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道祖,從遮天開始 第52章 功成太極,先天五太之路
-
在這顆其他的古星上,在古井講經的老道人虛影不遠處,生機與死氣,隨著鴻鈞的主動引導,進入他的輪海之中。
這種生機,不是尋常的生機,帶有上蒼賜福的聖靈生機;死意,自然也非一般的死意,其中蘊含聖靈死後,充滿怨唸的詛咒。
而鴻鈞輪海修行的第一步,就是道德天尊的經文,在同源感應的基礎上,立刻就受到了神魔之意,猛烈的攻擊。
那個老道人的虛影,也隨之受到影響,眸光之中,閃爍出了一股奇特的道意,化作氣機,進入鴻鈞的輪海,成為了九個特殊的道文。
“帝字?”
伏羲龍碑心中一動,馬上反應過來了。
也不知從何時留下的傳統,任何一位成道者,在自己的經文之中,都會留下九個“帝字”,供後世修行者參悟。
很明顯,這應該就是道德天尊的“帝字”。
當然,在神話時代,這應該稱為“天尊文”更恰當一些。
苦海和神泉,漸漸被這裡瀰漫的神魔生死之意吞冇,鴻鈞的意識,也徹底沉浸於生死之中,時而生機勃勃,時而死氣洶湧。
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鴻鈞本來還觀想自身,化作道人,鎮壓一切。
可當他發現有九個天尊文,出現在自己輪海之中,於生死之間穿梭之後,鴻鈞心領神會,暗道:“或許,我可以脫離觀想法,隻憑藉此世的修行,完善輪海這個最初的境界。”
既然心有所會,鴻鈞冇有遲疑,以自身為模板的年輕道人形象,立刻散去,而是憑藉道德天尊的九個天尊文,維持自身的意識。
恍兮惚兮,其中有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種種不同的開辟輪海之法,在鴻鈞的心間流淌而過。
從荒古諸帝的法,再到太古諸皇的法,又至神話時代諸天尊的法,各有所長,各有玄妙。
但是這些法,卻都不是鴻鈞的法。
他要在生死極境之中,明悟其中的根本,超脫出來,開創屬於自己的輪海法。
恍惚之間,鴻鈞似乎看到了一隻鯤鵬,在生死之間搏擊,超脫於生機死氣之上。
隨後,鯤鵬慢慢消失,又化作了陰陽生死圖,中間一條精妙弧線,將生死隔開,涇渭分明。
“生中有死,死中有生,恰如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豈能真正隔開呢?”
在鴻鈞閉關幾個月之後,他心有所動,臉上露出了笑意。
化龍秘境的神魔之意,四極秘境的陰陽相對,道宮境界的五行生剋,還有仙台之中的佛道根基,同時和鴻鈞的輪海,進行交感。
一種古老的大道,開始湧入鴻鈞的心間。
這種道,名為——
太極!
“太極動而生陽,陽極而靜,靜而生陰,陰極而陽又生。”
動靜之間,陰陽之中,鴻鈞引動自身的輪海,進行變化,迥異於其他修士,化作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太極圖。
苦海和神泉相對,分彆為陰魚和陽魚,但是陰中有陽生,陽中亦有陰生,相互勾連,不斷轉化。
太極中間的分界線,則化作金橋,覆蓋了鴻鈞的神橋,上通彼岸,下接苦海神泉。
如果說,以前道德、靈寶和元始三位天尊的法,隻是在鴻鈞真靈不昧經觀想法的鎮壓下,強行合在一起,圓滿進入道宮境。
那麼現在,鴻鈞重修輪海,將這三種法,徹底化作自己道的一部分,即便冇有觀想法相助,亦已經圓融無缺。
甚至於,一種全新的經文,已經被鴻鈞總結出來了。
“此經承神話時代三位天尊的傳承,可供世間一切體質修行,但卻易修難成,不悟太極根本,不得圓滿。”
“不過,若是想要以凡體演化洪荒道體,卻必須要走這一步。”
鴻鈞曾經納神魔九變之意,開創《**玄功》第一大變,是為人首龍身變。
想要成就,必須得平衡神魔之意,又有什麼平衡,比得上這太極大道呢?
此經,可以視為《**玄功》修行的一種根基功法,為演化洪荒道體提供助力。
但是對鴻鈞而言,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太極之道,他以凡體容納諸法萬道,成就混沌體的道路,也算是走通了。
“太極,不僅僅是分理陰陽的神圖,更是代表著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是‘體之始’的終極階段,預示宇宙即將分化出天地萬物。”
道法是道法,神通是神通,狀態歸狀態。
鴻鈞想到的,並非單純的太極大道或者太極神通,而是將自身化入太極演變之中,這並非普通的後天太極,而是先天五太之中的最後一太。
所謂先天五太,分彆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極。
太易者,神之始而未見其氣,代表宇宙初始的無垠虛無狀態,無光、無象、無形、無名;
太初者,氣之始而未見其形,代表無形無質的先天一炁出現,空間屬性開始孕育,但尚未形成具體物質;
太始者,形之始而未有質,代表有形無質的物質雛形誕生,雖有顯現,但未具備實體屬性;
太素者,質之始而未成體,代表原始未成體的物質形成,物質開始顯化模糊形態,萬物仍粘連一體,尚未分化。
這四者,以鴻鈞當前的修行境界,根本就觸及不到。
但是對最後的太極,通過對輪海本質的探究,對諸多功法的體悟,並開創屬於自己的輪海卷功法,他心中卻已經有了幾分明悟。
上有鴻鈞駕馭萬道,容納萬法,下有太極分理陰陽,統合天地萬物,完全可以回溯到“體之始”的初期階段——混沌。
甚至,鴻鈞感覺,若是他能從太極混沌狀態,繼續朝前回溯,曆經太素、太始、太初、太易之變,修為當可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仙王?準仙帝道祖?路儘仙帝?”
鴻鈞若有所思,隨後卻搖頭歎笑,這種境界,距離他實在太遠,不修行到一定的程度,空想無益。
“這卷輪海功法,當可分為兩種,一種為《**玄功》輪海卷,隻講太極平衡變化;另外一種,當更進一步,勘破太極的精髓,恐怕非絕世才情或者驚天緣法者,難以修行。”
鴻鈞將經文分成難易兩種後,並冇有結束他這一次的閉關修行,而是望向輪海之中,隨著自己修行有成,發生的奇異變化。
那九個莫名出現的道德天尊所留的道文,隨著神魔生死之意被鴻鈞平衡統合之後,彙聚在一起,竟成為了一個道人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