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公開課 學會享受此時此刻
-
學會享受此時此刻
【原文】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蹠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莊子·駢拇》)
【大意】如果貪圖達到彆人所達到而不安於自己所應達到的境界,伯夷也同盜蹠一樣,都同樣是行為不正,思想無恥。
莊子認為無論高貴低賤,人都應認清自己,不要崇尚自己達不到的境界,徒增煩惱。應該在現實中學會享受真實的自己。
莊子認為形體勞累而不休息就會疲乏不堪,精力使用過度而不停歇就會充氣勞損,精力枯竭。水的本性,不混雜就清澈,不攪動就平靜;閉塞而不流動,也就註定不能澄清,這是自然本質的現象。人不能強欲所求,忽視自我心境的修養。
在繁忙的生活中,你應該學會享受,享受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你必須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然後放慢腳步。匆忙總是讓我們出錯。最好的享受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將做的事情,就如梭羅說的“吸儘精髓”。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著要乾的工作,或者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在吃東西的時候你最好是專注於所吃的東西,看電視就專注於你所選的內容,用心體味。
如果你想簡單而快樂,就要學會享受此時此刻,因為生活中確實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需要你去吸取。
可惜的是,生活中的此時此地總是被忽略,我們無意中疏忽了“此刻的生活”。想一想吧,早上還冇起床時,你就開始擔心起床後的寒冷而錯失了被子裡最後幾分鐘的溫暖;吃早餐的時候你又在想著開車上班的路上可能會堵車;上班的時候就開始設計下班後怎麼打發時間;參加派對又在煩惱著回家路上得花多少時間了。
人們總是生活在下一刻裡。急著等週末來臨、暑假來臨、孩子長大、年老退休。等到老時才發現,冇有享受片刻當下的生活。
我們一刻也不停地轉著。我們對堵車的道路亂罵臟話;我們在超市中像迷失的奔馬,毫無耐性;我們對著電視不停地調換頻道;我們一個勁兒地催促孩子快點兒。生活似乎總是被繁雜、忙碌所取代。
梭羅說:“我們可以殺死時間而毫無後遺症。”我們確實在“殺”時間。這曾經是無所事事的說法,但現在我們是真的在摧毀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時間花在殺死靈性、殺死享受愉悅的能力上。我們過於以自我中心,以為創立了人類有史以來一個最佳的文明,但我們根本冇有時間享受。這像是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換條件。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認為,現代人之所以不能擁有此刻的、美好的生活,是因為我們總是擔心時間不夠,就像我們總是覺得錢不夠一樣。學習享受已經擁有的時間、金錢與愛是我們最重要的一課。
要充分享受你的時間,就一定要學會放慢腳步。當你停止疲於奔命時,你會發現生命中未被髮掘出來的美;當生活在欲求永無止境的狀態時,就會永遠都無法體會到更高一層的生活。
我們總是在趕時間,冇時間與朋友談話,結果就變得越來越孤獨;因為忙碌,冇有時間反省,也冇時間注意身邊的事物。因為忙得冇有時間注意所有征兆,連身體有病的早期征兆都覺不出來;當你急著買東西時,就冇有時間傾聽那個小小的聲音:“我們真的需要這個新東西嗎?”
享受生活是幫助人們充實人生,幫助人生充滿活力的方法。但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乾什麼。適當的“白日夢”或許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益。但過多地沉溺於白日夢而忘記真實的生活卻有些不切實際。
因此,必須擺脫對“下一刻”的迷思和幻想:它們有的不切實際,有的雖然是事實卻剝奪了此刻的生活。
擺脫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讓你明白:生活不會適應你,而是你必須去適應生活。而且不是看你喜歡它變成什麼樣,而是原本它是什麼樣子你都得適應。與現實保持接觸可以幫助你就世界所能給予的去接納它,不會使你為它所無法給予的而扭曲它、錯怪它。丟棄對這個塵世的幻想和對你自己的幻想可以去除生活的悲慘成分,使你能真實地麵對你該處理的問題。
生活在此刻隨退而安,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將做的事情,就如你在吃東西的時候最好是專注於所吃的東西,它的色澤、香氣、味道和營養。也許你需要一套飲食哲學——你需要知道自己是為歡樂而吃、為健康而吃還是為歡宴而吃,進而決定是吃肉、吃素或者其他。否則,你就對食物完全冇有感覺,更彆提獲得什麼營養。
不要總是生活在幻想之中,讓自己疲憊於得不到的境界,人生需要知足,滿足於你所擁有的,纔會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