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資治通鑒新譯 > 第125章 羯鼓聲中的華夏傾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資治通鑒新譯 第125章 羯鼓聲中的華夏傾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晉紀九

公元309年

春季,正月初一,火星侵犯紫微星座。漢國太史令宣於修之對漢主劉淵說:「不出三年,必定能攻克洛陽。蒲子地勢崎嶇,難以長久安居;平陽的氣象正旺盛,請遷都到那裡。」劉淵聽從了他的建議,隨即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河瑞。

三月,戊申日,高密孝王司馬略去世。朝廷任命尚書左仆射山簡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守襄陽。山簡是山濤的兒子,嗜好飲酒,不操心政事。他上表說「順陽內史劉璠深得民心,恐怕百姓會劫持劉璠當首領」,朝廷於是下詔征召劉璠為越騎校尉。南州地區因此陷入了混亂當中,當地父老沒有不懷念劉弘的。

丁巳日,太傅司馬越從滎陽進入京城。中書監王敦對親信說:「太傅專權擅勢,而選用官員的表章請求,尚書仍然按舊製度製約,他這次來,必定要殺人。」晉懷帝當初做太弟時,和中庶子繆播關係親近,即位後,就任命繆播為中書監,繆胤為太仆卿,並把他們當作心腹;懷帝的舅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衝,都參與朝中機密事務。司馬越懷疑朝臣對自己有二心,劉輿、潘滔勸司馬越把繆播等人全都殺掉。司馬越於是誣陷繆播等人圖謀叛亂,乙醜日,派平東將軍王秉率領三千披甲士兵進入皇宮,在懷帝身邊逮捕了繆播等十多人,把他們交付廷尉處死。懷帝隻能歎息流淚而已。何綏是何曾的孫子。當初,何曾陪侍晉武帝宴飲,退席後對兒子們說:「皇上開創大業,我每次宴見,從未聽到過治理國家的長遠謀略,隻說些日常瑣事,這不是為子孫後代考慮的做法,他自己在位時還好,後代恐怕就危險了!你們還能得以保全。」又指著孫子們說:「這些人必定會遭難。」等到何綏死時,他的哥哥何嵩哭著說:「我們的祖父大概是聖人吧!」何曾每天的膳食花費上萬錢,還說沒有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兒子何劭,每天膳食花費兩萬錢。何綏和弟弟何機、何羨,奢侈浪費得更厲害;給人寫信,言辭態度傲慢無禮。河內人王尼看到何綏的信,就對人說:「伯蔚(何綏字)處在亂世卻如此驕橫,還能免於災禍嗎?」有人說:「伯蔚聽到你的話,一定會加害於你。」王尼說:「等伯蔚聽到我的話,他自己已經死了!」到了永嘉末年,何氏家族被滅族。

對此,司馬光說:何曾譏諷晉武帝苟且懶惰,隻圖眼前安逸,不作長遠考慮,知道天下將亂,子孫必定會捲入憂患,多麼明智啊!然而他自身過度奢侈,讓子孫繼承了這種風氣,最終因驕奢而亡族,他的明智又在哪裡呢!況且身為宰相,知道君主的過錯,不勸諫卻私下裡對家人說,這不是忠臣。

隨後,太傅司馬越任命王敦為揚州刺史。

劉實連年請求退休,但朝廷不允許。尚書左丞劉坦上奏說:「古代養老,以不擔任官職為安,不把做官看得很重,應該聽從劉實的請求。」丁卯日,朝廷下詔讓劉實以侯爵身份退休回家,並任命王衍為太尉。

接著,太傅司馬越辭去兗州牧職務,兼任司徒。司馬越因為近來朝廷變故多由宮廷官署引發,於是上奏請求罷免所有有侯爵身份的宿衛官員。當時殿中的武官都被封侯,因此幾乎全被調離,他們都哭著離開了。又派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率領幾百名東海國士兵擔任宿衛。

