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諸天萬界革命 > 第八十一章 阿爾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諸天萬界革命 第八十一章 阿爾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翻越拔達嶺時,山路險峻異常,大軍行進異常緩慢。然而,張遼卻並未因此而抱怨或退縮,他始終與士兵們一同前行,甚至在遇到特彆陡峭的路段時,他還親自下馬,徒步攀爬,與士兵們同甘共苦。

這種以身作則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士兵們看到將軍都如此不畏艱難,他們也紛紛振奮精神,咬緊牙關,繼續艱難地向前邁進。

經過數日的艱苦跋涉,大軍終於成功翻越了拔達嶺。下山後,前方的景象讓眾人都為之驚歎。隻見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廣袤無垠的平原展現在眼前,這便是著名的怛羅斯平原。

就在此時,偵察兵快馬加鞭地趕回營地,向張遼稟報前方的敵情:“將軍,據屬下探查,阿而斯親率兩萬五千大軍在前方百裡處紮營,隻留五千守城。”

聽到這個訊息,眾將齊聚大帳,麵色凝重。畢竟,對方的兵力遠遠超過己方,這無疑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

“將軍,敵眾我寡,我們該如何應對?”一名將領憂心忡忡地問道。

次日兩軍對壘。怛羅斯軍陣型嚴整,重灌步兵在前,射手居中,重騎兵兩翼展開,果然是一支勁旅。

張遼卻不出戰,隻令弓弩手射住陣腳,派人不斷向對方喊話。

三天過去,怛羅斯軍開始躁動。阿而斯汗不得不下令進攻。

戰鬥伊始,並州鐵騎以少敵多,與怛羅斯重騎兵殺得難分難解。黑山軍結陣固守,猶如磐石,擋住了對方步兵的多次衝擊。

戰至正午,忽然怛羅斯後軍大亂。原來巴特爾的長風營襲擊了對方糧草營地,還放出了大量奴隸。

更妙的是,那些奴隸不僅沒有四處逃散,反而拿起武器,反戈一擊。

與此同時,怛羅斯軍中許多士兵聽到傳言,又見天上紙鳶寫著“漢軍隻誅首惡,脅從不問”、“平民投誠可得土地”等語,戰意大減。

陣前,太史慈彎弓搭箭,直取阿而汗。那一箭如流星趕月,射中阿而斯汗的盔纓,嚇得他魂飛魄散。

周倉、管亥趁機率步兵突擊,褚燕帶領西域部隊包抄兩翼。

怛羅斯軍心大亂,頃刻土崩瓦解。阿而斯汗在親兵保護下倉皇逃回城中。

怛羅斯城城牆高厚,易守難攻。阿而斯汗收攏殘兵,尚有萬餘守軍。

漢軍圍城十日,攻城數次均被打退。

這日,張遼巡視營地,見阿爾坦正與幾個怛羅斯俘虜交談甚歡,不禁心中一動。

“阿爾坦,這些俘虜情緒如何?”

“回將軍,他們多是平民甚至奴隸出身,對阿而斯汗本無忠誠可言。這幾日我向他們講述我們三地的政策,他們都羨慕不已。”

張遼沉吟片刻,忽有計上心頭:“若放他們回城,會當如何?”

阿爾坦眼睛一亮:“必會將所見所聞傳遍全城!”

於是,張遼下令釋放所有俘虜,還每人分發乾糧。臨行前,阿爾坦特意囑咐:“回去告訴城中百姓,漢軍破城後,絕不劫掠,不殺降者。若主動開城,免三年賦稅。”

俘虜們感恩戴德地回了城。

不出所料,訊息在城中迅速傳開。奴隸盼自由,平民盼減稅,甚至連部分士兵也動搖了。

三日後深夜,城中忽然火起,城門從內部被開啟。原來是奴隸暴動,控製了城門。

漢軍趁機攻城,裡應外合,一舉拿下怛羅斯城。阿而斯汗試圖從密道逃跑,被太史慈生擒。

入城後,張遼踐行諾言:不殺降,不劫掠釋放奴隸,減免賦稅;誅殺阿而斯汗及其死黨,財產充公分發平民。

怛羅斯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甚至有不少附近部落聞訊而來,請求歸附。

一日,張遼正在處理政務,阿爾坦引一老者求見。

“將軍,這位是怛羅斯城中最受敬重的長者馬赫穆德,他說有要事相告。”

老者恭敬行禮:“將軍仁德,老朽佩服。但將軍可知,千泉地方有阿而斯汗的秘密金庫?那裡藏著他多年來搜刮的財寶。”

張遼挑眉:“老先生為何告知此事?”

