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莊子公開課 > 唯有知足才能常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莊子公開課 唯有知足才能常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唯有知足才能常樂

【原文】與物相刃相靡,其行儘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莊子·齊物論》)

【大意】和外物接觸互相傷害,互相摩擦,馳騁追逐於死亡的道路上,而不能止步,這不是很可悲的嗎?

莊子認為人不應該總處於奔波勞碌之中,應適可而止。懂得知足常樂。

知足在生活中往往難以把握,因為人是有**的,能夠在**麵前不為所動的很少,我們並不因此反對新的追求,但不要貪婪。給自己定好位,知足也是向上的動力。

有這樣一種人:在大庭廣眾之下雙目昂視,麵色凜然,傲氣沖天,旁若無人。也有一種人,就怕人不知道他才高八鬥,無論走到哪兒,說不上三句話,便開始為自己宣傳,即使做謙虛之態,亦是以退為進,並無誠意。

這樣的人或許在某方麵有過人之處,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師之類的真理放置一邊,犯了量小易盈、自滿自大的毛病,使與他相處的人很難承受。

還有一種人,眉眼之間洋溢著和平的神氣,動不動笑容滿麵,說起話來風趣橫生,不憂不怨,是屬於知足常樂的典型。

自滿與知足從字麵上看來,彷彿都是對自身情況感到滿意的反應,實際上兩者的內心的出發點和其表現給人的感受,卻是大大的不同,其間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裡。而從根本上說,知足也罷,自滿也罷,與外在客觀條件並不一定有相互的關聯,一個人自覺地生活到這個程度,於願已足,並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完美,樣樣可打滿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視客觀的條件,不妄想不貪求,也不去與他人比高下,能夠以寬容坦蕩的心去對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響和乾擾,隨緣地和平度過。

對於那些驕傲的人,不一定自信和對自身的一切都心滿意足,如果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事實正好相反。

依心理學上的說法,那種處處要表現自己的不凡,就怕誰人不知他的出類拔萃和光榮曆史,無法剋製地要以驕傲的麵孔示人的人,通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滿足感或自憐狂在作祟的人。因為缺少安全感、滿足感,便相對地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於要在彆人的讚美或驚歎聲中找回自信心,以此來證明自己不同凡響。驕傲、自滿、目中無人,是由於反常心理在後麵推動,不但予人極壞的印象,也是一種十分可悲的病態。

知足常樂,也許有人認為不符合社會發展潮流。譬如,今天的社會無處無時不存在競爭,名、利、權,永嫌不足,爭到者趾高氣揚,爭不到或爭得不夠的怨懣頹喪,你不爭,不怨,亦不整日埋怨,仍然樂嗬嗬地過日子,說不定有的人就會認為你是胸無大誌,冇出息或冇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輕了你。

知足的人本身就不在乎這些外在的評語,因為他活著是為了自己快樂。知足並不代表不進取、不進步或拒絕競爭,而僅僅是表明瞭一個人對本身的存在和對這個與他人共處的社會的態度。可以說是洞察人間百態,看透世事無常後的一種大徹大悟後的坦蕩胸懷。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樂,不用每天麵對紛紛擾擾的世界不知所措,不用處心積慮地去對付彆人,每天活在自己快樂的世界,這樣的快樂才能長久。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