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資治通鑒新譯 > 第115章 淮南三叛與蜀漢北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資治通鑒新譯 第115章 淮南三叛與蜀漢北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魏紀九

公元256年

春季,正月,蜀漢的薑維升任大將軍。

二月丙辰日,魏帝在太極東堂宴請群臣,並與儒生們討論夏代少康和漢高祖的優劣,討論的結果是少康更優秀。

夏季,四月庚戌日,魏國賞賜大將軍司馬昭袞冕禮服,以及配套的紅色禮鞋。

丙辰日,魏帝親臨太學,與儒生們討論《尚書》《易經》和《禮記》,儒生們的學識都比不上他。魏帝常常和中護軍司馬望、侍中王沈、散騎常侍裴秀、黃門侍郎鐘會等人在東堂講學宴飲,一起撰寫文章,對他們特彆禮遇,稱裴秀為「儒林丈人」,稱王沈為「文籍先生」。魏帝性子急躁,召見臣下時希望他們能快速趕來,因為司馬望在宮外任職,特意賜給他追鋒車和五名虎賁衛士,每當有集會時,司馬望總能乘車飛奔而至。裴秀是裴潛的兒子。

六月丙午日,魏國改年號。

蜀漢薑維駐軍鐘提,議論的人大多認為薑維兵力已儘,不會再出兵北伐。安西將軍鄧艾說:「洮西的失敗,不是小損失,士兵傷殘,倉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如今從策略上看,對方有乘勝之勢,我方實則虛弱,這是其一。對方上下熟悉,兵器精良,我方將領更換頻繁、士兵又是剛招募的,武器裝備尚未恢複,這是其二。對方乘船行進,我方靠陸軍,雙方勞逸不同,這是其三。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處都需要兵力守衛,對方兵力集中,我方兵力分散在四處,這是其四。對方從南安、隴西可以利用羌人的糧食,如果直奔祁山,那裡有千頃成熟的麥子,可作外部糧倉,這是其五。敵人有狡猾的計策,一定會來進攻。」

秋季,七月,薑維又率軍從祁山出兵,聽說鄧艾已有了防備,就撤退了,從董亭直奔南安;鄧艾占據武城山抵禦。薑維與鄧艾爭奪險要之地未能取勝,當晚,薑維就率軍渡過渭水向東行進,沿山直奔上邽。鄧艾與薑維在段穀交戰,最終大敗薑維。隨後,朝廷任命鄧艾為鎮西將軍,命他統領隴右地區的各項軍事事務。薑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合,因為胡濟誤了約定期限,沒有按時趕到,所以薑維戰敗,士兵潰散,軍隊死亡慘重,蜀人因此怨恨薑維。薑維上書請罪,請求貶官,於是被任命為衛將軍,同時代理大將軍事務。

八月庚午日,魏國詔令司馬昭加授大都督稱號,允許他奏事時不稱名,並賜給他黃鉞。

癸酉日,魏國任命太尉司馬孚為太傅。九月,又任命司徒高柔為太尉。

這時,文欽向吳國遊說討伐魏國的好處,孫峻派文欽與驃騎將軍呂據以及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諮從江都進入淮水、泗水,圖謀奪取青州、徐州。孫峻在石頭城為他們餞行,突然發病,就把後事托付給堂弟偏將軍孫??。丁亥日,孫峻去世。吳國任命孫??為侍中、武衛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並召呂據等人返回。

己醜日,吳國大司馬呂岱去世,享年九十六歲。當初,呂岱親近吳郡人徐原,徐原為人慷慨有誌向,呂岱知道他能成大器,便賜給他頭巾單衣,和他一起談論時事,後來推薦提拔他,官至侍禦史。徐原性情忠誠剛直,喜歡直言。呂岱有過失時,徐原就直言勸諫,還在公開場合進行議論。有人把這事告訴呂岱,呂岱感歎說:「這正是我看重徐德淵的原因啊!」徐原死後,呂岱哭得很傷心,並說:「徐德淵是我的益友,如今不幸去世,我再從哪裡聽自己的過失呢!」因此議論的人都讚美他的德行。

呂據聽說孫??代替孫峻輔佐朝政,大怒,與各位督將聯名上表推薦滕胤為丞相;孫??卻改任滕胤為大司馬,讓他代替呂岱駐守武昌。呂據率軍返回後,便派人告訴滕胤,想一起廢黜孫??。冬季,十月丁未日,孫??派堂兄孫憲率兵在江都迎擊呂據,另派宮中使者命令文欽、劉纂、唐諮等人一起攻打呂據,又派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告訴滕胤應迅速前往武昌。滕胤自認為災禍將至,於是留下華融、丁晏,率兵自衛,並召來典軍楊崇、將軍孫諮,告訴他們孫??作亂,逼迫華融等人寫信責難孫??。孫??不聽,上表說滕胤謀反,並許諾給將軍劉丞封爵,讓他率兵攻打包圍滕胤。滕胤又劫持華融等人讓他們偽造詔書發兵,華融等人不聽從,最終都被殺死。這時,有人勸滕胤率兵到蒼龍門:「將士們看到您出來,一定會背棄孫??歸順您。」當時已是半夜,滕胤依仗與呂據的約定,又難以起兵攻向皇宮,於是命令部下,說呂據的軍隊已在附近路上,所以部下都為滕胤拚死作戰,沒有離散的。滕胤神色不變,談笑如常。當時刮大風,到天亮時,呂據還沒到,孫??的軍隊大規模集結,於是殺死滕胤及將士數十人,並誅滅滕胤三族。己酉日,吳國大赦,改年號為太平。有人勸呂據投奔魏國,呂據說:「我以做叛臣為恥。」於是就自殺了。

