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自控:如何成為一個冷靜智慧的人 > 第6章 不畏艱難:未來的人生由此決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自控:如何成為一個冷靜智慧的人 第6章 不畏艱難:未來的人生由此決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不畏艱難:未來的人生由此決定

對人生的挫折和失意無條件投降的人,不但會失去一切希望,而且會完全遺棄自己,因為認為自己毫無價值而虛度了寶貴的人生。

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沉的意誌

人生在世,總會有幾番起落。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少年朋友學騎車練遊泳,往往摔跤喝水;青年學生高考落榜,失去上大學的機會;辛勤創業者,蓋起房屋卻被洪水沖垮;商海弄潮兒,想賺錢反倒蝕了本;愛情出現風波,心上人移情彆戀;朋友發生誤會,友誼蒙上陰影……凡此種種,都是一種挫折和失敗。隻要有人類存在,就一定有挫折和失敗存在。

挫折和順利,失敗和成功,都是完整人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相轉化。老子曾說:“福兮禍之所伏。”順利往往伴隨挫折而來,成功常常在失敗中誕生。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小學讀書時,同學們都罵他是“笨蛋”。有一天手工課,老師從學生做的一大堆泥鴨子、布娃娃、蠟水果等作品中拿出一個很不像樣的小木板凳,氣憤地問:“你們誰見過這麼糟糕的板凳?我想,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愛因斯坦回答:“有的。”然後他從書桌裡拿出兩隻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現在交給老師的是第三次做的,它並不使人滿意,但總比這兩個強些吧。”

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把習作送給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看,由於質量不高,福樓拜不客氣地要他把它燒掉,並勸他踏踏實實地從學習觀察社會的基本功做起。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莫泊桑終於成為短篇小說大師。

羅曼·羅蘭是20世紀著名作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他的第一篇小說《童年的戀愛》,送給當時一位權威批評家看時,也遭到否定,雖然他氣得把原稿撕得粉碎,但他並冇有灰心,繼續堅持寫作,終於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為了表現武鬆的英姿,曾在眼皮中間撐兩根火柴棒來練習眼睛睜圓。為了使腿部挺直,他走路時在腿彎處綁上兩根削尖的竹筷子。不知經曆了多少挫折和失敗,不知嚐了多少辛酸苦辣,終於練成了武台上的“活武鬆”。

挫折和失敗,都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侶。人,不經磨鍊不成才;事,不曆坎坷難正果。一切挫折和失敗,都為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考和契機。一位作家說:“對苦難的一次承擔,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壯大。”每一個有誌之士,都不應在挫折和失敗麵前逃遁、沉淪,而應在挫折和失敗中崛起、抗爭。在挫折和失敗中自強不息,這是促使人的精神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的條件之一。

挫折和失敗不僅是人的生命中不可迴避、必然出現的組成部分,而且,它的出現可能使人的生命更加絢麗多姿。人們常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動人的音樂多為悲涼的韻調。的確,生命似洪水奔流,若一馬平川,水勢必然平緩,隻有遇到島嶼和暗礁,生命之水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朋友們,讓我們牢記“挫折和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至理名言,直麵挫折與失敗,勇往直前,去奪取成功吧!

生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

生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而是時時在幸與不幸、沉與浮、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模式裡擺動,麵對種種不幸,隻有一個方法——接受它。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忠告:“要樂於接受必然發生的情況,接受所發生的事實,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事情既然如此,就不會另有他樣。在漫長的歲月中,你我一定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況,它們既是這樣,就不可能是他樣。我們也可以有所選擇。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一種不可避免的情況加以接受,並且適應它,或者我們可以用憂慮來毀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最後可能會被弄得精神崩潰。

當我們的生活被不幸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時候,隻有時間可以把這些碎片撿拾起來,並重新撫平。我們要給時間一個機會。在我們剛剛受到打擊的時候,整個世界似乎停止運行,苦難卻似乎永無止境。但無論如何,我們總得往前走,去履行生命計劃中的種種目標。終有一天,我們又能喚起過往快樂的回憶,並且感受到被護佑,而不是被傷害。要想克服不幸的陰影,時間是我們最好的盟友,但唯有我們把心靈敞開,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不快,我們纔不會沉溺在痛苦的深淵裡。

這不是說,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時候,都應該低聲下氣,那樣就成為宿命論者了。而是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隻要還有一點兒挽救的機會,我們就要奮鬥。但是當常識告訴我們,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轉機時,我們就應該保持理智,不要“左顧右盼,庸人自擾”。

人們遭遇不幸時,經常接受不了,他們會說:“為什麼這會發生在我身上?唯獨我的身上?”他們為什麼不會想到:“為什麼不呢?”命運並不偏愛任何人。身為一個人,我們都得曆經一些苦難,正好像我們也曆經許多快樂一樣。生活遲早會教我們明瞭:在受苦受難的經曆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國王或乞丐、詩人或農夫、男性或女性,當他們麵對傷痛、失落、麻煩或苦難的時候,他們所承受的折磨都是一樣的。無論是任何年紀,不成熟的人會表現得特彆痛苦或怨天尤人,因為他們不瞭解,諸如生活中的種種苦難,像生、老、病、死或其他不幸,其實都是人生必經的階段。

先試著接受這不可避免的事實;

讓時間去治療你的傷痛;

采取行動,改變你的困境;

充分堅定信心,因為不幸隻是過客。

揮揮手,向不幸告彆;如果你沉迷了、退縮了,不幸將一直陪在你的身旁,做你永遠的伴侶。最輝煌的日子,並非成功的時候,而是從怨歎與絕望中興起“試試看”的念頭,奮發圖強的時候。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