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從不死亞人開始 第四十三章 茅山真正的傳承之地
-
“華陽洞天?!”
饒是羅林心性沉穩,曆經生死,但從千羽道長口中聽到這個名號,心頭也不由得劇震,脫口而出。
在來茅山之前,羅某人可是翻閱了不少有關道教的資料,其中就包括各種洞天的介紹。
道教洞天福地之說源遠流長,共分三大體係。
最高為十大洞天,據傳乃是天帝遣群仙統治之所;
其次為三十六小洞天,為上仙統治之處;
再次則為七十二福地,由真人治理,多為得道之地。
而這華陽洞天,正是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八的存在,全稱“第八金壇華陽之天”。
在神話傳說中,此洞天乃是由茅山宗供奉的“三茅真君”執掌的“司命府”所在,統管人間生死籍錄。
洞內不僅有“司命神像”與神秘“丹鼎”,更傳說能連通他界。
《真誥》有雲,此洞“洞通五嶽,竅達八荒”,可經此直達崑崙、蓬萊等縹緲仙山,故而被視為“地肺”,即大地元氣彙聚的核心竅穴。
更有古籍記載,洞內有“五色土”奇景,土壤分青、赤、黃、白、黑五色,傳說是“五方帝君”遺蛻所化。
唐代詩人顧況曾記述“入洞見金漿玉醴,飲之可蛻骨”的神異。
“嘶,長老。”羅林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連忙開口問道。
“難道那些古籍傳說,都是真的?”
若這些皆為真實,那一人之下這個世界的水深,就遠非他之前所窺見的冰山一角,恐怕牽扯到整個世界的本源與上古秘辛。
感受到羅林發自內心的震驚,千羽道長反倒收斂了之前的激動。
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那眼神彷彿在看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
“孩子,傳說非虛,隻是……”話鋒一轉,臉上掠過一絲難以言喻的遺憾與滄桑。
“隻是你生不逢時,來得晚了幾百年。
若是早上幾個甲子,以你的資質心性,或許真有資格麵見我教三茅祖師,得其親授道法,現在嘛……唉。”
一聲長歎,道儘了時移世易的無奈。
既然掌門師兄與其他七脈長老都已同意為此子開啟洞天,便意味著宗門已將其視為核心真傳。
有些關乎宗門乃至整個修行界根基的秘辛,也該讓麵前這孩子知曉了。
“孩子,你需知曉,這世間萬物,盛衰有常,無永恒不變之理,天地間流轉的炁,亦是如此。”
千羽道長一邊引著羅林往後山深處行去,一邊緩緩道來。
“遙想三國時期,諸葛武侯何等驚才絕豔?
憑奇門遁甲之術,便可強行逆改天時,於赤壁之上借得三天三夜東風。
那時節,天地間炁息何等充裕磅礴?
那時的人族體質,遠勝今朝,異人數量如過江之鯽,層出不窮。
軍中猛將,開山辟海雖有些誇張,但摧城拔寨,縱橫沙場如入無人之境,卻也是史書有載的尋常之事。”
“然,天地運行,自有其律,潮漲潮落,月盈月虧,皆為自然法則。
鼎盛之後,必有衰微,時至今日,天地之炁已然持續衰退了數百年之久。
其間,明朝劉伯溫為固江山,行斬龍脈之舉;後又有妖清入關,禍亂神州氣運。
接二連三的大事件,猶如雪上加霜,使得本就在走下坡路的天地靈機屢遭重創。
以至於到了當下,修行者能壽逾百歲者已是鳳毛麟角,與古時那些動輒存活數百年的道家先賢相比,何止雲泥之彆?”
千羽道長捋著鬍鬚,神情悲涼,眼中倒映著宗門典籍記載中的那段輝煌與如今的落寞。
這個時代,雖不能說道法完全斷絕,但說一句仙路已絕,卻也不算過分。
就連自家供奉的三茅祖師,如今想要降下投影顯聖,也變得極其困難,需要耗費巨大的代價與機緣。
“至於這道教洞天,自然也是真實不虛。”千羽繼續解釋道,將羅林的思緒拉回現實。
“它們大多是我等玄門各派係祖師以**力、大神通開辟,再經由曆代先輩不斷加持鞏固,拓展而成。
可以說,是依附於此方主世界而存在的異度空間,或者說秘境。”
“我茅山的華陽洞天,便是由三茅真君親手開辟,曆經我茅山弟子千年香火供奉、曆代高功法力加持,方有今日規模。隻可惜……”
千羽道長再次歎息,指向周圍看似生機勃勃,實則在他眼中靈氣流轉已顯遲滯的山林。
“到瞭如今這般光景,洞天與外界主世界的聯絡越來越微弱,維繫通道穩定所需消耗的能量堪稱海量。
每一次開啟洞天,都需要耗費宗門數十年的積累。
照此趨勢,恐怕再過幾十年,洞天便會真正與此界斷絕聯絡,成為漂泊在虛無中的孤島,內外再難互通。”
“而麵臨此困境的,又何止我茅山?
全真派的小有清虛天,龍虎山天師府的寶仙九室天,閣皂山的玄真太元天……
諸多傳承久遠的道門洞天,境況皆大同小異,此乃整個修行界之殤。”
聽著千羽道長娓娓道來,羅林麵色雖竭力保持平靜,但心中的震撼卻如波濤般久久無法平息。
所謂的異人爭鬥、門派紛爭,在這天地靈機衰退、仙路將絕的大勢麵前,何其渺小。
“所以,孩子。”
千羽道長停下腳步,轉身鄭重地看著羅林,枯瘦的手掌按在其肩頭,目光灼灼。
“掌門師兄與我等之所以同意為你開啟這耗費巨大的洞天,正是因為你身負的不死異能,堪稱千古未見之變數。
冥冥之中,或有天意,若世間真能出現身負大氣運、大機緣者。
或許這仙路斷絕、洞天封閉的死局,尚有一線逆轉之機。”
千羽道長頓了頓,語氣放緩:
“當然,你也不必揹負太大壓力,道法自然,強求不得,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掌門師兄已去焚香淨手,請示祖師意誌,待會兒進入洞天之後,你自會明白其中關竅。
或許,洞天之內,自有你的緣法。”
說話間,兩人已穿過一片被奇異力場籠罩的竹林,眼前豁然開朗。
這是一處位於後山極深處的幽穀,四麵環山,峭壁如削,穀中靈氣氤氳,比之外界濃鬱了數倍不止。
穀地中央,矗立著一塊曆經風霜的古樸石碑,碑上以某種蘊含道韻的筆法,鐫刻著四個蒼勁大字——華陽洞天!
石碑之前,是一個由某種溫潤如玉的白色石材鋪就的圓形祭壇。
祭壇不大,直徑約三丈,表麵銘刻著無數細密繁複到極點的符篆與星圖,彼此勾連,構成一個無比玄奧的巨**陣。
法陣的線條中,隱隱有微光流轉,彷彿沉眠的巨龍,等待著喚醒的時刻。
祭壇周圍,按照特定方位,插著九杆顏色各異、繡著雲紋瑞獸的幡旗,無風自動,微微飄揚,維繫著此地空間的穩定。
僅僅是站在這祭壇邊緣,羅林就感到體內的幽靈粒子傳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雀躍與共鳴。
千羽道長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站在羅林身旁,目光複雜地凝視著那寂靜的祭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