左積弩將軍朱誕投奔漢國,詳細地陳述了洛陽勢單力弱的情況,勸漢主劉淵攻打洛陽。隨即,劉淵就任命朱誕為前鋒都督,任命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率軍攻打黎陽,成功攻克了該地;又在延津打敗王堪,並把三萬多男女百姓沉入黃河。劉淵聽說後,發怒說:「劉景有什麼臉麵再來見我?況且天道難道能容忍這種行為嗎?我想要消滅的是司馬氏,百姓有什麼罪?」於是把劉景降職為平虜將軍。

夏季,發生大旱災,長江、漢水、黃河、洛水都乾涸了,可以徒步涉水而過。

漢國安東大將軍石勒侵犯钜鹿、常山,部眾達到十多萬人。他把讀書人集中起來,單獨編成「君子營」,並任命趙郡人張賓為主要謀士,刁膺為得力助手,夔安、孔萇、支雄、桃豹、逯明為爪牙,並州的胡人、羯人大多追隨他。

起初,張賓喜好讀書,心胸開闊有大誌,常常自比張良。等到石勒攻占山東地區後,張賓就對親信說:「我遍觀各位將領,沒有一位比得上這位胡人將軍的,可以和他共同成就大業!」於是提著劍到軍營門口,大聲請求拜見。石勒起初也沒覺得他有什麼特彆。隨後,張賓多次向石勒獻計,而且都像他說的那樣實現了。石勒因此認為他非同尋常,便任命他為軍功曹,一舉一動都要諮詢他的意見。

這時,漢主劉淵任命王彌為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和楚王劉聰一起攻打壺關,又任命石勒為前鋒都督。劉琨派遣護軍黃肅、韓述救援壺關,劉聰在西澗打敗了韓述,石勒在封田打敗了黃肅,並把他們都殺了。太傅司馬越派遣淮南內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率軍抵禦劉聰等人。王曠渡過黃河,想長驅直入,施融說:「對方憑借險要地勢伺機出動,我們雖然有幾萬人馬,卻相當於一支軍隊單獨迎戰。應當憑借河水鞏固防守,觀察形勢變化,然後再謀劃進攻。」王曠聽後,發怒說:「你想挫傷大家的士氣嗎!」施融退下後說:「對方善於用兵,王曠不瞭解局勢,我們這些人今天必定要死了!」王曠等人翻越太行山,和劉聰遭遇,雙方在長平一帶交戰,最終王曠的軍隊大敗,施融、曹超都戰死了。

劉聰於是攻克了屯留、長子,總共斬殺俘獲了一萬九千人。上黨太守龐淳看見大勢已去,就主動獻出壺關,向漢國投降了。劉琨任命都尉張倚兼任上黨太守,據守襄垣。

當初,匈奴人劉猛死後,右賢王去卑的兒子誥升爰接替統領他的部眾。誥升爰去世後,他的兒子劉虎繼位,居住在新興,號稱鐵弗氏,和白部鮮卑都歸附了漢國。劉琨親自率軍攻打劉虎,劉聰派兵襲擊晉陽,但沒有攻克。

五月,漢主劉淵封兒子劉裕為齊王,劉隆為魯王。

秋季,八月,漢主劉淵命令楚王劉聰等人進軍攻打洛陽。朝廷詔令平北將軍曹武等人率軍抵禦,結果都被劉聰打敗。劉聰長驅直入抵達宜陽,自恃突然取勝,便懈怠而不設防。九月,弘農太守垣延假裝投降,夜間襲擊劉聰的軍隊,劉聰大敗而回。

