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卷六 知恩惜福,修一顆感恩心
-
卷六知恩惜福,修一顆感恩心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知道感恩的。因為感恩,魚兒回報給大海一片生機;因為感恩,鳥兒回報給天空動態的美麗;因為感恩,大樹贈給大地絲絲陰涼。世界需要一顆感恩的心,因為感恩,所以世界才更加美麗。
1.感恩的人關注吸引美好的事物
人生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如果我們以愛心去對待彆人,彆人也會以同樣的愛心對待我們。感謝生活的人,生活纔會給予他豐厚的回報。一個人口渴了,發現半杯水欣喜若狂是因為他感謝彆人的給予,而抱怨的人下意識裡首先是對他人的不滿,甚至鄙視。一個不知感恩、不能感恩的人,不會擁有積極的心態,不會熱愛人生,不會熱愛工作,也不會擁有謙虛好學和培養良好習慣的內在動力。
一個人感恩與不滿是兩種情感,它所關注、吸引的事物和形成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感恩的人關注吸引美好的事物,首先他會感激並關注美好事物,而後形成積極的期望,再湧現積極改善的想法,再形成積極有效的行動,從而造成積極結果。相反,不滿的人關注吸引不滿的事,首先厭煩並關注不好的事物,而後形成消極期望,再湧現消極改善,再形成消極行動,從而造成消極的結果。這樣,形成新的馬太效應:感恩的人,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富有;而不滿的人,越來越煩惱,越來越貧窮。把“恩”拆開,就是“因”和“心”,正因為有了一顆愛心,人們纔會用真情溫暖彼此的心。常懷感恩之心,會使我們心胸恬淡,胸懷寬廣,促進和諧人際關係的建立,從而有助於事業的成功。
感恩不是壓力,不是債務負擔,而是一種人生智慧,是一種催人向上的動力。
前幾年台灣金石堂排行榜第一的暢銷書《乞丐囝仔》,短短時間就銷售上百萬冊,書中內容真實感人,催人淚下。故事主人公,就是台灣十大傑出青年賴進東。賴進東出生在一個乞丐家庭,全家十口人大多有重度殘疾,全靠乞討為生。賴進東剛剛學會走路,就跟著姐姐乞討,四處流浪,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經常以墳地、廟宇為家,十歲之後邊讀書邊乞討,總共過了17年的乞討生活。身為長子的賴進東不但肩挑全家的擔子,更努力求學,發奮工作,終能娶妻生子,經營事業。人生至此,是苦儘甘來、開花結果。
書中最後說:“我一直相信天下冇有白吃的午餐,雖然你付出了多少不一定會得到多少,但如果你不腳踏實地努力,那麼你得到的也很快會再失去,因為輕易得到的東西不會讓人珍惜。今天,我願以最謙卑的心情跟大家分享我半生的人生經曆,希望讀者都能喜歡這本書。而我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儘我的能力籌蓋一座多元化的孝親公司、孝親圖書館,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當然,這個心願實現起來不容易,但我相信隻要努力,未來一定會完成這個夢想。
“最後,我要向在我生命中出現的人,獻上我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過去曾經關照我的所有人士,以及我所有老師的鼓勵、照顧、教誨,使我有今天。”
“——感謝我的老婆阿霞,感謝她願意為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家庭犧牲自己,這麼長的時間,她一直陪在我身邊,無怨無悔地陪我走過這段艱辛的路程。”
“——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生我、養我,雖然兩人都是重度殘障,但我永遠愛著他們,懷念他們。還有我最親愛的姐姐,如果不是她賣身儘孝,如果不是她長期一直扮演我生命中的明燈,做我的精神支柱,阿進根本不可能活到今天。”
“——謝謝我的老闆,他給我機會,讓我可以在工作上一展所長。”
“——也要謝謝過去曾經嘲笑、侮辱過我的人,是因為他們的刺激,讓我有了向上攀升的力量。”
“——我終可以說一聲:謝謝你們,我冇有辜負大家對我的期許。天無絕人之路,曾經的痛苦、委曲、折磨,曾經我走在遍佈荊棘的漫漫黑夜長路,而終有這一天,我望見了希望,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賴進東的事蹟十分感人,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擁有快樂心情的人是最幸福的!而怎樣才能擁有快樂的心情呢?那就是讓自己有一顆感恩的心。
修心箴言:
把“恩”拆開,就是“因”和“心”,正因為有了一顆愛心,人們纔會用真情溫暖彼此的心。常懷感恩之心,會使我們心胸恬淡,胸懷寬廣,促進和諧人際關係的建立,從而有助於事業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