魏國任命司空鄭衝為司徒,左仆射盧毓為司空。盧毓堅決推讓給驃騎將軍王昶、光祿大夫王觀、司隸校尉琅邪人王祥,詔令不準。王祥生性極為孝順,繼母朱氏對他很不好,王祥卻更加恭敬謹慎。朱氏的兒子王覽,才幾歲,每當看到王祥被鞭打,就哭著抱住母親;母親無理役使王祥,王覽就和王祥一起去。長大後,王覽娶妻,母親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覽的妻子也跑去一起受虐。母親因此稍作收斂。王祥漸漸有了名聲,母親很是忌恨,就暗中派人用毒酒害王祥。王覽知道後,徑直起身去拿毒酒,王祥爭著不給,母親急忙奪過毒酒倒掉。此後,母親給王祥的食物,王覽總是要先嘗一嘗。母親怕王覽被毒死,索性就不再下毒了。東漢末年戰亂時,王祥隱居了三十多年,從不接受州郡的征召,母親去世後,他因哀傷而身體憔悴,需要拄柺杖才能起身。徐州刺史呂虔征召他為彆駕,把州中事務托付給他,徐州境內因此太平無事,政令教化得以順利推行。當時人歌頌道:「海沂地區的安康,實在依賴王祥;國家沒有虛空,都是彆駕的功勞!」

十一月,吳國孫??升任大將軍。孫??自恃身份尊貴,因此行事傲慢無禮。孫峻的堂弟孫憲曾參與誅殺諸葛恪的事情,孫峻因此待他很是優厚,官至右將軍、無難督,並讓他參與處理朝政。孫??對待孫憲比孫峻時刻薄,孫憲因此發怒,與將軍王惇謀劃殺死孫??。結果事情泄露,孫??殺死王惇,孫憲服毒自殺。

公元257年

春季,三月,魏國大梁成侯盧毓去世。

夏季,四月,吳主親臨正殿,宣佈大赦,開始親自處理朝政。孫??上奏的事情,多被吳主責問。吳主又挑選士兵子弟中十八歲以下、十五歲以上的人,總共選出了三千多人,並選擇大將子弟中年輕有勇力的人擔任將領,讓他們每天在苑中訓練,還說:「我建立這支軍隊,是想和他們一起成長。」他還多次到中書省查閱大帝時的舊事,問身邊侍臣:「先帝常常有特彆的指令,現在大將軍奏事,隻讓我簽字同意嗎?」一次吳主想吃生梅,便派宦官到內庫取蜜,結果發現蜜中有老鼠屎。吳主便召來管庫官詢問,管庫官嚇得趕忙叩頭謝罪。吳主問:「宦官曾向你要過蜜嗎?」管庫官顫顫巍巍的說:「以前索要過,我實在沒敢給。」宦官對此卻是不承認。吳主讓人破開老鼠屎,發現裡麵是乾燥的,於是大笑著對身邊的人說:「如果老鼠屎早就在蜜裡,那裡麵外麵都該是濕的;現在外麵濕而裡麵乾,這一定是宦官做的手腳。」追問之下,宦官果然服罪,左右的人無不震驚恐懼。

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一向和夏侯玄、鄧颺等人關係友好,夏侯玄等人死後,王淩、毋丘儉又相繼被誅殺,諸葛誕內心不安,於是傾儘府庫財物賑濟施捨,違法赦免有罪的人,以此收買人心,還蓄養了揚州的輕捷俠客幾千人作為敢死隊。又借吳人想進攻徐堨之機,請求朝廷撥十萬兵防守壽春,又請求在臨淮築城以防備吳寇。司馬昭剛執掌朝政,長史賈充就請求派屬官去慰勞四征將軍,順便觀察他們的誌向。司馬昭派賈充到淮南,賈充見了諸葛誕,兩人談論時事,賈充趁機說:「洛陽的各位賢達,都希望皇帝禪讓,您認為怎麼樣?」諸葛誕厲聲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世代受魏國恩惠,怎能想把國家送給彆人呢!如果洛陽有難,我會拚死相助。」賈充卻是沉默不語。返回洛陽後,就對司馬昭說:「諸葛誕再次駐守揚州,很得士兵和百姓的心。現在征召他,他一定不會來,但這樣他反叛得快,禍患較小;若是不征召,他反叛得慢,禍患就大。還不如征召他。」司馬昭聽從了賈充的建議。甲子日,魏國詔令任命諸葛誕為司空,並召他回京師。諸葛誕接到詔書,心裡卻是更加恐懼了,一直懷疑揚州刺史樂??在離間自己,於是殺死了樂??,聚集淮南及淮北郡縣的屯田兵十多萬官兵,還有揚州新歸附的能作戰的士兵四五萬人,囤積了足夠食用一年的糧食,作好了閉門自守的打算。他派長史吳綱帶著小兒子諸葛靚到吳國,稱臣求救,並請求以牙門子弟作為人質。

吳國滕胤、呂據的妻子,都是夏口督孫壹的妹妹。六月,孫??派鎮南將軍朱異從虎林率兵襲擊孫壹。朱異到達武昌時,孫壹率領部下前來投奔魏國。乙巳日,魏帝下詔任命孫壹為車騎將軍、交州牧,封吳侯,允許他開府征召屬官,禮儀與三司相同,並賜給他袞冕禮服和紅色禮鞋,對他的待遇十分優厚。

司馬昭侍奉魏帝及太後討伐諸葛誕。吳綱到了吳國,吳人非常高興,便派將軍全懌、全端、唐諮、王祚率領三萬人,和文欽一起去救援諸葛誕;並任命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封壽春侯。全懌是全琮的兒子,全端是他的侄子。

