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 似水的流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似水的流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似水的流年

經過四年的留學生活,兩人終於學成歸國。按照計劃,他們倆決定先旅行結婚,繞道歐洲,順便考察歐洲的建築,然後再回國。他們去了巴黎、羅馬,看了巴黎聖母院、聖彼得教堂、羅馬神廟……林徽因和梁思成一邊觀賞這些奇偉壯麗的建築,一邊稱讚著,探究它們的意義。在這期間,梁思成收到父親的來信,說是已經在東北大學為他謀到了一份教師工作,月薪285元,是初任教員的最高薪金。新學期開學就要前去任職。於是在離開學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梁思成帶著林徽因回到了北京。

闊彆四年,他們總算回到了日夜思唸的地方。走在北京城的街道上,聽著熟悉的北京話,看著金色皇城,遙望北海白塔,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林徽因和梁思成拜見了親友之後,來到西山墓地,祭奠了思成的母親李夫人。

一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新學期到來了,梁思成必須動身前往東北大學就任。當時的東北大學,設立了文學院、法學院、工學院、理學院,但是還冇有建築係。全國所有大學裡麵,隻有南京的中央大學機械繫裡有建築專業。梁思成去了之後,首開建築係。他既擔任係主任,又是所有課程的講師。在早年剛剛投身這門學科的時候,他就已經下定決心,此生要為中國建築史做出貢獻。如今,作為這門新興學科的帶頭人,有了用武之地,下麵又有一批求學的年輕人,他急切地希望能夠趕快把他們培養起來。但是工作實在太過繁忙,他一人根本忙不過來,於是就寫信催促林徽因儘快去東北幫他。

林徽因本來就想陪在丈夫身邊,現在一聽到有工作需要她分擔,就趕緊去了。到了東北大學,林徽因也進了建築學當教師。因為她英語和美術水平很高,因此就擔任建築係的專業英語課和美術裝飾史課的老師。梁思成則給學生們講述《建築學概論》和《建築設計原理》等建築學基礎課程。

由於建築學在中國是一門新興學科,中國古代的建築雖好,種類也多,但是古人冇有整理成具有理論體係的書籍,因為古代的工匠地位低下,就算技藝高超,也不被重視。所以梁思成找不到合適的教材。而他又不想照搬外國的教材,因此隻好依據自己的美學、曆史、繪畫學等相關學科跟建築學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一來,備課的工作量就變得很大。

在課堂上,為了督促他的學生,梁思成這樣跟學生講:“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築師,就要有哲學家的頭腦,社會學家的眼光,工程師的精確與實踐,心理學家的敏感,文學家的洞察力,總之,要以廣博的知識為鋪墊,成為一個具有較全麵修養的綜合藝術家。”

為了鼓舞他的學生,他說:“一切工程離不開建築,任何一項建設,建築必須先行,建築是一切工程之王。”

梁思成深厚的學養和超於常人的魅力令學生歎服不已,他們感到很驚奇,梁老師也才二十幾歲,不比他們大幾歲,但他的學問之深,讓他們高山仰止。同樣讓他們欽佩的還有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

就在林徽因協助梁思成將東北大學建築係搞得有聲有色的時候,這對新婚小夫妻遭遇了他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事件——梁啟超去世了。梁啟超腎臟有病,已經多年,近來在協和醫院動手術,割去一個腎臟。由於醫院誤診導致病情急轉直下,猝然離世。作為家中的長子,梁思成不得不強抑悲痛,為父親操辦喪事。林徽因當時已有身孕,也不得不強打起精神,安慰丈夫,迎來送往。

梁啟超的離世使中國思想文化界失去了一位大師,他的家族也因此遭到嚴重打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發文追憶先生。按照他生前遺願,梁思成把父親和母親合葬,並給他們設計了一座高大的墓碑。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自美國回來以後設計的第一件作品。

喪事辦完以後,梁思成和林徽因返回東北大學。正好他們以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同學陳植、蔡方蔭也來到了東北大學建築係,大家就在一起組建了一個“梁、林、陳、蔡營造事務所”,開始對外承接建築任務。事務所剛成立,就接到了大單子。吉林大學來找他們設計校舍。幾年後,工程如期竣工。大家看到自己手裡的圖紙變成了實物,多年理論終於出了成果,頓時歡呼雀躍起來。

1929年8月,林徽因誕下她和梁思成的第一個孩子。這是個漂亮的女兒,為紀念孩子已經去世的祖父飲冰室老人,夫妻倆給孩子取名為“再冰”。

孩子的出生給夫妻倆帶來了無儘歡樂,但是因為照料孩子,林徽因舊病複發,整日咳嗽不止。東北氣候乾冷,不適宜養病,梁思成就把林徽因母女送回北京,讓丈母孃來照顧。後來東北的時局越發不穩,日本人隨時都可能入侵,再加上張學良軍閥式的管理,梁思成就辭去了東北大學的職務,回到北京照顧家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