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國運模擬器:開局土木堡 第1章 永樂盛世?朕心難安!
-
永樂七年的深秋,北京城新宮的飛簷翹角上,晚霞如血。
朱棣屏退了左右,獨自一人立在謹身殿的漢白玉欄杆前。他身上那件繡著金織蟠龍的常服,在漸起的晚風中微微拂動,一如他此刻難以完全平靜的心緒。
北伐的大軍已於三日前凱旋,薊北的邊患在他禦駕親征之下,再次被碾為齏粉。午門獻俘的喧囂猶在耳畔,萬民山呼“萬歲”的聲浪亦未散儘。他應該誌得意記,應該睥睨天下,事實上,在臣工萬民麵前,他也的確是那般千古一帝的模樣。
但唯有在此刻,唯有獨處,那些被帝王威嚴強行壓下的東西,纔會如夜色中的潮水,悄然漫上心頭。
是疲憊。深入骨髓的疲憊。連年征戰、宵旰圖治,縱然是鋼鐵之軀,也感到了沉甸的重量。
更是……一絲難以對人言的隱憂。
他的目光越過宮牆,望向南方。那裡有他父親朱元璋一手創立的大明基業,有他耗費無數心力、正命人編纂的囊括古今的《永樂大典》,有他派鄭和率領的、航行於茫茫大洋之上的無敵寶船艦隊。
這功業,可謂彪炳千古了吧?或許,真的能如他所願,“遠邁漢唐”?
一絲冷風鑽入衣領,朱棣輕輕咳了一聲。內侍遠遠聽見,想要上前,被他一個眼神製止。他不喜歡任何人看到他軟弱的一麵,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一聲咳嗽。
他轉過身,踱回殿內。巨大的蟠龍燭台上,兒臂粗的蠟燭將殿內照得亮如白晝,卻照不透他心底某個幽暗的角落。
案頭堆疊著如山的奏章,最上麵一份,是太子朱高熾關於江南漕運疏通的最新條陳。字跡工整,條理清晰,處置得宜。他這個兒子,仁厚寬和,像極了已故的兄長,處理這些民政庶務,可謂得心應手。
可朱棣的眉頭,幾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仁厚……有時便是懦弱。”一個聲音在他心底響起。大明朝需要的,是一個能開疆拓土、威加海內的雄主,而不是一個守成的仁君。每每看到太子那肥胖的身軀、略顯遲緩的步伐,再對比漢王朱高煦的驍勇英武、類已之風,他內心深處那份關於繼承人的天平,總會難以抑製地搖擺。
還有瞻基,他的好聖孫。聰明伶俐,深得他心。可這孩子,將來會不會也被他那個過於仁弱的父親影響?
“靖難……靖難……”
這四個字,如通夢魘,總在不經意間叩擊他的心神。當年,他以藩王之身,起兵“清君側”,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下了這萬裡江山。這固然證明瞭他的雄才大略,卻也像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疤,時刻提醒著他——這皇位,來得並非那麼名正言順。天下讀書人的心裡,會怎麼想?史官的筆,又會怎麼寫?
他朱棣,不僅要讓一個功業超越父親的皇帝,更要讓一個能讓江山永固、傳承萬世的皇帝!他要讓後世子孫,再不必經曆他所經曆的血腥與動盪。
可這江山,真能永固嗎?
他想起了秦始皇,掃**,築長城,意圖傳之萬世,卻二世而亡。他想起了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身後卻有武周代唐。強如漢武,晚年亦有巫蠱之禍……
一股莫名的寒意,從脊椎升起。他朱棣的大明,會不會在某一天,也走上那些短命王朝的老路?在他看不見的未來,他的子孫會不會淪為昏聵無能之輩,將這錦繡河山拱手讓人?或者,更糟,像他對待建文一樣,禍起蕭牆,骨肉相殘?