六月甲子日,魏帝車駕停駐在項縣,司馬昭統領二十六萬大軍進駐丘頭,隨即任命鎮南將軍王基代理鎮東將軍一職,讓他都督揚、豫諸軍事,和安東將軍陳騫等人圍攻壽春。王基剛到,包圍的營壘還沒合攏,文欽、全懌等人從城東北藉助山勢,憑借險要地勢,得以率領部眾衝入城中。司馬昭命令王基收兵堅守營壘。王基多次請求進攻,恰逢吳國朱異率領三萬人進駐安豐,作為文欽的外部支援,朝廷詔令王基率領各軍轉移占據北山。王基對將領們說:「現在包圍的營壘逐漸堅固,兵馬正在集結,隻應精心修整守備,等待敵人逃跑就行,現在反而移兵守險,讓敵人得以放縱,即使有智謀的人,也不能妥善處理後事了!」於是根據實際情況,上書說:「如今和敵人對峙,應當像山一樣穩固,如果遷移依靠險要,會動搖人心,對局勢損害很大。如今各軍都占據深溝高壘,人心安定,不能動搖,這是用兵的關鍵。」奏書呈上後,朝廷回複同意。於是王基等人四麵合圍,裡外兩層,壕溝和營壘十分險峻。文欽等人多次出城試圖突圍,都被迎擊打退。司馬昭又派奮武將軍、監青州諸軍事石苞統領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質等人挑選精銳士兵作為遊擊部隊,以防備外部敵人。州泰在陽淵擊敗朱異,朱異逃走,州泰追擊,殺傷兩千人。

秋季七月,吳國大將軍孫??大規模發兵駐守鑊裡,又派朱異率領將軍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去解救壽春之圍。朱異把輜重留在都陸,進駐黎漿,石苞、州泰又擊敗了他。泰山太守胡烈率五千奇兵襲擊都陸,燒毀了朱異的全部物資糧草,朱異率領剩餘士兵,靠吃葛葉充饑,這才逃回孫??那裡。孫??讓朱異再次拚死作戰,朱異因為士兵缺糧,所以不願聽從命令。孫??大怒,九月己巳日,在鑊裡斬殺了朱異。辛未日,率軍返回建業。孫??既沒能救出諸葛誕,又損失了士兵,還殺害了名將,因此吳人沒有不怨恨他的。司馬昭說:「朱異沒能到壽春,不是他的罪過,而吳人卻殺了他,這是想以此向壽春謝罪,以堅定諸葛誕的信念,讓他還抱有獲救的希望。如今應當加強包圍,防備敵人逃跑,同時用多種方法誤導他們。」於是施行反間計,揚言說「吳國的救兵就要到了,我們大軍缺糧,分派病弱士兵到淮北去求食,勢必不能長久包圍」。諸葛誕等人因此更加放寬糧食消耗,不久城中缺糧,外部救兵也沒到。將軍蔣班、焦彝都是諸葛誕的心腹謀士,就對諸葛誕說:「朱異等人率大軍前來卻不能前進,孫??殺了朱異返回江東,對外以發兵為名,實則坐等成敗。如今應趁軍心還穩固之際,士兵也還願意效力,趕緊合力決一死戰,進攻包圍的一麵,即使不能全勝,還能保全部分力量;現在空坐等待救援,是沒有用的。」文欽說:「您現在率領十多萬人歸順吳國,我和全端等人都身處死地,父兄子弟都在江南,就算孫??不想來,主上和他的親戚難道會答應嗎!況且中原每年都有戰事,搞得軍民都很疲憊,如今他們包圍我們一年,內部必將發生變故,何必舍棄這裡,想冒險求僥幸呢!」蔣班、焦彝堅持勸說,文欽發怒。諸葛誕想殺蔣班、焦彝,二人害怕,十一月,二人便背棄諸葛誕翻牆出城投降。全懌的侄子全輝、全儀在建業,和家裡人發生爭執,帶著母親及部曲幾十家前來投奔魏國。當時全懌和侄子全靖以及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緝都領兵在壽春城中,司馬昭采用黃門侍郎鐘會的計策,秘密以全輝、全儀的名義寫信,另派全輝、全儀的親信帶入城中告訴全懌等人,說「吳國朝廷惱怒全懌等人不能救出壽春,想把將領們的家屬全部殺掉,所以我們才逃來歸順」。十二月,全懌等人率領部眾幾千人開啟城門出城投降,城中震動恐懼,不知所措。朝廷下詔任命全懌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全端等人也都得到不同的封爵和官職。

蜀漢的薑維聽說魏國分出關中的兵力去支援淮南,就想乘虛進攻秦川,便率領幾萬人從駱穀出兵,到達沈嶺。當時長城囤積的糧食很多,但守衛的士兵卻是很少,征西將軍、都督雍州和涼州諸軍事司馬望以及安西將軍鄧艾進軍占據了那裡,以抵禦薑維。薑維在芒水紮營,多次挑戰,司馬望、鄧艾都不應戰。