王浚派遣祁弘和鮮卑人段務勿塵在飛龍山攻打石勒,成功大敗石勒,石勒撤退到黎陽屯駐。

冬季,十月,漢主劉淵再次派遣楚王劉聰、王彌、始安王劉曜、汝陰王劉景率領五萬精銳騎兵侵犯洛陽,大司空、雁門剛穆公呼延翼率領步兵隨後跟進。丙辰日,劉聰等人抵達宜陽。朝廷因為漢國軍隊剛剛戰敗,沒料到他們會再次到來,大為恐懼。辛酉日,劉聰屯駐在西明門。北宮純等人夜間率領一千多勇士出城攻打漢國軍營,斬殺了漢國的征虜將軍呼延顥。壬戌日,劉聰向南屯駐在洛水。乙醜日,呼延翼被他的部下殺死,他的部眾從大陽潰散逃回。隨後,劉淵命令劉聰等人撤軍。劉聰上表說晉軍兵力薄弱,不能因為呼延翼、呼延顥戰死就撤軍,並堅決請求留下攻打洛陽,劉淵思考一番後就同意了。此時,太傅司馬越環城防守。戊寅日,劉聰親自到嵩山祈禱,留下平晉將軍、安陽哀王劉厲,冠軍將軍呼延朗監管留守的軍隊。太傅參軍孫詢勸說司馬越乘虛出擊呼延朗,斬殺了他,劉厲投水而死。王彌對劉聰說:「現在軍隊已經失利,洛陽的防守還很堅固,運輸糧草的車隊在陝地,糧食支援不了幾天。殿下不如和龍驤將軍返回平陽,攜帶糧草,征發士兵,再做以後的打算;我也收集士兵和糧食,在兗、豫二州待命,不也可以嗎?」劉聰因為自己請求留下,所以沒敢返回。宣於修之對劉淵說:「歲星在辛未年,才能得到洛陽。現在晉朝的氣運還旺盛,大軍不返回,必定會失敗。」劉淵於是召劉聰等人返回。

天水人訇琦等人殺死成漢的太尉李離、尚書令閻式,並獻出梓潼,向羅尚投降。成漢主李雄派遣太傅李驤、司徒李雲、司空李璜攻打梓潼,但沒有攻克,結果李雲、李璜戰死。

起初,譙周有個兒子住在巴西郡,成漢的巴西太守馬脫把他殺了,譙周的孫子譙登到劉弘那裡請求出兵報仇。劉弘上表推薦譙登擔任梓潼內史,讓他自行招募巴、蜀地區的流民,總共招募到了兩千人。譙登向西進發,到達巴郡後,向羅尚請求增兵,但沒有得到。隨後,譙登進軍攻打宕渠,斬殺了馬脫,並挖出他的肝臟吃掉。恰逢梓潼投降,譙登就進兵占據了涪城;李雄親自率軍攻打涪城,結果被譙登打敗。

十一月甲申日,漢國楚王劉聰、始安王劉曜回到平陽。王彌向南從轘轅關出兵,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等地的幾萬流民,向來被當地居民欺壓,這時都燒毀城邑,殺死郡守、縣令等官員來響應王彌。石勒侵犯信都,殺死冀州刺史王斌。王浚自己兼任冀州刺史。接著,朝廷下詔命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率軍討伐石勒,石勒領兵返回抵禦;魏郡太守劉矩獻出魏郡向石勒投降。石勒到達黎陽,裴憲丟下軍隊逃奔淮南,王堪退守倉垣。

十二月,漢主劉淵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傅,楚王劉聰為大司徒,江都王劉延年為大司空。並派遣都護大將軍曲陽王劉賢和征北大將軍劉靈、安北將軍趙固、平北將軍王桑,向東屯駐在內黃。王彌上表推薦左長史曹嶷代理安東將軍,向東攻占青州,同時迎接自己的家人;劉淵同意了。

起初,東夷校尉勃海人李臻,與王浚約定共同輔佐晉室,王浚內心有彆的圖謀,李臻對此很是痛恨。和演死後,彆駕昌黎人王誕逃到李臻那裡,勸說李臻起兵討伐王浚。李臻派他的兒子李成領兵攻打王浚。遼東太守龐本,向來與李臻有矛盾,便乘虛襲擊並殺死了李臻,又派人在無慮縣殺死了李成。王誕逃投奔慕容廆。朝廷下詔任命勃海人封釋接替李臻擔任東夷校尉,龐本又圖謀殺害封釋;封釋的兒子封悛勸封釋設下伏兵邀請龐本,將他逮捕斬殺,並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死。

