須是團結一致,共同對外。

科舉會試,是禮部的重要大事,做不好,或是沒做的話,他們禮部就不用混了。

“嗯”

“程尚書,老成持重,思慮周全”

龍座上的朱皇帝,半眯著眼,瞟了幾下禮部的主官,嗯的一聲,先誇讚幾句,安慰一下。

“放心吧”

“科考會試的事情,朕記住了”

“再等等吧,拖不了一年半載,朕心裡有數”

“還有”

“這幾年的亂戰下來,各州府的官員典吏,空缺肯定是不少”

“這樣吧”

“各州府縣的主官,可以適當的,招收一些士子學子入衙門”

“也算是實習,更是一種磨礪,先適應一下為官之道,體驗一下民間疾苦”

沒錯,兩世為人的朱皇帝,城府老辣的很,堅決反對現在開考科舉。

沒錯,他就是要拖,往後拖延科舉,這也是為了大明朝廷的將來格局啊。

對的,新朝新氣象,一般情況下,都會大赦天下,開放新一屆的科舉會試。

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朱皇帝果斷拒絕了,不能放任啊。

看看永曆朝的大學士,六部主管官員,就知道了,大部分都是天啟崇禎年的進士,且都是大西南籍貫。

一旦開了這個口子,新一屆的舉人進士,9成以上的人,必然來自大西南六省。

可以預計,將來的十幾年,肯定是大西南重臣功臣,霸占整個大明朝廷,形成了壟斷性集團。

同樣,這也是朱雍槺,拒絕組建內閣,欽定首輔的原因,怕尾大不掉啊。

當然了,科舉大事,也拖不了太久,如果拿下了南直隸,肯定是要開放的,拖不下去啊。

“陛下,不可啊”

“陛下,天下士子,拳拳報國之心”

“陛下,科舉大事,關乎國運國祚”

這一下子,再次被朱皇帝否決以後,下麵的張佐宸,龔彝,楊昌彥,鄒簡臣,胡璿等等。

他們這些重臣,再也不淡定了,紛紛站出來,躬身大力勸諫,試圖改變朱皇帝的決定。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都是大西南的籍貫,哪家哪戶,沒有幾個親朋故友啊。

“無需多言,就這樣吧”

“朕說了,會謹慎考慮,再等等看”

朱皇帝看他們,一堆人都站出來了,臉色瞬間有點難看了,大手一揮,立馬打斷了這個話題。

兩世為人的他,做了快一年的監國皇帝,可不是官場菜鳥了。

在大明朝廷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六部重臣,非資曆深厚的進士不可。

文安之,連城璧,郭之奇,張佐宸,程源,龔彝,扶綱,胡璿,胡顯等人,全是天啟,或崇禎朝的進士。

也就是朱皇帝,軍政一把抓,權勢滔天,纔敢打破這個常規,任用楊昌彥,劉玄初,方獻廷,金光等人。

“好了”

“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

“現在,諸位卿家,先談一談,五軍都督府”

一意孤行的朱皇帝,麵色淡定自若,金口一開,很快進入了下一個議題。

內閣和科舉,是長治久安的國策,需要慢工出細活,容不得馬虎。

現在的大明,是西南五省,還有半個多緬甸。

朱皇帝還能控製局麵,必須頂住壓力,堅決否決這兩個提議。

否則,一旦實行了內閣首輔,科舉會試,將來南直隸,北直隸的人才,很難收服了。

但是,五軍都督府,卻是不一樣,涉及到朱皇帝的兵權,朝廷的安危,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一句話,兵馬太多了,兵部的職能,太過強橫了,需要削掉不少。

“呼哧、呼、、”

可惜,下麵的朝臣,大幾百人,根本不給朱皇帝麵子,一個個深呼吸,眼觀鼻,鼻觀心。

即便有想法的人,有心看熱鬨的人,也是把目光看向兵部的幾個大佬,鄒簡臣,龔銘和金光。

沒辦法,強勢的朱皇帝,連續否決了兩個大議題,任命了一大堆五寺主官。

所以說,下麵的朝臣,已經學精了,不想再做出頭鳥,再被朱皇帝釣魚。

“吏部?”

“兵部?”

“怎麼說?”

“朕的大將呢?”

“一個個的,跟小媳婦似的,扭扭捏捏,也沒有什麼要說的?”

發現沒人回應,龍座上的朱皇帝,繼續癱著臉,開始點名吏部和兵部,還有右邊的武將了。

這可是五軍都督府啊,掌管天下的兵馬大權,竟然都成了啞巴。

“回稟陛下”

“五軍都督府,涉及到統兵帶兵,吏部不便插嘴”

“吏部上下,唯陛下皇命是從”

老辣的張佐宸,首先站出來,躬身行禮,一板一眼,把吏部撇的乾乾淨淨,反正都聽朱皇帝的。

今天的大朝議,內閣首輔沒了,心儀的一些關鍵主官,也沒了位置,正一肚子窩火呢。

“回稟陛下”

“老臣也沒有異議”

“唯一的疑慮,就是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職權如何劃分”

兵部尚書鄒簡臣,頂住周邊同僚的目光,沉思了一下,也跟著站出來,大聲回了幾句。

太意外了啊,他是一點準備都沒有,根本沒有收到任何風聲,即便是皇後娘娘,估計也不知情。

今時不同往日啊,看朱皇帝的架勢,肯定是預謀已久。

可以肯定的是,重新整頓過的五軍都督府,肯定不是花架子,不再是有名無實。

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次的兵部,要被下重手了,甚至是一刀砍在大動脈上。

但是,鄒簡臣也沒辦法啊,他也是降臣出身,孤掌難鳴,沒幾個心腹文官。

更重要的是,兵部這個地方,是朱皇帝下手最多的部門之一。

永曆朝的時候,兵部尚書是孫順,左侍郎是龔銘,右侍郎是萬年策。

現在,尚書是鄒簡臣,左侍郎還是龔銘,右侍郎是金光,萬年策則是變成了郎中。

孫順從一個兵部尚書,變成了一個兵部右侍郎,最後變成了刑部右侍郎。

“陛下聖明”

“微臣龔銘,無異議”

“微臣金光,無異議”

“吾皇萬歲”

“末將劉震,無異議”

“末將沐天波,唯陛下是從”

“末將李來亨,唯陛下從命”

“末將袁宗第、、”

緊接著,兵部左右侍郎龔銘和金光,跟著鄒簡臣站出來,表示無異議。

再然後,右邊的功勳武將,也終於開動了,劉震、沐天波、李來亨、袁宗第、郝永忠、馬自德、尚可喜等等。

十幾個異姓王、國公和侯爺們,紛紛跟著站出來,雙目炙熱,吼聲如雷,表示都聽朱皇帝的。

這可是好事啊,都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這可是權勢功勳啊。

這種場合之下,朱皇帝鄭重其事的宣佈,要搞五軍都督府,等同於幫助武將,拿回曾經的權勢啊。

“咳咳”

此時此刻,下麵的文臣武將,已經翹首以待了,上麵的朱皇帝,卻是咳了幾聲,頓了一下,點頭開口道:

“現在是巳時一刻”

“相信諸位愛卿,肚子都餓了,也站累了”

“這樣吧”

“內侍和侍衛們,在隔壁的大殿,備好一些茶水,小點心”

“諸位愛卿,歇息休會兩刻鐘,等一下,再繼續大朝議”

沒錯,正開著大朝議的朱皇帝,突然中止了朝會,給下麵的朝臣,吃點心,上廁所時間。

開玩笑,從早上卯時5點多開始,一直開會到巳時9點,整整4個多小時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