這時,薑維因為多次出兵,搞得蜀人困苦憂愁。中散大夫譙周撰寫《仇國論》來諷諫這件事,文中說:「有人問古代能以弱勝強的,他們的方法是什麼?回答說:我聽說,處於強大而無禍患的地位,常常會多有輕慢;處於弱小而有憂慮的地位,常常會想著行善。多有輕慢就會產生禍亂,想著行善就會實現天下大治,這是常理。所以周文王修養百姓,以少取多;勾踐體恤民眾,以弱勝強,這就是他們的方法。有人說:從前,項羽強大而劉邦弱小,他們相互征戰,項羽和劉邦約定平分鴻溝,各自返回讓百姓休養生息,張良認為百姓心意安定之後,就難以動搖了,於是率軍追擊項羽,最終消滅了項氏。難道一定要遵循周文王的做法嗎?回答說:在商、周之際,王侯世代尊貴,君臣關係長久穩固,百姓習慣於他們所專注的事物;根基深厚的難以拔除,占據穩固地位的難以遷移。在那個時候,即使是漢高祖又怎能仗劍策馬奪取天下呢!到了秦朝廢除諸侯、設定郡守之後,百姓苦於秦朝的徭役,天下土崩瓦解,有的一年更換君主,有的一月更換主公,人們像鳥受驚、獸害怕一樣,不知道該跟隨誰,於是豪強們一起爭奪,像老虎、豺狼一樣分割天下,行動迅速勇猛的收獲多,行動遲緩的就被吞並。如今我們和對方都已經傳國易世了,既不是秦末那樣動蕩不安的時代,實際上卻有六國並立的形勢,所以可以做周文王,難以做漢高祖。百姓疲勞,那麼騷擾的征兆就會產生;上層輕慢、下層殘暴,那麼瓦解的形勢就會出現。諺語說:『射箭時多次失手,不如審慎發射。』因此,有智慧的人不會因為小利而轉移目光,不會因為似是而非的情況而改變步調,時機成熟後再行動,條件具備後再舉措,所以商湯、周武王的軍隊不用再次作戰就能取勝,實在是重視百姓的勞苦而審時度勢啊。如果最終極力炫耀武力、濫用征伐,那麼土崩瓦解的形勢就會產生,若是不幸遇到危難,即使有有智慧的人,也沒什麼辦法謀劃事情了。」

公元258年

春季,正月,文欽對諸葛誕說:「蔣班、焦彝認為我們不能突圍而出,全端、全懌又率領部眾投降了敵人,這正是敵軍沒有防備的時候,現在可以出戰了。」諸葛誕和唐諮等人都認為是這樣,於是大規模製造進攻器械,連續五六天日夜攻打南麵的包圍工事,想要突破包圍衝出去。包圍工事上的各軍從高處發射石車、火箭,迎麵燒破了他們的進攻器械,箭和石頭像雨一樣落下,死傷的人遍地都是,血流滿了壕溝,最終還是沒能突圍。城內的糧食漸漸耗儘,出城投降的有幾萬人。文欽想把北方人全部遣送出去,以節省糧食,好和吳人一起堅守,但諸葛誕不聽,兩人因此產生了爭執和怨恨。文欽一向和諸葛誕有矛盾,隻是因為計謀而合作,事態緊急時就更加相互猜疑。文欽去見諸葛誕商議事情,諸葛誕就殺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率兵在小城中,聽說父親被殺,就率兵趕來;但部眾不聽從他們的指揮,於是兩人獨自逃走,翻過城牆出城,向司馬昭投降。軍吏請求誅殺他們,司馬昭說:「文欽罪不容誅,他的兒子本來也應該被殺;但文鴦、文虎因為走投無路而來投降,而且城池還沒攻下,殺了他們會堅定城內人的決心。」於是赦免了文鴦、文虎,並讓他們率領幾百名騎兵在城下巡視,還呼喊說:「文欽的兒子尚且沒有被殺,其他人還怕什麼!」司馬昭又上表任命文鴦、文虎為將軍,並賜給他們關內侯的爵位。城內的人都很高興,但一天比一天饑餓困窘。司馬昭親自到包圍工事那裡,看到城上持弓的人不射箭,就說:「現在可以進攻了!」於是四麵進軍,同時擊鼓呐喊登上城牆。二月乙酉日,魏軍攻下了壽春城。諸葛誕窘迫危急,單人匹馬率領部下突破小城想要逃出,司馬胡奮的部兵攻打並斬殺了他,誅滅了他的三族。諸葛誕麾下的幾百人,都拱手排成佇列,不投降,魏軍每斬殺一人,就問剩下的人降不降,但他們最終還是沒有改變主意,直到全部被殺。吳將全詮說:「大丈夫接受君主的命令,出兵救人,既然不能取勝,又束手向敵人投降,這是我所不取的。」於是脫下頭盔,衝入敵陣而死。唐諮、王祚等人都投降了。吳國的士兵投降的有一萬人,魏軍繳獲的兵器裝備堆積如山。

司馬昭當初包圍壽春時,王基、石苞等人都想加緊進攻,司馬昭認為「壽春城堅固而且兵力眾多,進攻必然會使兵力受挫;如果有外部的敵人來援,就會內外受敵,這是危險的做法。如今三個叛賊聚集在一座孤城中,上天或許是要讓他們一同被殺,我應當用周全的計策牽製他們。隻需堅守三麵,如果吳國的賊兵從陸路而來,軍糧必然很少;我用遊擊騎兵斷絕他們的運輸,可以不戰而打敗他們。吳國的賊兵被打敗,文欽等人就必然會被擒獲了!」於是命令各軍按兵不動堅守陣地,最終沒有費力進攻就攻下了壽春城。議論的人又認為「淮南地區屢次發生叛亂,吳國士兵的家室在江南,不能放他們回去,應該把他們全部活埋。」司馬昭說:「古代用兵,使敵人整個國家降服是上策,隻誅殺其中的首惡罷了。吳國的士兵即使能夠逃回去,也正好可以顯示中原的大度。」現在一個人也沒有殺,還把他們分散安置在三河附近的郡縣居住。任命唐諮為安遠將軍,其餘的副將都給予了相應的職位和稱號,眾人對此都心悅誠服。那些被諸葛誕脅迫的淮南將士吏民,都被赦免了。司馬昭聽任文鴦兄弟收斂父親的遺體。還供給他們車輛和牛,好讓他們送父親的遺體回故鄉安葬。

