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4.尊重彆人,以免惹人厭惡
-
4.尊重彆人,以免惹人厭惡
人總是有自尊心的,總希望受到彆人的尊重,總不希望彆人一見麵就提自己不愉快的事。因此,人人都不願意人家觸及到自己的憾事、缺點、**和使自己感到難堪的事,這也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因此在現實的交際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彆人,交談時千萬不要涉及彆人所忌諱的問題,不然就會使人際關係惡化,導致交際的失誤。在生活中這樣的失誤真是不少。
一位胖顧客到商店裡買衣服,她對一件大花和橫向條紋的上衣感興趣,售貨員勸道:“這種大花帶橫條的衣服適合瘦人穿,你這麼胖,再穿上這種衣服,那不難看死了。”售貨員是一片好心,但她觸及了顧客的忌諱,女顧客氣得一句話都冇說就走了。有一位從小雙臂殘疾的人,靠自己的努力練出用腳指頭夾筆寫字作畫的本領,他的畫被選送到國外展出。一位記者采訪他時竟唐突地問:“你是靠腳指頭成名的,那麼我問你,是腳有用還是手有用?”這一問使得那個畫家十分惱怒,反問:“維納斯雕像是以斷臂出名的,你說她是有胳膊美還是冇胳膊美?”問得那記者瞠目結舌,采訪也隨之失敗了。俗話說得好:“矮子麵前莫說矮。”彆人有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自己在為人處世方麵有短處,心裡已經是夠痛苦的了,不能再雪上加霜了。碰上這些情況都應該加以避諱,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不然傷害了彆人不說,彆人也不會輕易放過你的,到頭來隻能是兩敗俱傷而已。
自然,生活是複雜的,由於種種原因,有時說話還非要涉及彆人忌諱的話題不可,在這種情況下,做人就要講究語言技巧了。要儘量把話說得委婉、含蓄些,在遣詞造句時,要避免那些帶有直接刺激感官的字眼,這樣就有可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例如,同是一位較胖的女顧客去布店買花布做襯衫,在選擇大花圖案還是幾何圖案上拿不定主意,女售貨員根據顧客的特點,幫她選擇了幾何圖案的花布,並且介紹說:“這種大花圖案帶有擴張感,適合瘦人穿,你穿不太合適。這種幾何圖案花布藝術大方,顏色也好,一尺才五角二分,你買七尺就夠了,花錢不多做件襯衫穿,能使人顯得年輕、苗條。”胖顧客聽了就很舒服。
有一位李先生,喜歡跟彆人爭辯,藉以賣弄自己的學識,如果你不跟他爭辯,他倒也不會來麻煩你,傷害你。
其實,這位李先生是一個很好的人,忠實、不說謊、不偽裝,也從來不投機取巧,不做一點兒虧心事,更不占彆人便宜。像這樣一個好人,卻一點兒都不受彆人歡迎。李先生為什麼會落得如此情況呢?
原來他過分看重了自己,以為自己是個十全十美的人,以為人人都應該以他為模範,為導師。因此,他就喜歡隨時隨地地去教訓彆人,指導彆人。看見彆人有一點點缺點,就加以批評、指責,像大人管小孩,老師對學生一樣,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態。甚至常常有意地誇大彆人的缺點,把彆人的一時疏忽或無心的過失,說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為不端。
同時他又不能容忍彆人對他有什麼不恭敬、不忠實之處。如果他吃了彆人一點點虧或受了彆人一點點欺騙,那他就把對方當作罪大惡極、無恥至極的人,加以攻擊、嘲笑、諷刺或謾罵不已。
隻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種人是多麼令人可怕,到處都會激起彆人的憎惡與反感。
一個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做一點兒錯事,這自然是十分正確的事。
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彆人,以為彆人都是笨蛋,隻有自己纔是聖人。
對彆人的過失與錯誤,首先要分析他們犯錯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惡劣環境的影響,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認識不清,也可能隻是一時疏忽,有時還可能因為求好反而犯了錯誤,主觀上求好,而客觀上犯了錯誤。除了一些真正與人為敵的社會敗類,應該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數人所犯的錯誤都是可以原諒,也都是可以改正的。我們應該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對彆人的錯誤,在不傷彆人自尊心的原則下,誠懇而婉轉地加以解釋與勸導,安慰他們的苦惱,鼓勵他們改正,自己吃了虧,受了騙,隻要以後小心提防,不再上當就行了,不必就因此而跟對方結下深仇大恨,應留給對方一個悔改的餘地。倘若一個人得罪了你,你不但不跟他計較,不向他報複,反而原諒他、寬恕他,必要時,還去幫助他,在一般的情形之下,他多半會對你十萬分地感激,十二萬分地慚愧,往往也會因此受到你的感化,痛改前非的。
修心箴言:
在現實的交際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彆人,交談時千萬不要涉及彆人所忌諱的問題,不然就會使人際關係惡化,導致交際的失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