公元310年

春季,正月初一,朝廷大赦天下。

漢主劉淵立單征的女兒為皇後,立梁王劉和為皇太子,隨後大赦天下;又封兒子劉義為北海王;任命長樂王劉洋為大司馬。

這時,漢國鎮東大將軍石勒渡過黃河,攻克白馬,王彌率領三萬人與他會師,二人一同侵犯徐州、豫州、兗州。二月,石勒襲擊鄄城,殺死了兗州刺史袁孚,接著攻克了倉垣,殺死了王堪。又向北渡過黃河,攻打冀州各郡,跟隨他的百姓有九萬多人。

成漢太尉李國鎮守巴西,他帳下的文石殺死了李國,獻出巴西向羅尚投降。

這時,太傅司馬越征召建威將軍吳興人錢??和揚州刺史王敦。錢??圖謀殺死王敦反叛,王敦逃奔建業,報告琅邪王司馬睿。錢??於是反叛,進軍侵犯陽羨,司馬睿派遣將軍郭逸等人討伐他;周玘集合鄉裡百姓,與郭逸等人共同討伐錢??,並將他斬殺。周玘三次平定江南叛亂,司馬睿便任命他為吳興太守,並在他的家鄉設定義興郡來表彰他。

曹嶷從大梁領兵向東進發,所到之處都被攻克,於是攻下東平,進而攻打琅邪。

夏季,四月,王浚的部將祁弘在廣宗打敗漢國冀州刺史劉靈,並將他殺死。

這時,成漢主李雄對他的部將張寶說:「你如果能奪得梓潼,我就用李離的官職賞賜你。」張寶於是先殺了人,然後逃奔梓潼,訇琦等人信任他,把他當作心腹。恰逢羅尚派遣使者到梓潼,訇琦等人出城送彆;張寶趁機從後麵關閉城門,訇琦等人逃奔巴西。李雄任命張寶為太尉。

幽、並、司、冀、秦、雍六州發生嚴重蝗災,蝗蟲把草木、牛馬的毛都吃光了。

秋季,七月,漢國楚王劉聰、始安王劉曜、石勒以及安北大將軍越國在懷縣包圍了河內太守裴整,朝廷詔令征虜將軍宋抽救援懷縣。石勒與平北大將軍王桑迎擊宋抽,並將他殺死;河內人抓住裴整投降,漢主劉淵任命裴整為尚書左丞。河內督將郭默收編裴整的殘餘部眾,自己擔任塢主,劉琨任命郭默為河內太守。羅尚在巴郡去世,朝廷詔令任命長沙太守下邳人皮素接替他的職位。

庚午日,漢主劉淵病重;辛未日,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洋為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為太保,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於,共同主管尚書事務。在平陽城西設定單於台。任命齊王劉裕為大司徒,魯王劉隆為尚書令,北海王劉義為撫軍大將軍、兼司隸校尉,始安王劉曜為征討大都督、兼單於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單於右輔,光祿大夫劉殷為左仆射,王育為右仆射,任??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護軍馬景兼左衛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右衛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璿都兼武衛將軍,分彆掌管禁兵。當初,劉盛年輕時,不喜歡讀書,隻讀《孝經》《論語》,還說:「誦讀這些並能踐行,就足夠了,何必多讀書卻不踐行呢!」李熹見到他,不禁感歎說:「這人看上去好像容易相處,等到接觸之後,卻發現他嚴肅得像嚴厲的君主,真可以說是君子啊!」劉淵因為他忠誠篤實,所以臨終時把重要職位托付給他。丁醜日,劉淵召太宰劉歡樂等人進入宮中,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己卯日,劉淵去世;太子劉和即位。