老者慨然道:“將軍釋放了我的孫子——他本是宮中奴隸。此恩無以為報。”

張遼當即派太史慈率兵前往千泉。果然在一處隱蔽山穀中發現了大量金銀珠寶。

回城後,張遼召集眾將:“這些財寶,一半運送朝廷,一半就地使用:部分賞賜將士,部分用於修建學堂、醫館、道路。”

周倉不解:“將軍,兄弟們拚命打仗,為何不多分些賞賜?”

張遼正色道:“財富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取得再多,不如用得恰當。我們要在西域立足,靠的不是武力是人心。”

他轉向阿爾坦:“我打算在怛羅斯設立學堂,由你擔任首任學監,如何?”

阿爾坦激動得熱淚盈眶:“將軍,我...我隻是個奴隸出身...”

“在這裡,不論出身,隻論才能德行。”張遼拍拍他的肩膀,“好好教導孩子們,讓他們知道漢字漢語不隻是工具,更是開啟智慧的鑰匙。”

在怛羅斯整頓兩月後,張遼留下褚燕率三千兵鎮守,繼續率軍東行。

按照預定路線,軍隊沿天山北麓,經過碎葉城、弓月城、輪台、北庭,一路招撫各部,傳播漢文化,打通商路。

沿途,不斷有西域青年加入“長風營”,隊伍越發壯大。巴特爾已晉升為校尉,專門訓練這些新兵。

到達蒲類海時,已是深秋。湖水如鏡,倒映著藍天白雲和遠處雪山。

張遼獨立湖畔,遠眺東方。太史慈悄然走近:“將軍,思鄉了?”

張遼微微一笑:“離家數年,確實思念並州風物。但更思慮的是,我們真能在西域留下不滅的印記嗎?”

太史慈堅定道:“將軍請看。”他指向湖邊——幾個漢人士兵正教胡人孩子放紙鳶,紙鳶上寫著漢字;遠處,周倉、管亥帶著士兵幫牧民修建越冬的房屋;更遠處,新設立的學堂裡傳來朗朗讀書聲。

“三年前,誰能想到漢胡能如此和睦共處?”太史慈感慨道。

張遼目光深遠:“武力可開疆,唯文化能拓土。我們要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僅畏懼漢軍之威,更敬仰漢文化之美。”

第二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大軍便開始了新一天的征程,繼續向東行進。他們的目的地是伊吾,然後是敦煌。一路上,長風呼嘯著掠過天山的雪峰,強勁的風力吹動著漢軍的旌旗,獵獵作響。這聲音在空曠的原野上回蕩,彷彿是對這支軍隊的鼓舞和助威。張遼騎在戰馬上,他回頭望瞭望西方,那片他們曾經用劍與犁、血與汗辛勤經營過的土地。如今,那裡已經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農田裡的莊稼茁壯成長,村莊裡的人們安居樂業。這一切都是他們努力的成果,也是他們心中的驕傲。

“將軍,敦煌來信!”突然,一名傳令兵如飛一般疾馳而來,打斷了張遼的思緒。

張遼接過傳令兵遞來的絹書,展開一看,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原來,朝廷下達了新的命令,要求他們繼續在西域經營,並且要在怛羅斯設立都護府。

他環視了一下身邊的眾將,目光如炬,充滿了信心和決心:“諸位,我們的征程才剛剛開始。朝廷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一定要不辱使命,將漢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地方!”

眾將們紛紛響應,士氣高昂。大軍繼續邁著堅定的步伐向東前行,他們的身後是一片安定繁榮的土地,而前方,則是更加廣闊的天地等待著他們去開拓。

漢文化的種子已經播撒在了西域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隻需要時間的澆灌,它們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家的旗幟,將永遠在這片土地上飄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