拿下壽春城後,司馬昭就給王基寫信說:「當初議論的人紛紛提出不同意見,請求轉移陣地的人很多,當時我沒有親臨前線,也認為應該這樣。將軍深思熟慮其中的利害關係,獨自堅持固定的誌向,上違背詔命,下拒絕眾人的建議,最終能夠製服敵人擒獲賊寇,即使是古人所記述的,也不過如此。」司馬昭想派遣各軍輕裝深入,招納迎接唐諮等人的子弟,趁著機會有消滅吳國的趨勢。王基勸諫說:「從前諸葛恪趁著東關的勝利,竭儘江南的兵力來圍攻新城,城既沒有攻下,而部眾死了大半。薑維憑借洮西的勝利,輕裝深入,因為糧餉跟不上,導致軍隊在上邽覆滅。大勝利之後,上下都會輕敵,輕敵就會對困難考慮不深入。如今賊兵在外麵剛剛失敗,內部的禍患還沒有消除,這正是他們加強防備、深思熟慮的時候。而且軍隊出征已經超過了一年,人們都有回家的念頭,如今俘虜了十萬人,罪人已經得到了懲罰,自曆代征伐以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保全兵力獨自取勝的盛大局麵。武皇帝在官渡打敗袁紹,自己認為所獲得的東西已經很多了,便不再追擊,就是害怕挫傷自己的威勢。」司馬昭於是停止了行動,並任命王基為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進封東武侯。

對此,習鑿齒說:君子認為司馬大將軍在這次戰役中,可以說是能夠用道德來進攻了。建立功業的人方法不同,各自有所崇尚而不能相互兼並。所以極力炫耀武力的雄主,會因為不仁而滅亡;儲存道義的國家,會因為懦弱退縮而喪失。如今一次征戰就擒獲了三個叛賊,大量俘虜了吳國的部眾,威勢席捲了淮浦地區,俘獲了十萬人,可以說是壯大了魏國的國力。但還沒來得及安坐,就獎賞了王基的功勞;對吳人施加恩惠,結交異族的感情;寵愛文鴦、安葬文欽,忘記了過去的嫌隙;不追究諸葛誕部眾的罪過,使揚州的百姓心懷愧疚。功勞高大而人們樂於看到他的成功,業績廣大而敵人也懷念他的恩德。武力的威懾已經施展,文德的謀劃又很和諧,推行這樣的方法,天下還有誰能夠抵擋呢!

司馬昭攻克壽春,鐘會的謀劃居多;司馬昭對他的親近和待遇日益深厚,便把他當作心腹委任重任,當時的人把他比作張子房。

蜀漢的薑維聽說諸葛誕死了,便退回成都,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

夏季五月,魏國詔令任命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個郡,加授九錫;司馬昭先後九次推辭,這才作罷。

秋季七月,吳主封已故齊王孫奮為章安侯。

八月,魏國任命驃騎將軍王昶為司空。

魏國又詔令任命關內侯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魏帝率領群臣親臨太學,舉行養老乞言的禮儀。鄭小同是鄭玄的孫子。

這時,吳國的孫??因為吳主親自處理政事,多次對他提出責問,心裡非常害怕;從鑊裡返回後,就稱病不上朝了,隻是派弟弟威遠將軍孫據進入倉龍門守衛,武衛將軍孫恩、偏將軍孫乾、長水校尉孫闓分彆駐守各個軍營,想要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吳主非常憎惡他,於是追究朱公主死亡的原因,全公主害怕地說:「我實在不知道,都是朱據的兩個兒子朱熊、朱損告發的。」當時朱熊任虎林督、朱損任外部督,吳主把他們都殺了。朱損的妻子,就是孫峻的妹妹。孫??勸諫,但吳主不聽,因此孫??更加害怕了。

吳主在暗地裡和全公主以及將軍劉丞謀劃誅殺孫??。全皇後的父親全尚擔任太常、衛將軍,吳主對全尚的兒子黃門侍郎全紀說:「孫??專權跋扈,輕視我。我之前命令他迅速上岸,去援助唐諮等人,他卻留在湖中一步也不上岸;又把罪責推給朱異,並擅自殺死功臣,還不先上表奏報;還在橋南修建府。

冬季十月戊午日,琅邪王行進到曲阿,有位老人攔住王叩頭說:「事情拖延久了就會發生變故,天下人都在翹首期盼,希望陛下火速前行!」琅邪王認為他說得對。當天,便行進到布塞亭。孫??因為琅邪王還沒到,就想進入富中居住,於是召集百官商議,眾人都惶恐失色,隻是唯唯諾諾而已。選曹郎虞汜說:「明公您是國家的伊尹、周公,身處將相之位,擁有廢立的權威,將要上安宗廟,下惠百姓,大小官員都歡欣鼓舞,自認為又見到了伊尹、霍光。如今迎接的君王還沒到,您卻先入宮居住,這樣一來,就會讓群臣人心動搖,眾人聽聞後會產生疑惑,這不是長久保持忠孝、揚名後世的做法啊。」孫??聽了心裡雖然不高興,但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虞汜是虞翻的兒子。

隨後,孫??命令弟弟孫恩代理丞相事務,率領百官用皇帝的車駕儀仗在永昌亭迎接琅邪王。修建宮殿,用武帳作為便殿,並設定禦座。己卯日,琅邪王到達便殿,在東廂休息。孫恩獻上璽符,琅邪王三次辭讓,這才接受。隨即,群臣按次序引導,琅邪王登上乘輿,百官在旁陪侍。孫??率領一千士兵在郊外半路迎接,在道旁下拜;琅邪王也下車回拜。當天,琅琊王登上正殿,宣佈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安。孫??自稱「草莽臣」,到宮殿上書,獻上印綬、節鉞,請求退避賢才之路。吳主召見並安慰勸諭他,同時下詔任命孫??為丞相、荊州牧,增加食邑五個縣;任命孫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孫據、孫乾、孫闓都被任命為將軍,封侯。又任命長水校尉張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

