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諸天萬界革命 > 第七十一章 消化疏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諸天萬界革命 第七十一章 消化疏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與此同時,漢軍戶曹官吏在輔兵協助下,開始全麵點驗、丈量城內外所有土地與牧場。龐統宣佈:“自即日起,山川河澤、廣袤牧場,皆為大漢州郡所有,非私人可得而私!”又一日,更具體的政令下發:“按大漢新政,無論原本身份為何,今皆為大漢編戶齊民。按丁口計,每口人可分得農田三十畝或相應牧場。土地牧場皆屬官有,私人不得買賣,隻可租種使用。”

為了幫助新生計的百姓,漢軍開啟了府庫,將繳獲的糧食、牛羊作為“種糧”、“種牛”、“種羊”分發下去。一隊隊精通農稼的漢軍老卒被派往鄉間,教授如何更高效地耕種和畜牧。

在城中心的廣場上,設立了“漢語官話學堂”。龐統對許攸笑言:“欲使其心向漢,必先使其言同聲。”於是,學習漢語成為新晉官吏和年輕百姓的必修課。

短短數日,疏勒舊貌換新顏。曾經的奴隸拿到了象征自由民的戶籍竹牌,佃農有了屬於自己的田地和種子。雖然前途仍充滿挑戰,但一種嶄新的、充滿希望的秩序,已然在這片古老的綠洲上紮下了根。張遼站在官署前,看著逐漸恢複生機的街道,對龐統道:“破而後立,方是長治久安之道。”楨中國、莎車國、竭石國、渠沙國、西夜國、依耐國、滿犁國、億若國、榆令國、捐毒國、休修國、琴國等城邦小國向在疏勒城的張遼迎奉巴結,要求站隊漢朝,畢竟有些小國軍隊人數隻有幾百,在西域沒有靠山隨時就滅國的危險。

在疏勒城的原王宮,現征西將軍府內,張遼設宴款待諸國使者。氣氛並非傳統的天朝上國接見藩屬,更像是一場盟友間的磋商。

張遼一身常服,坐於主位,氣勢雄渾卻並不迫人。他舉杯對台下惴惴不安的各國使者道:“諸位今日能來,是信我張遼,信我麾下數十萬並、幽、涼州與西域的子弟兵。我知道你們怕什麼,怕疏勒之後,漢軍的兵鋒下一個就落到自己頭上。”

他話音一頓,目光掃過眾人,繼續道:“但我今日可以告訴諸位,我等的敵人,從來不是在西域自家這一畝三分地上爭長短。我們的目光,在東麵,在那腐朽的中原朝堂!”

“因此,我對你們彆無他求,隻求一事:‘體係一體,內外平等’。”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使者們麵麵相覷,難以置信。

龐統適時微笑著起身,展開一卷文書,詳細闡釋了“吳笛體係”的原則:



軍事同盟:

各國保留其軍隊,但需接受我軍派出的教官進行統一整訓,學習標準化戰法。戰時,所有軍隊由聯軍統帥部(即張遼)統一指揮。一國有難,八方支援。



政治平等:

各國王公貴族的地位和治理權不變。我們將設立一個“西域都護府議事會”,各國皆可派代表參加,共商大事,一切決議,投票表決,我軍僅享有一票否決之權,以備不測,絕不輕易使用。



經濟共生:

廢除各國之間的關稅壁壘,推行統一度量衡。土地政策可參照疏勒模式(分配使用,禁止買賣),但不強求一步到位,可由各國自行改革,循序漸進。我們的工匠會幫助你們興修水利,改進農具、牧種。



文化融合:

鼓勵學習漢語、漢字,此為方便交流、下達軍令政令之必須,但絕不禁止各族語言。我們要創造的是一個新的、強大的西域共同體,而非單純的漢地複製品。

張遼最後總結,聲如洪鐘:“願意加入此體係者,便是我張遼的兄弟,是我們並涼幽西域軍的自己人。我們共享榮耀,共擔風險。不願者,現在便可離去,我絕不阻攔,日後隻要不與我為敵,亦可相安無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