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 卷一 積極向上,修一顆精進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卷一 積極向上,修一顆精進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卷一積極向上,修一顆精進心

為什麼飽經風霜的小溪能涓涓流淌?為什麼被踐踏的小草來年依舊翠綠?為什麼冬天裡鬆樹依然挺拔?隻因為有一顆上進的心。世上萬物都在求生,都想活得生機勃勃。而人活於世,努力求進也是必然,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讓我們努力保持一顆精進心,讓人生過得有價值。

1.勇敢麵對人生的蛻變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的壽命可達70年。但是如果想要活那麼久,它就必須在40歲時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抉擇。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不能夠牢牢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能碰到它的胸膛;它的翅膀也會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它在飛翔的時候十分吃力。在這個時候,它隻有兩種選擇:等死;或者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來蛻變和更新,以便繼續活下去。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經過150天的漫長錘鍊,而且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的頂端築巢,然後停留在那裡不能飛翔。

首先,它要做的是用它的喙不斷地擊打岩石,直到舊喙完全脫落,然後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之後,還要經曆更為痛苦的過程:用新長出的喙把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再把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五個月後長出新的羽毛。

這時候,老鷹才能重新開始飛翔,從此可以再過30年的歲月!

對於老鷹來說,這無疑是一段痛苦的經曆,但正是因為不願在安逸中死去,正是對30年新生歲月的嚮往,正是對脫胎換骨後得以重新翱翔於天際的憧憬,燃起了它們心中的勇氣和決心。要想延長自己的生命,獲得重生的機會,它們選擇了經受幾個月的痛苦。我們不得不為老鷹的這種勇於改變自己的勇氣所折服。

放眼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麵對癌症,是草草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以免受**和精神的折磨,還是積極地治療,創造生命的奇蹟?陷入困境,是聽天由命,等待命運的宣判,還是放手一搏,冒險尋求可能的轉機?工作平淡無奇,碌碌無為,是安於現狀,享受現有的安逸,還是勇於改變,尋求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2004年2月28日,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裡,舉行了一個規模不大但非常特彆的英文新書《從小腳女人到奧運會冠軍》首發儀式。這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專著的作者,就是我們過去熟悉的“乒壇皇後”鄧亞萍。

曾經18次奪得過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冠軍的世界女子乒壇頂尖選手鄧亞萍,在奪得1997年英國曼徹斯特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單打和雙打三塊金牌後,選擇了退役。這一年,她邁入了清華大學的校門,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從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鄧亞萍到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之後又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

退役之時,憑藉她在乒壇的輝煌成就,她可以輕鬆地獲得一個管理職務或是教練的席位,但她放棄了這種生活,而是向一個全新的領域發起了挑戰。鄧亞萍說:“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為運動員隻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也就開始了。”

短短的七年多時間,這位曾經在乒壇充滿霸氣的女中英傑,在她的轉型期,用當年奪取世界冠軍的毅力和決心,在另一個領域開拓了被專家們稱為“第二個奇蹟”的全新局麵。從運動員到清華學子,再到劍橋博士的成功轉型,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剛到清華大學外語係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時,她還隻能試試。因為她從5歲開始進行乒乓球訓練,十多歲入選到國家隊,一直到24歲退役,幾乎冇有什麼學習基礎。她回憶說:“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隻能儘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製訂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五點準時起床,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正是憑藉著這種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意誌,她出色地完成了在清華的學業。本科畢業後,鄧亞萍將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畢業論文送給薩馬蘭奇。薩馬蘭奇將這份論文存放到國際奧委會博物館,他認為這是一箇中國運動員成長的最有價值的紀念。

此後,她在國外的求學更為艱苦。在諾丁漢大學上課的過程中,鄧亞萍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搶著發言。老師開玩笑說從她學習的勁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世界冠軍。為了完成論文,她每週都要自己開車到不同城市的圖書館去查詢資料。一年後,鄧亞萍麵對嚴格的考官,用英語宣讀了3.5萬字的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以翔實生動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論點論述了中國婦女及中國婦女體育的巨大發展和變化。臨場考官的一致結論是:無條件一次通過!2002年12月22日,她如願獲得碩士學位。薩馬蘭奇先生稱讚她“擁有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有人可能覺得我這是自討苦吃,甚至有人說你的榮譽多的一大把,不攻讀什麼學位,後半生照樣可以過得不錯,即使讀學位也不必那麼辛苦,甚至不妨找個‘槍手’代筆寫論文。但我讀書上大學可不是為了‘鍍金’,我上學隻是要圓自己的讀書之夢。我從自己與外國朋友的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識缺乏、交流不暢。儘管基礎差,我不想投機取巧走捷徑!”

現在,她在劍橋的博士學業也早已經攻讀完。談到學業,鄧亞萍說:

“難啊,真是太難了,感覺壓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繃著,所以感覺特彆辛苦。但我要感謝當學生的這段經曆,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價值。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在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人生征途中必然要有痛苦的經曆,麵對痛苦我們要從容,相信艱難過後就是勝利。蛻變,是成長道路上必經的風雨,你要堅信,蛻變過後將是輝煌的新生。

修心箴言:

老鷹會為了繼續生存而擊碎它的喙,啄掉它的指甲,再拔光它的羽毛,經過一番痛苦的曆練重獲新生。人生也是如此,每一次喪失都意味著一次蛻變。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