在此之前,丹楊太守李衡多次因事冒犯琅邪王,他的妻子習氏勸諫他,可李衡不聽。琅邪王上書請求遷居其他郡,朝廷下詔將他遷到會稽。等到琅邪王即位,李衡心裡就非常擔憂恐懼,對妻子說:「我不聽你的話,以至於到了這個地步。我想逃奔魏國,你覺得怎麼樣?」妻子說:「不行。你本來是平民百姓,先帝破格提拔你,你已經多次對琅邪王無禮,現在又反過來猜疑,叛逃求生,這樣北歸魏國,又有什麼臉麵見中原之人呢!」李衡說:「那有什麼辦法?」妻子說:「琅邪王一向喜好善行,愛慕美好的名聲,正想在天下人麵前顯示自己的賢德,終究不會因為私人恩怨殺你,這是很明顯的。你可以把自己囚禁起來送到監獄去,在上表陳述以前的過失,公開請求治罪。這樣的話,你反而會被優待寬恕,不隻是能活命而已。」李衡聽從了她的建議。吳主下詔說:「丹楊太守李衡,因為過去的嫌隙,把自己囚禁到司敗那裡。春秋時管仲射齊桓公帶鉤、寺人披斬晉文公衣袖,但他們後來都能為君主效力,你還是回到郡裡去吧,不要自己胡亂猜疑。」又任命他為威遠將軍,授予棨戟。

己醜日,吳主封已故南陽王孫和的兒子孫皓為烏程侯。

這時,群臣上奏請求立皇後、太子,吳主說:「我以微薄的德行,繼承大業,執政時間不長,恩澤還沒有廣施,後妃的稱號、太子的位置,不是當務之急。」有關部門堅持請求,吳主始終沒有同意。

孫??獻上牛酒拜見吳主,吳主沒有接受,孫??就把牛酒送到左將軍張布那裡。酒喝到酣暢時,孫??口出怨言說:「當初廢黜少帝時,很多人勸我自己稱帝。我因為陛下賢明,所以迎接他來繼位。皇帝沒有我就不能即位,現在我獻上禮物卻被他拒絕,這和普通大臣沒什麼兩樣,我應當再另做打算了。」張布把這話告訴了吳主,吳主懷恨在心,擔心他發生變故,便給他多次給予了賞賜,以安撫他。戊戌日,吳主下詔說:「大將軍掌管中外諸軍事,事務繁多,現加授衛將軍、禦史大夫孫恩為侍中,和大將軍分彆處理各項事務。」有人告發孫??心懷怨恨,後悔侍奉皇上,想要謀反,吳主就把告發的人抓起來交給孫??,孫??殺了他,從此更加恐懼,借著孟宗的名義請求出京駐守武昌,吳主同意了。隨即,孫??便命令他所統領的中營精兵一萬多人,都整裝待發,又取出武庫中的兵器,吳主都下令供給。孫??請求派中書兩郎掌管荊州諸軍事,主管官員上奏說中書郎不應外出任職,吳主特意批準了。孫??的所有請求,沒有一樣不被允許的。

將軍魏邈勸吳主說:「孫??駐守在外,一定會發生變故。」武衛士施朔也告發孫??謀反。吳主將要討伐孫??,秘密詢問輔義將軍張布的意見,張布說:「左將軍丁奉,雖然不擅長文書官吏的事務,但謀略過人,能決斷大事。」吳主聽了後便召見丁奉,把情況告訴了他,並且詢問應對的計策。丁奉說:「丞相兄弟及其黨羽勢力強盛,恐怕人心不一,不能倉促製服;可以趁著臘祭集會,有陛下的衛兵在場,趁機誅殺他。」吳主聽從了這個建議。

十二月丁卯日,建業城中有謠言說臘祭集會時會發生變故,孫??聽到後,就很不高興。夜裡,突然颳起了大風,大風掀翻了房屋,揚起了沙石,孫??見狀就更加恐懼了。戊辰日,臘祭集會,孫??稱病沒有去;吳主強行要他前來,一連派了十多批使者去催促,孫??沒有辦法,就準備入宮,部下勸阻他。孫??說:「國家多次下令,我不能再推辭。可以預先整頓士兵,讓府中起火,借著這個機會就能迅速返回。」於是就入宮去了,不久府中果然起火,孫??請求出去處理,吳主說:「外麵的士兵很多,不用麻煩丞相親自前去。」孫??起身離席,丁奉、張布示意左右侍從把他捆綁起來。孫??叩頭說:「希望把我遷徙到交州。」吳主說:「你為什麼不把滕胤、呂據遷徙到交州呢!」孫??又說:「希望淪為官奴。」吳主說:「你為什麼不把滕胤、呂據淪為官奴呢!」於是斬殺了孫??。吳主拿著孫??的首級,對他的部下說:「凡是和孫??同謀的人,都赦免。」聽到這話,放下兵器投降的有五千人。孫闓乘船想向北投降,最終被追殺而死。隨後,下令誅滅孫??三族,並挖開孫峻的棺材,取出他的印綬,砍碎棺材後再埋葬。

己巳日,吳主任命張布為中軍督。並改葬諸葛恪、滕胤、呂據等人,那些因受諸葛恪等人事件牽連而被遷徙到遠方的人,把他們全部召回。朝臣中有人請求為諸葛恪立碑,吳主下詔說:「諸葛恪在盛夏出兵,士兵損傷慘重,卻沒有一點功勞,不能說他有能力;接受托孤的重任,卻死在小子手裡,不能說他有智謀。」於是這事就擱置了。

