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莊子公開課 > 隻要心性好,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莊子公開課 隻要心性好,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隻要心性好,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原文】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莊子·天下》)

【大意】用仁來普施恩澤,用義來分辨事理,用禮來規範行動,用樂來調和性情,狀貌慈祥可親,稱為君子。

莊子認為君子應有仁、義、禮,有好的規範,做人擁有好心情,也就具備了仁、義、禮,快樂自在其中。

心性好,心態也就會隨之平和與完善,這是因為心性因年齡的增長而成熟,隨著歲月流逝,在體會了各種各樣的人生經曆後,你就能更明白心態與生活的關係,應該具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

心性,是對一個人的善與惡,好與壞,正確與錯誤,如何判斷自我與外界關係的一種綜合反映。

人對同樣事情,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時間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人生中的某些艱難與不順,甚至危險與可怕的事件,往往也就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上事先形成了。

之所以說“事先”,並不是說人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而是他的行為往往就事先透露了他的結果。世間之事皆是人為所成,是人的思想決定了其所產生的後果。人想去謀利,想去得名,或想去做賊,這些想,都是“事先”動念。念先有了,事纔會跟上。

動了什麼念頭,想去往哪裡,這就是心性了。心性的好壞往往就決定了你心態的好壞。

人們習慣於把個人的品行社會化,個人品行的好壞,在更多的時候,是與社會公德相聯絡的。彷彿隻有在公眾的場合裡,品行才能顯示它的好壞。而對個體的自我則冇有太高的要求。

事實上,心性好與壞,對他人的影響力還不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對個人生活所具有的心態的影響才最重要。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做事的成功與否,生活得是否美滿,乃至悲歡離合的遭遇,都是在這個“心性”之中,由這個心性在作怪。

心性良好、健康的人,會注意到陽光、友情、溫暖,尋找到歡樂,不缺乏自我安慰的辦法,並有迴避危險的能力。從這一點來說,好心性的人,會把日子過得舒暢,就是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調整,能較自然地處在一種對事物的全麵理解中。

好的心性,使人保持一種健全的生活基調,人生的和諧也由此而生。而心性惡劣、糟糕的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令人頭痛的問題。容易處在不暢順中,內心黯淡,日日陰鬱。這種人,往往也是過分自利的人,人在過分自利的狀態下,本身就是一種艱難,負擔會很重。心性醜惡的人,自然常常存有不好的念頭,生出不利於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容易走入褊狹,自身也會產生鬱悶,步入迷霧,常與謬誤為伴而不知。內心也總是陰雲密佈。這樣的人,很少能體會陽光、溫暖所來的快樂。

因為心性往往隱藏在個人的內心深處,所以不容易被看清。好的心性與壞的心性,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區分開的。但它卻明明白白左右著一個人對事物和生活的整體看法,指導著人的每個行為,緊密聯絡著人的喜怒哀樂。人的情感往往就從這裡出發。人生的幸福與不幸福,命運的暢通與否,甚至你到底能做多大的事,你的成功與失敗,在長時間的過程中,往往都取決於你自己的心性。

心性好,世間溫暖不請自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