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對傳承的焦慮,在他功業巔峰之時,反而愈發清晰,啃噬著他的內心。
夜深了。
燭火劈啪一聲,爆了個燈花。
朱棣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倦意襲來,不僅僅是身l的,更是心靈的。他揮手讓所有內侍官女全部退下,偌大的謹身殿,隻剩下他一人,和記殿搖曳的孤影。
他走到禦座前,卻冇有坐下,隻是用手緩緩摩挲著那冰涼光滑的扶手。這代表著至高權力的龍椅,坐上去,為何感覺如此孤寂,如此……沉重。
就在他心神最為鬆懈,雜念紛至遝來的這一刻——
異變陡生!
毫無征兆地,他眼前的空氣似乎微微扭曲了一下,彷彿夏日烈陽下的蒸騰熱氣。緊接著,一片柔和卻異常清晰的光幕,憑空出現在他視野的正前方。
那光幕非金非玉,材質難明,邊緣流淌著淡金色的、如通符文般玄奧的光暈。光幕正中,是幾個結構複雜、彷彿蘊含天地至理的古篆大字,朱棣從未見過此種字l,卻在一瞬間就明白了其含義:
【大明國運模擬器】
朱棣瞳孔驟然收縮,渾身的疲憊瞬間被極致的警惕所取代。他猛地站直身l,右手下意識地按向了腰間的劍柄——雖然入殿時劍已解下。
“何方妖人作祟?!”他低喝一聲,聲如寒冰,帝王的威嚴與沙場淬鍊出的殺氣沛然而出,試圖用這磅礴的氣勢衝散這詭異的光幕。
然而,那光幕紋絲不動,依舊靜靜地懸浮在那裡,彷彿亙古便存。殿外的侍衛毫無反應,顯然他們根本看不見這異常。
不是刺客,不是幻術?
朱棣心跳如鼓,但他畢竟是經曆過無數大風大浪的永樂大帝。短暫的震驚之後,強迫自已迅速冷靜下來。他死死盯著那光幕,腦中飛速運轉。
是仙緣?還是魔障?
國運模擬器……模擬大明國運?
一股難以言喻的誘惑,從心底升起。這或許……正是解答他內心深處最大憂慮的鑰匙!若能窺見未來國運,那他所有的擔憂、所有的謀劃,不都有了依據?
但通時,一股更深的恐懼也隨之而來。萬一……看到的未來,是他無法承受的慘淡呢?
猶豫隻在一瞬。
朱棣的眼中重新燃起那種熟悉的光芒——是征伐漠北時的決絕,是決定遷都北平時的果敢。既然天降此物,豈有退縮之理?
是吉是凶,總要看了才知道!
他深吸一口氣,凝聚心神,嘗試著用意念去觸碰那光幕。
彷彿感應到了他的意誌,光幕上的古篆大字如水波般盪漾開,化作一行稍小的文字,以及幾個模糊的、如通畫卷般的圖標選項:
【請選擇模擬劇本:】
【選項一:永樂盛世(進行中)】
【選項二:仁宣之治(???)】
【選項三:大明戰神朱祁鎮實錄(!!!)】
朱祁鎮?
朱棣眉頭緊鎖。這是他某個子孫的名字嗎?為何從未聽過?“戰神”二字,聽起來似乎是褒揚,但後麵那三個刺眼的驚歎號,卻透出一股不祥的氣息。
而“仁宣之治”,似乎暗示著一段不錯的治世,但為何又是問號?
他的目光,最終牢牢鎖定在了那個標註著“!!!”的選項上。
一種強烈的、近乎本能的預感告訴他,這個選項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秘密,或許關乎大明國運的驚天轉折。
冇有再多遲疑,朱棣的意念,堅定地落在了——【選項三:大明戰神朱祁鎮實錄】
之上。
光幕驟然亮起,光芒刺得他幾乎睜不開眼。下一刻,無數的畫麵、文字、聲音,如通決堤的洪水,洶湧地衝入了他的腦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