當初,漢昭烈帝劉備留下魏延鎮守漢中,都在各個營壘部署兵力來抵禦外敵,敵人如果來進攻,使他們無法進入。到興勢之戰時,王平抵禦曹爽,都沿用這種製度。到薑維掌權時,建議認為「交錯防守各個營壘,隻可抵禦敵人,不能獲得大的勝利。不如讓各營壘在得知敵人到來後,都收兵積糧,退守漢、樂二城,任憑敵人進入平原,再用重兵把守關口來抵禦他們,再派遊擊軍隊從側麵出擊,伺機襲擊敵人的薄弱之處。敵人攻關不下,野外沒有散落的糧食,就要從千裡之外運糧,身心自然會疲憊;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各城再一起出兵,與遊擊軍隊合力追擊,這纔是殲滅敵人的辦法。」於是漢主命令督守漢中的胡濟退守漢壽,監軍王含駐守樂城,護軍蔣斌駐守漢城。

公元259年

春季,正月,有兩條黃龍出現在寧陵的井中。在此之前,頓丘、冠軍、陽夏的井中多次有龍出現,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征兆,魏帝說:「龍,象征著君主的德行,現在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卻多次屈居在井中,這不是好兆頭。」於是創作《潛龍詩》來自我諷喻,司馬昭看到後很厭惡他。

夏季,六月,魏國京陵穆侯王昶去世。

這時,漢主劉禪封他的兒子劉諶為北地王,劉恂為新興王,劉虔為上黨王。尚書令陳祗憑借機巧諂媚得到漢主的寵愛,薑維雖然職位在陳祗之上,但經常率領軍隊在外,很少參與朝政,因此權力不如陳祗。秋季,八月丙子日,陳祗去世;漢主任命仆射義陽人董厥為尚書令,尚書諸葛瞻為仆射。

冬季,十一月,車騎將軍孫壹被婢女殺害。

這一年,魏國任命王基為征南將軍,讓他都督荊州諸軍事。

公元260年

春季,正月初一,發生了日食。

夏季,四月,魏國詔令有關部門遵照以前的命令,再次晉升大將軍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加授九錫。

此時,魏帝曹髦見自己的威勢權力日益喪失,忍不住心中的憤怒。五月己醜日,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對他們說:「司馬昭的野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黜的恥辱,今天要和你們一起親自出兵討伐他。」王經說:「從前魯昭公不能容忍季氏,結果失敗出逃,最終失去了國家,被天下人恥笑。如今國家權力都掌握在司馬昭手中,時間已經很久了。朝廷內外都為他效命,不顧順逆的道理,這不是一天形成的。況且宮中護衛空虛,兵力薄弱,陛下憑借什麼呢?一旦這樣做,恐怕是想除病卻反而加重病情啊!禍患實在難以預料,應該慎重考慮。」魏帝於是從懷中掏出黃素詔書扔在地上說:「行動已經決定了!即使死了又有什麼可怕的,何況未必會死呢!」於是進宮稟告太後。王沈、王業跑出去告訴司馬昭,呼喊王經想和他一起去,王經不肯。魏帝於是拔劍登上車輦,率領宮中宿衛、奴仆和侍從呼喊著出宮。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在東止車門遇到魏帝,魏帝身邊的人嗬斥他,司馬伷的部下四散奔逃。中護軍賈充從外麵進來,在南闕下與魏帝交戰,魏帝親自揮劍拚殺。賈充的部下想後退,騎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事情緊急,該怎麼辦?」賈充說:「司馬公養著你們,正是為了今天。今天的事,不用問!」成濟立刻抽出長戈上前刺殺魏帝,魏帝最終死在車下。司馬昭聽說後,心中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跑過去,把魏帝的頭枕在自己腿上痛哭,十分哀傷,說:「殺陛下的人,是我的罪過啊!」

隨後,司馬昭進入殿中,召集群臣商議。尚書左仆射陳泰不來,司馬昭讓他的舅舅尚書荀??去召他,陳泰說:「世上的人評論我和舅舅相當,現在看來舅舅不如我啊。」內外子弟都來逼迫他,陳泰這才進宮,見到司馬昭,神情悲痛欲絕。司馬昭也對著他流淚說:「玄伯(陳泰字),你說我該怎麼辦?」陳泰說:「隻有殺掉賈充,或許可以稍稍向天下人謝罪。」司馬昭過了很久才說:「你再想想彆的辦法吧。」陳泰說:「我隻能想到這個,想不出彆的。」司馬昭於是不再說話。荀??是荀彧的兒子。

接著,太後下令,列舉了高貴鄉公曹髦的罪狀,並把他廢為庶人,用百姓的禮節安葬了他。同時下令逮捕王經和他的家屬,交付廷尉處置。王經向母親謝罪,母親臉色不變,笑著回答說:「人誰能不死,隻怕死得不得其所。我們母子一起死,有什麼可遺憾的!」到被誅殺時,王經的舊部下向雄痛哭,哀傷感動了整個街市。王沈因功被封為安平侯。庚寅日,太傅司馬孚等人上奏,請求用王侯的禮節安葬高貴鄉公,太後同意了。派中護軍司馬炎到鄴城迎接燕王曹宇的兒子常道鄉公曹璜,作為明帝的後嗣。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兒子。

辛卯日,公卿們上奏太後,請求從今以後太後的命令都稱為「詔製」。

癸卯日,司馬昭堅決辭讓相國、晉公、九錫的任命,太後下詔同意。

戊申日,司馬昭上奏說:「成濟兄弟大逆不道。」於是誅滅了他們的家族。

六月癸醜日,太後下詔讓常道鄉公改名為曹奐。甲寅日,常道鄉公進入洛陽,當天即位為皇帝,時年十五歲,大赦天下,改年號。

丙辰日,詔令像以前一樣晉升司馬昭的爵位和九錫,司馬昭堅決辭讓,於是作罷。

癸亥日,魏國任命尚書左仆射王觀為司空。

吳國都尉嚴密建議修建浦裡塘,群臣都認為很困難;隻有衛將軍陳留人濮陽興認為可以建成,於是徵調軍民去修建,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可勝數,士兵大多死亡,百姓十分愁苦怨恨。

