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公開課 第一章 莊子其人其書
-
莊子其人其書
莊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追求返璞歸真。他鄙視功名利祿,欲求得自身的逍遙,莊子的書大多是通過對各家學派的批判,表達自己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有莊子一樣的逍遙心態,會讓我們保有一份閒適,一份快樂。
莊子其人
莊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歸真,他把一切社會的倫理道德,包括當時人們的基本道德觀念中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都視為對人們追求至道的束縛給予否定,這在當時具有很大的叛逆精神!在逆境中尋求快樂。
莊子,名周,戰國中期宋國蒙城(今河南商丘市東北)人,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大約生於公元前369年,卒於公元前286年之前。
莊子曾經為宋國管理漆園(製漆作坊)的小官吏,不知是因他不善管理還是瞧不起這種有累身心的工作,最終被罷免。為了生活,他以打草鞋為業,但經常入不敷出,甚至靠借貸度日。一日,莊子的家又斷了糧,去向監管河水的官吏借米。監河官藉口說:“好吧。等我收了采地的稅金,就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吧?”莊子家正需米下鍋,監河官卻推說要收稅以後才借給他。莊子非常生氣,板著臉辛辣諷刺監河官說:“我昨天來時,中途聽到有呼喚我的。我回頭在車輪輾窪的地方,看到一條鯽魚。我問它說:‘鯽魚啊,你在這裡做什麼呢?’它回答說:‘我是東海的水官。你有鬥升之水救活我嗎?’我說:‘可以。等我前去遊說吳越國的國王,請他們引西江水來救你,可以嗎?’鯽魚板著臉說:‘我失去了水,就冇有容身之處。我隻需鬥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你這樣說,還不如早點到乾魚市場找我去吧!'”
貧困的生活並冇有使他頹廢,卻使他從中尋找到快樂求得身心的解脫。
莊子為人非常清高孤傲,不求功名利祿。當時,學識淵博、能言善辯的惠施被魏惠王任命為相,莊子特意到魏國去拜訪他。這時,有人對惠施說:“莊子來是想代替你做魏相。”惠施是一個好名利的人,生怕彆人搶走了他的相位,就下令在國內搜尋莊子,找了三天三夜,也冇有搜到。
莊子反而主動找上了門,對惠施說:“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鵷(鳳凰一類的鳥),你知道嗎?鵷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喝。一隻貓頭鷹找到了一隻腐爛的老鼠,鵷剛巧飛過;貓頭鷹怕它來搶食,就仰起頭威脅性地叫喊了一聲‘嚇!’現在你想用你的魏國相位來嚇我嗎?”
莊子又去拜見了魏惠王。去時他穿了一件打著補丁的粗布衣服,腳穿一雙用麻繩綁著的破鞋子。魏王對莊子的大名早有耳聞,如今看到的卻是這樣的一副寒酸相,忍住笑揶揄道:“先生,你怎會這樣疲睏呢?”
莊子很高傲地回答說:“這是貧窮啊,並非疲睏!讀書人有理想卻不能實行,這纔是疲睏啊!衣服陳舊鞋子破爛,這隻是貧窮,但不是疲睏,這就叫作生不逢時啊!大王您冇有見過跳躍飛騰的猿猴嗎?當它爬上柟、梓、豫樟等大樹上的時候,攀緣著樹枝,在那裡自得其樂,即使善射的羿和蓬蒙也奈何不了它。等到它跳落在柘、棘、枳、枸等多刺的叢樹中時,即使小心謹慎,內心還戰栗不已;這並不是筋骨受了束縛而不靈活,乃是處於不利的情勢下,不能夠施展它的才能啊!現在正是昏君亂相的時代,要想不疲睏,怎麼可能呢?像比乾的被剖心,不是個明顯的例證嗎?”
莊子不僅淡薄鄙視名利,甚至好在山水之間,逍遙遨遊,怡情樂性,在山水之中感悟人生真諦。寄情山水使人在**上能夠逃避現實,免受動亂社會的戕害;在精神上卻能以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姿態,超凡脫俗,翱翔於幻想的精神世界之中。
他在魏國的雕陵栗園遊玩時,看見一隻奇怪的鵲從南方飛來。這隻鵲的翅膀有七尺寬,眼睛的直徑有一寸長。這隻怪鵲碰到了莊子的額頭,後來在栗樹林中停住了。莊子對它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這是什麼鳥呀!翅膀這麼大卻飛不遠,眼睛這麼大卻目光遲鈍。”於是提著衣服悄悄地跟了過去,拿著彈弓伺機射殺怪鵲。這時,他又看見一隻蟬,藏在一片樹葉的下麵,有隻螳螂突然從一隱蔽的地方跳出來抓住了它。螳螂正在得意之時,那隻怪鵲乘機捕住了它。莊子看到這一幕怦然心動:人們隻顧貪戀求名利卻喪失了自己的真性,不和這很相似嗎?他心有餘悸地感歎說:“唉!物類相互累害,這是由於兩者相互招引貪圖小利所致!”於是丟下彈弓就走。這時,管栗園的人誤認為他偷了栗子,於是過來罵了他一頓。
莊子回去後,三天都不高興。他的學生藺且問他:“先生為什麼最近鬱鬱寡歡呢?”
莊子回答說:“我為守護形體而忘了自己;觀照濁水反而冷淡了清泉。我聽老師說‘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合乎那裡的風俗習慣’。現在我去雕陵遊玩而忘乎所以,讓怪鵲碰到了我的額頭,走到了栗樹林裡也忘掉了真性。被管園子的辱罵,所以感到不愉快。”
在喧囂的生活中尋求一份逍遙。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自在,不失為一種高妙的做人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