劉和性格猜忌,對人沒有恩德。宗正呼延攸是呼延翼的兒子,劉淵因為他沒有才能品行,終身沒給他升官;侍中劉乘向來厭惡楚王劉聰;衛尉西昌王劉銳對自己沒能參與臨終遺命之事感到羞恥。這幾個人於是一起密謀,對劉和說:「先帝不考慮各方勢力的輕重,讓三王(齊王劉裕、魯王劉隆、北海王劉義)在京城統領強兵,大司馬(劉聰)擁有十萬兵眾屯駐在近郊,陛下您不過是寄身皇位罷了。應當儘早想辦法解決。」劉和是呼延攸的外甥,因此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辛巳日夜,劉和召見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等人,並把計劃告訴了他們。劉盛說:「先帝的棺槨還沒安葬,四王(劉聰、劉裕、劉隆、劉義)沒有叛逆的行為,一旦自相殘殺,天下人會怎麼看待陛下!況且大業才剛起步,陛下不要聽信讒言而懷疑兄弟。要是兄弟都不能信任,其他人還有誰值得信任呢!」呼延攸、劉銳對他發怒說:「今天的商議,沒有王司馬端是太子司馬詮的弟弟,向東逃奔倉垣,苟曦率領眾官員尊奉他為皇太子,並設定行台。司馬端秉承皇帝旨意任命苟曦兼任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又從倉垣遷徙到蒙城屯駐。

撫軍將軍秦王司馬業是吳孝王的兒子,荀籓的外甥,十二歲,向南逃奔密縣,荀籓等人尊奉他,向南趕往許昌。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閻鼎,在密縣聚集幾千名西州流民,想返回鄉裡。荀籓因閻鼎有才能且擁有部眾,便任用他為豫州刺史,讓中書令李??、司徒左長史彭城人劉疇、鎮軍長史周??、司馬李述等人擔任他的參佐。周??是周浚的兒子。

當時天下大亂,隻有江東比較安定,中原地區的士人百姓大多南渡長江躲避戰亂。鎮東司馬王導勸說琅邪王司馬睿招攬其中的賢才俊傑,與他們共同治理事務。司馬睿聽從了他的建議,征召了一百多名屬官,當時的人稱之為「百六掾」。隨後任命前潁川太守勃海人刁協為軍諮祭酒,前東海太守王承、廣陵相卞壺為從事中郎,江寧令諸葛恢、曆陽參軍陳國人陳??為行參軍,前太傅掾庾亮為西曹掾。王承是王渾弟弟的兒子;諸葛恢是諸葛靚的兒子;庾亮是庾兗弟弟的兒子。

江州刺史華軼是華歆的曾孫,自認為接受朝廷任命,卻受琅邪王司馬睿統領,因此很多時候並不接受司馬睿的指令。郡縣官吏多次勸諫他,華軼說:「我隻認詔書。」等到司馬睿秉承荀籓的檄文,以皇帝名義設定官府、任免官吏時,華軼和豫州刺史裴憲都不聽從命令。司馬睿派揚州刺史王敦、曆陽內史甘卓與揚烈將軍廬江人周訪合兵攻打華軼。華軼戰敗,逃奔安成,周訪追擊並斬殺了他及其五個兒子。裴憲逃奔幽州。隨後,司馬睿任命甘卓為湘州刺史,周訪為尋陽太守,又任命揚武將軍陶侃為武昌太守。

秋季,七月,王浚設立祭壇祭祀上天,立皇太子,並向天下發布公告,聲稱接受皇帝密詔,以皇帝名義封官拜爵,設定百官,安排征、鎮長官,任命荀籓為太尉,琅邪王司馬睿為大將軍。王浚自己兼任尚書令,任命裴憲和他的女婿棗嵩為尚書,任命田征為兗州刺史,李惲為青州刺史。