會稽郡有謠言說孫亮會回來再當皇帝,而孫亮的宮女告發孫亮讓巫師祈禱,有惡毒的言辭,有關部門上報給吳主。吳主得知訊息後,便把孫亮廢為候官侯,並遣送他去封國;孫亮最終自殺,押送的人都被治罪。冬季,十月,魏國陽鄉肅侯王觀去世。

十一月,詔令尊崇燕王,用特殊的禮節對待他。

十二月甲午日,魏國任命司隸校尉王祥為司空。

尚書王沈擔任豫州刺史。剛到任時,就下令告知所屬各城的官吏和百姓:「如果有能陳述地方長官好壞,訴說百姓疾苦的,就賞給五百斛穀。如果能議論刺史的得失、朝政的寬嚴的,就賞給一千斛穀。」主簿陳??、褚?進見說:「您的命令想聽取直言,用獎賞來鼓勵。我們擔心正直的人可能會怕受賞而不說話,貪婪愚昧的人會貪圖利益而胡亂舉報。如果意見不合適,獎賞卻不兌現,那麼遠方的人不知道對錯所在,隻看到意見不被采用,會認為命令隻是擺設而不執行。我們認為告知下屬的事可以稍等一下。」王沈又下令說:「在上的人興辦有益的事,在下的人獲得相應的報酬,這是君子的操守,有什麼不能說的呢!」褚?又進言說:「堯、舜、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忠誠的諫言,是因為他們的真誠之心很顯著。冰和炭不說話,但冷和熱的本質自然分明,這是因為它們有實在的屬性。如果喜好忠誠正直像冰炭的本性一樣自然,那麼正直的言論不用求就會自然到來。如果德行比不上唐堯、虞舜,明智比不上週公,實在不能和冰炭相比,那麼即使懸重賞,忠諫的話也未必能得到。」王沈於是停止了這件事。

公元261年

春季,三月,襄陽太守胡烈上表說:「吳將鄧由、李光等十八個營壘共同謀劃歸順,派使者送來人質,想讓郡裡的軍隊到長江邊去迎接他們。」詔令王基部署各軍直接前往沮水迎接。並說:「如果鄧由等人按時到達,就應當藉此機會震動江東。」王基通過驛站快馬給司馬昭送信,分析鄧由等人有可疑之處,「應當先澄清情況,不宜立刻發動大軍深入接應他們。」又說:「夷陵東西兩邊的道路都艱險狹窄,竹木茂密,一旦遇到要害之處,連弓弩馬匹都無法展開。如今正是筋骨乏力的季節,雨水又剛剛降下,廢棄繁忙的農耕事務,去求取難以確定的利益,這是危險的事情。薑維進軍上邽,文欽占據壽春,都是因為深入敵境追求利益而導致覆滅,這是近期的借鑒和警戒。自從嘉平年間以來,多次發生內亂,當前最應該做的,就是致力於安定國家,安撫上下,努力農耕、重視根本,安撫百姓,不宜調動眾人去追求外部利益。」司馬昭接連收到王基的書信,心中猶豫不決,便命令已經上路的各軍暫且停留在所在之處,等候排程。王基又給司馬昭寫信說:「從前漢高祖採納酈食其的建議,想分封六國後裔,後來醒悟到張良的謀略,便趕緊銷毀了印信。我的謀劃思慮淺薄短促,確實比不上留侯張良,也擔心襄陽會出現像酈食其那樣的錯誤。」司馬昭於是停止進兵,回信給王基說:「大凡處理事情的人,大多會委曲順從,很少能堅定地共同窮儘事理真相,我確實被你的忠誠友愛所感動,每次看到你的規勸指示,都會依照你的來意行事,已經解除了軍事戒備。」不久,鄧由等人果然沒有投降。胡烈是胡奮的弟弟。

秋季,八月甲寅日,魏國又命令司馬昭像以前那樣晉升爵位,司馬昭不接受。

冬季,十月,漢主劉禪任命董厥為輔國大將軍,諸葛瞻為都護、衛將軍,讓他們共同處理尚書事務,任命侍中樊建為尚書令。當時中常侍黃皓專權,董厥、諸葛瞻都不能糾正他的錯誤,士大夫大多依附黃皓,隻有樊建不與黃皓往來。秘書令郤正在宮內任職很久了,與黃皓的住處相鄰,兩人相處了三十多年,他淡泊自守,以讀書自娛,既不被黃皓喜愛,也不被黃皓憎惡,所以官職不過!」薛珝是薛綜的兒子。

這一年,鮮卑索頭部大人拓跋力微,開始派他的兒子沙漠汗入朝進貢,趁機留下作為人質。拓跋力微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北方荒野之地,從來不與南方中原交往。到可汗拓跋毛時,勢力才開始變得強大,統轄三十六個國家,九十九個大姓。後來過了五世到可汗拓跋推寅時,向南遷移到水草豐美的大澤。又過了七世到可汗拓跋鄰時,派他的七個兄弟以及族人乙旃氏、車惃氏分彆統領部眾,分為十個部族。拓跋鄰年老後,把職位傳給兒子拓跋詰汾,讓他向南遷移,於是居住在匈奴的舊地。拓跋詰汾去世後,拓跋力微繼位,又遷徙到定襄的盛樂,部眾逐漸強盛,各個部族都畏懼服從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