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如何成為一個冷靜智慧的人 認清楚“職業”和“事業”的區彆
-
認清楚“職業”和“事業”的區彆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幾乎每天在他的試驗室裡辛苦工作18小時,在那裡吃飯、睡覺。可是,他絲毫不以這種生活為苦。為什麼?因為他把人生的職業選擇和事業奮鬥的方向巧妙地重疊在一起了。
職業和事業其實並不是一回事:職業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事業則是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有些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把二者完全混為一談了。
布朗先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製片人之一。但是,他卻被三家大公司辭退過,生活幾度潦倒不堪。
最初在故鄉的弗洛姆文化出版公司,他憑著自己過人的藝術才乾和不拘一格的文化經營膽略,僅用兩年時間就坐到了公司的第三把交椅上,年僅25歲。可是,因為一套全國農機企業營銷網絡叢書出版受挫,他與公司其他高層人士意見不合,最後被迫憤而離職。
在紐約新阿美利堅文庫剛結束試用期的他,一躍升任為編纂部副總裁,令其他同仁無不驚羨。可是,幾位東家一年後又延聘了一位財大氣粗的圈外人加盟,而他和這個人在文庫的藝術追求等大方向問題上,常常意見相左。不久,他又“因故”被辭退了。
回到加利福尼亞以後,他又進入了名聞遐邇的20世紀霍士公司,在管理高層先後任職6年。但是,由於董事會不喜歡他建議並主持拍攝的諸如《埃及豔後》等多部大製作影片,他再次被迫離職。
此後,布朗先生開始仔細回顧和檢討自己十多年來的職業路徑——坦率地說,他的視野開闊、他的思想活躍、他的任人唯賢、他的秉公直言以及他的擅憑直覺行事,這些與生俱來的高貴品質、卓越膽識和藝術修養,完全是成為美國乃至全球新娛樂時代一位成功老闆的寶貴要件。可是,有哪一家公司真正需要他這樣的老闆呢?
布朗痛苦地分析了自己打工每每失敗的根源所在之後,毅然決定貸款30萬美元,開始自立門戶。很快,他就拍攝出《大白鯊》《裁決》《天繭》等一係列巨片,帶給美國和世界影壇一次又一次震撼。
在職業的道路上,布朗是個屢戰屢敗的公司行政人員;在事業的奮鬥中,布朗又成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出色的大老闆。也許很多人會對此感到奇怪,其實這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因為他的職業選擇和事業追求合二為一了。
那些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是能夠把自己的才乾、興趣、個性、處世風格與卓越的人生價值追求有機地融為一體的人。如果你也能像愛迪生和布朗那樣,使職業和事業達到完美的統一,那就一定能取得最大的收穫。
許多成就卓著的人士,他們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他們充分瞭解自己的長處,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終找準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行業。
有些人並不瞭解自己的長處在哪裡,而是隻憑自己一時的興趣和想法來選擇行業,結果就會發生失誤。對此,每個人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的路原本有很多條,但並不是任何一條路都是最適合自己的。通常,一次性選擇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當然很幸運,因為這是出於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毅力,並且把握了“自知之明”。像貝多芬、莫裡哀、梅蘭芳等人,就屬於這類為數不多的幸運者。
但是,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卻並不是一下子就能認清自己的本質,選準努力的方向。人們隻有經過社會實踐的磨鍊之後,才能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
古今中外,經過重新給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的名人,十分之多:
著名詩人艾青,本來在法國學的是繪畫,隻是偶爾在速寫本上記下幾句閃光的詩句,偶爾被一位詩人看到了,自作主張地寄給一家雜誌,那首詩竟被髮表了,這才使艾青認識到了自己的創作才能,從而登上文壇。
作家馮驟纔在步入文壇之前,曾是一名專業球隊的職業球員,球藝一般;後又去學畫,也冇有成果。但他在學畫時偶爾也寫些東西,終於發現自己擅長文學。此後,他一氣嗬成,寫出了成名作《義和拳》。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學家。他的成功,同樣得益於對自己的再認識、再發現。一天上午,當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科普創作上,終於使自己成為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倫琴原來是學工程科學的,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由此他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乾的行業。後來,他果然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更是碰撞過多種職業纔開始進入科學領域的。他本來準備當牧師,後來步入軍界,走出軍界後又做了銀行職員,這期間他又研究音樂和醫學。就在一次植物園的散步中,他幸運地碰到了盧梭。從此,他才進入了自己大有用武之地的生物科學界。
現在許多人都在自己並不喜歡甚至厭惡的崗位上工作著,乾著自己並不願意乾的工作。與其折磨自己,空耗人生,倒不如早做決斷,另起爐灶。這樣你就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