南陽王司馬模派牙門趙染駐守薄阪,趙染請求擔任馮翊太守卻沒能如願,因而發怒,率領部眾投降了漢國,漢主劉聰任命趙染為平西將軍。八月,劉聰派趙染與安西將軍劉雅率領兩萬騎兵到長安攻打司馬模,河內王劉粲、始安王劉曜率領大軍隨後跟進。趙染在潼關打敗司馬模的軍隊,長驅直入到下邽。涼州將領北宮純從長安率領部眾投降漢國。漢國軍隊包圍長安,司馬模派淳於定出戰,結果戰敗。司馬模倉庫空虛,士兵逃散,於是向漢國投降。趙染把司馬模押送給河內王劉粲;九月,劉粲殺死司馬模。接著,關西發生饑荒,白骨遍野,存活的士人百姓不到百分之一二。劉聰任命始安王劉曜為車騎大將軍、雍州牧,改封中山王,命他鎮守長安。又任命王彌為大將軍,封齊公。

苟曦驕橫奢侈、苛刻殘暴,前遼西太守閻亨是閻纘的兒子,多次勸諫苟曦,結果被苟曦殺死。從事中郎明預生病,親自乘車入宮勸諫。苟曦發怒說:「我殺閻亨,與彆人有什麼關係,你竟帶病乘車來罵我!」明預說:「明公以禮對待我,所以我也以禮儘忠。現在明公對我發怒,怎知天下人會對明公發怒呢!夏桀身為天子,尚且因驕橫殘暴而亡國,何況是人臣呢!希望明公暫且放下怒氣,想想我的話。」但苟曦不聽。從此人心離散怨恨,再加上瘟疫、饑荒。石勒在陽夏攻打王讚,並擒獲了他。又襲擊蒙城,抓獲苟曦和豫章王司馬端,用鎖鏈鎖住苟曦的脖子,任命他為左司馬。接著,漢主劉聰任命石勒為幽州牧。

王彌和石勒,表麵上親近,內心卻互相猜忌。劉暾勸說王彌召集曹嶷的軍隊來圖謀石勒,王彌寫信讓劉暾去召曹嶷,還邀請石勒一起出兵進攻青州。劉暾到了東阿,被石勒的巡邏騎兵抓獲,石勒暗中殺了劉暾,王彌卻不知情。恰逢王彌的部將徐邈、高梁擅自帶領自己的部隊離開,王彌的兵力開始逐漸衰弱。

王彌聽說石勒擒獲了苟曦,心裡很厭惡,卻寫信祝賀石勒說:「您擒獲苟曦又任用他,真是太神奇了!如果讓苟曦在您左邊輔佐,我在您右邊輔佐,平定天下不在話下。」石勒對張賓說:「王彌位高權重卻言辭謙卑,他一定在圖謀我。」張賓於是勸石勒趁王彌兵力稍弱,誘殺他。當時石勒正和乞活軍陳午在蓬關交戰,王彌也和劉瑞打得難解難分。王彌向石勒求救,但石勒沒有答應。張賓說:「您一直擔心沒機會對付王彌,現在上天把王彌交給我們了。陳午這小子不值得擔心,王彌是人才,應當儘早除掉。」石勒於是領兵攻打劉瑞,並殺了他。王彌對此非常高興,認為石勒確實親近自己,因此不再懷疑他。

冬季十月,石勒在己吾邀請王彌赴宴。王彌準備前往,長史張嵩勸諫其中可能有詐,但王彌不聽。酒喝到興頭上,石勒親手殺了王彌,吞並了他的部眾,然後上表漢主劉聰,聲稱王彌叛逆。劉聰聽後大怒,派使者斥責石勒「擅自殺害朝廷重臣,有目無君主之心」,但還是加授石勒為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諸軍事、領並州刺史,以此來安撫他。苟曦、王讚暗中謀劃背叛石勒,石勒殺了他們,連同苟曦的弟弟苟純也一起殺了。

隨後,石勒領兵劫掠豫州各郡,一直打到長江邊才返回,最後軍隊屯駐在葛陂。

當初,石勒被人劫掠販賣時,和母親王氏失散。劉琨找到了王氏,連同石勒的侄子石虎一起送給石勒,還寫信給石勒說:「將軍用兵如神,所向無敵。但之所以走遍天下卻沒有立足之地,百戰百勝卻沒有一點功業,正是因為依附正統就是義兵,依附叛逆就是賊寇。成敗的關鍵,就像呼吸一樣,吹口氣就冷,嗬口氣就暖。現在任命你為侍中、車騎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襄城郡公,將軍接受吧!」石勒回信說:「成就功業的途徑不同,不是迂腐的儒生能懂的。您應當在本朝儘忠,我自有在夷族中效力的方式。」隨後,石勒送給劉琨名馬、珍寶,厚待他的使者,最後謝絕了任命。

