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 4.計較心少一點兒,擔當心多一點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4.計較心少一點兒,擔當心多一點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4.計較心少一點兒,擔當心多一點兒

清朝光緒年間,東閣大學士閻敬銘曾寫了一首《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大可惟,誠恐因病將使廢。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這首詩,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奉勸人們遇到彆人的傷害、打擊或不公平、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儘量想開一點兒,少生閒氣,少生悶氣,以免氣大傷身。

想想確實有其道理。短短的幾十年人生,如果站得高一點兒,何不讓自己活得快活一點兒、瀟灑一點兒,何必整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閒氣呢?如果遇到中傷或誤解的事,氣量大一點兒,裝裝糊塗,他人氣我我不氣,一場是非之爭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你也落得瀟灑,而等到終於水落石出,人家還會更加敬重你。

在中國北方農村,曾經有一位婆婆對自己剛娶進門的兒媳婦甚為不滿。媳婦的一點兒小差錯都會引起婆婆的勃然大怒,她時而抱怨媳婦廚藝太差,連蒜苗與韭菜都分不清;時而又抱怨媳婦懶惰,家務做得太少;而且經常加班到深夜纔回家,也不知道是真的加班還是在外麵鬼混;她甚至連兒子感冒發燒也算到媳婦頭上去,埋怨連丈夫的身體都照顧不好,還怎麼做彆人的老婆……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老朋友來家裡做客時,婆婆又開始尋找媳婦的差錯,她指著陽台上的衣服說:“我真不知道她媽媽是怎麼教她的,連衣服都洗不乾淨!您看看,那衣服上斑斑點點的,她這是故意浪費我家洗衣服的水!”這位朋友聽了婆婆的話之後,仔細地觀察了陽台,終於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他用抹布把窗戶擦了擦,然後拉著婆婆朝陽台望去,婆婆大吃一驚,那些晾在陽台上的衣服居然一下子就變乾淨了,婆婆這才明白,原來不是媳婦的衣服洗不乾淨,而是家裡的窗戶太臟了。從此以後,婆婆徹底地反省了自己的偏見,不再以有色眼光看待媳婦,並且以寬容的胸懷原諒了媳婦無意中的過錯。婆媳兩人互敬互愛,關係形同親生母女,過上了真正快樂與和睦的生活。

如果說日常生活中遇到摩擦、誤解,忍一忍,不生氣,這也不難;要是遇到有身家性命危險,也能不氣,也能忍讓嗎?遇到這種情況,不能一概地說應該不氣還是應該生氣,而應視情況而定。如果條件可以,就忍下一口氣,代人受過,能救人一命,自己損失點名譽,雖然很難,但正因為難才更顯得可貴。宋朝初年一位名叫高防的名士,就是這樣一位難能可貴的人。

高防的父親戰死沙場,他從16歲被澶州防禦使張從恩收養,後來做了軍中的判官。

有一次,一個名叫段洪進的軍校偷了公家的木頭做傢俱,被人抓獲。

張從恩見有人在軍中偷盜公物,不覺大怒。為嚴肅軍紀,下令要處死段洪進以警眾人。

在情急之時為了活命的段編造謊言,說是高防讓他乾的。本來偷這點兒東西也不至於犯死罪,張從恩對段的處理有些過頭,高防是準備為其說情、減罪的,但現在自己已被他牽連進去,失去了說話的機會,還讓自己蒙上不白之冤,能不氣嗎?但轉念一想,軍校出此下策也是出於無奈,想到憑自己與張從恩的私交,應承下來雖然自己名譽受損,但能救下軍校的性命也是值得的。

所以當張從恩問高防是否屬實時,高防就屈認了,結果軍校段洪進果然免於一死,可張從恩從此不再信任高防,並把高防“炒了魷魚”,打發他回家。高防也不做任何解釋,便辭彆恩人獨自離開了。直到年底,張從恩的下屬徹底查清了事情真相,張才明白高是為了救段一命,代人受過。

從此張從恩更信任高防,又專程派人把他請回軍營任職。

高防的這口氣可謂忍得大,忍得深。其一是忍屈認罪,犧牲了自己的名聲;其二是忍屈不辯,犧牲了為自己洗刷清白的機會;其三是忍苦不訴,丟掉了自己的飯碗,且又失去了恩人的信任,被攆回家。但為了救段洪進的性命,把這口氣硬是深深地忍了下來,一般人會認為高防糊塗到了家,可他這氣量實在叫人欽佩。也正因為他有超出常人的氣量,硬是不氣不辯,所以一旦雲開霧散之後,高防不但冇有喪失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且獲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不平事,如果麵對每件事都生氣、煩惱、痛苦,那麼,還有什麼快樂而言呢?“不氣”正是我們麵對這些不平、不公的事所應有的態度,隻有如此,生活纔會祥和、幸福。

修心箴言:

如果遇到中傷或誤解的事,氣量大一點兒,裝裝糊塗,他人氣我我不氣,一場是非之爭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你也落得瀟灑,而等到終於水落石出,人家還會更加敬重你這個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