當時石虎十七歲,殘忍無度,是軍中的禍患。石勒對母親說:「這孩子凶暴無賴,要是被軍人殺了,會壞了名聲,不如我們自己除掉他。」母親說:「快牛小時候,大多會撞壞車子,你稍微忍耐一下!」石虎長大後,擅長騎馬射箭,勇猛當時製度喪失。想要控製遠方,必定先從近處做起。現在應當進行改革,製定賞罰分明的製度,像從密縣提拔卓茂、從桐鄉表彰朱邑那樣選拔人才,這樣才能成就大業,晉室纔有望中興。」但王導沒有聽從。

劉琨擅長招攬人心卻不善於安撫駕馭,一天之中,雖然來歸附的有幾千人,但離開的也接連不斷。劉琨派兒子劉遵向代公拓跋猗盧請求援兵,又派族人高陽內史劉希在中山聚集部眾,幽州所管轄的代郡、上穀、廣寧的百姓大多歸附他,部眾達到三萬人。王浚發怒,派燕相胡矩統領各軍,與遼西公段疾陸眷一起攻打劉希,並殺了他,隨後驅趕劫掠三郡的男女百姓離去。段疾陸眷是段務勿塵的兒子。拓跋猗盧派兒子拓跋六修領兵幫助劉琨戍守新興。

劉琨的牙門將邢延把一塊碧石獻給劉琨,劉琨把它送給了拓跋六修,拓跋六修又向邢延索要碧石,結果沒得到,就抓了邢延的妻子兒女。邢延因此發怒,便率領部下襲擊拓跋六修,拓跋六修逃走,邢延於是獻出新興歸附漢國,並請求派兵攻打並州。

李臻死後,遼東邊境的鮮卑人素喜連、木丸津藉口為李臻報仇,起兵攻陷各縣,屠殺劫掠士人百姓,多次打敗郡裡的軍隊,連年作亂。東夷校尉封釋不能討伐,請求與他們講和,可素喜連、木丸津不答應。百姓失去產業,歸附慕容廆的很多,慕容廆供給糧食讓他們返回,願意留下的就安撫收留。

慕容廆的小兒子鷹揚將軍慕容翰對慕容廆說:「自古以來有作為的君主,沒有不尊奉天子來順應民心、成就大業的。現在素喜連、木丸津表麵以報仇為名,實際是趁亂作惡。封使君已經求和,他們卻仍暴虐作亂。如今中原混亂,州軍不振,遼東荒涼離散,根本沒人救援,您不如列舉他們的罪狀討伐他們。上可以複興遼東,下可以吞並這兩個部落,在朝廷彰顯忠義,對我國來說也能獲得私利,這是稱霸稱王的基礎。」慕容廆笑著說:「你這孩子竟然能想到這些!」於是率領部眾向東攻打素喜連、木丸津,任命慕容翰為前鋒,打敗並斬殺了他們,完全吞並了兩個部落的部眾。得到被劫掠的百姓三千多家,連同之前歸附自己的人全部交給郡裡,遼東依靠這得以儲存。

封釋病重,就把孫子封弈托付給慕容廆。封釋死後,慕容廆召來封弈交談,很欣賞他,還說:「真是奇士啊!」隨後便任命他為小都督。封釋的兒子冀州主簿封悛、幽州參軍封抽前來奔喪。慕容廆見到他們,就說:「這家人都是能負重的千斤犍牛啊。」因道路不通,喪禮無法返回,就都留下為慕容廆效力,慕容廆任命封抽為長史,封悛為參軍。這時,王浚任命妻舅崔毖為東夷校尉。崔毖是崔琰的曾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