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新譯 第32章 巫蠱餘波黯未央,霍光受詔啟明堂
此時的匈奴單於聽說朝廷派出了三路大軍前來攻打匈奴,就趕忙下令將輜重全部向北挪到了郅居水這個地方;左賢王則驅使著匈奴百姓渡過了餘吾水,一直走了六七百裡才停下,最終居住在了兜銜山;而單於自己率領著匈奴最精銳的士兵渡過了姑且水,以此來躲避漢軍。等到商丘成率領的軍隊到達匈奴領地後,就派了偵察兵前去打探,竟然發現連敵人的影子都沒有,無奈之下隻能率軍返回。看到漢軍撤退了,匈奴就派了一員大將和李陵一起率領著三萬騎兵前去追擊漢軍,匈奴的三萬大軍轉戰九日,最後到了蒲奴水,但是此戰匈奴也沒討到什麼便宜,就撤退了。馬通率領的軍隊到達天山後,匈奴就派大將偃渠率領兩萬騎兵前去攔截漢軍,偃渠看見漢軍強大的兵威,沒有交戰就撤退了,因此馬通此次出征沒有取得戰果。這個時候,朝廷擔心車師會派兵攔截馬通的軍隊,於是就派了開陵侯成娩率領樓蘭、尉犁、危須等六國的軍隊包圍了車師,此戰毫無懸念,漢軍很輕易的就俘獲了車師國王和車師的百姓,隨後才心滿意得的回去了。貳師將軍李廣利這邊呢?當他率軍離開邊塞以後,匈奴就派右大都尉和衛律率領著五千騎兵在夫羊句山峽對他進行攔截,貳師將軍奮力反擊,最終擊敗了匈奴,此時的漢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範夫人城才停下。而匈奴麵對漢軍的追擊,那是連一點反抗的勇氣都沒有,隻顧著低頭逃跑。?
話說回來,當李廣利準備出征時,丞相劉屈犛前去為他送行,一直送到了渭橋。這時李廣利對著劉屈犛說:希望您勸陛下早日立昌邑王為太子;如果昌邑王成了皇上,那您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劉屈犛想了想還是答應了。劉屈犛為什麼要答應李廣利的這個要求呢?那就得說說他們的關係了,昌邑王是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的女兒則是劉屈犛的兒子的妻子,所以他們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讓昌邑王做皇上。就在他們還在幻想以後的美好生活時,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這件事情就是「丞相夫人和李廣利詛咒皇上早點去見神仙,想讓昌邑王為帝」,但這事就被內者令郭穰給告發了,漢武帝就派人前去查證,經過查證確認了事情屬實,這就是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呀。這事情持續發酵到了六月份,朝廷就下詔將劉屈犛裝在廚車中遊街示眾,最後在東市執行了腰斬,他的妻子和兒子也在華陽街被斬首;李廣利的妻子和兒子也被朝廷下令逮捕。李廣利聽說這件事情後,心裡是既擔憂又害怕,這時他的屬官胡亞夫就勸他說:將軍,如今您的家人都被朝廷逮捕了,現在如果回去,那就是死路一條,我們恐怕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李廣利也覺得他說的沒錯,因此一直猶豫不決。隨後他就率軍深入敵境,想著殺敵立功來贖罪,於是就率領大軍一路向北到了郅居水。這時的敵人已經撤退了,李廣利就派護軍率領兩萬騎兵渡過郅居水,在這遇到了匈奴左賢王和左大將率領的兩萬騎兵,雙方打了一天,最後漢軍殺死了左大將,這一戰打的匈奴人死傷相當慘重。就在這時,軍長史與決眭都尉??渠侯商議說:依我看,將軍怕是懷有異心,想帶著將士們去立功,這恐怕會失敗呀。兩人就商議一起逮捕李廣利。李廣利在聽說他倆的計劃後,就斬殺了長史,隨後率軍返回燕然山。此時的單於知道漢軍已經很疲憊了,覺得機會來了,於是就親自率領五萬騎兵前去攔截李廣利得軍隊,這次交戰雙方傷亡都挺慘重。到了夜裡,單於就命人在漢軍營前挖了一道深度好幾尺得壕溝,隨後就派人從漢軍後麵發起了猛攻,一時間漢軍被打的節節敗退,李廣利眼看大勢已去,就扔下了手中得武器投降了。而單於也知道他是漢朝得大將,隨即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他的尊寵還在衛律之上,正是因為他的投降,他的宗族才會被滅。
李廣利與劉屈犛因為姻親關係結成了利益共同體,試圖通過「擁立昌邑王為帝」為自己謀取私利,卻不惜采用「詛咒皇帝」這種違法犯罪的手段達成目的。合作應該建立在合法合規、價值共識的基礎上,而非簡單的利益交換,為了利益去觸及法律的紅線,必將遭受嚴厲的打擊。?
劉屈犛作為一位行政官員,卻介入儲君廢立這一敏感政治議題,突破了他作為臣子的權力邊界,在職場中的我們需明確自身的職責邊界,尤其是在涉及高層決策、人事變動等敏感領域時,避免越權表態或站隊。
李廣利為「立功贖罪」盲目率軍深入敵境,忽視了士兵疲憊、後勤不足等現實問題,最終因決策失誤兵敗投降。在職場中,我們在麵對危機時,切勿用「冒險賭徒思維」去掩蓋問題(如用新錯誤彌補舊錯誤),需冷靜評估計劃的可行性。李廣利的短期「救火式」行為為自己埋下了長期的隱患麵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優先製定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李廣利因為家人被捕而擔憂害怕,最終在壓力下放棄了理性的判斷,既未及時止損,也未權衡軍事風險,最終走向了極端。我們在生活中麵對突發危機(如職場失誤、利益衝突)時,情緒衝動就很容易導致決策變形,所以我們需要先平複自己的心態,避免病急亂投醫的行為,應當優先確認事實的真實性、評估事情可能為我們帶來的影響、然後製定備選方案,而非被情緒裹挾行動。
軍長史與??渠侯因懷疑李廣利「懷有異心」而試圖兵變,反映出團隊在壓力下的信任危機。管理者在困境中需要通過溝通來維係團隊之間的信任,避免因為猜忌而引發內耗。
李廣利作為朝廷的將領,職責本應是保家衛國,可他卻將精力用於了宮廷的鬥爭當中,兵敗投降後,不僅自身晚節不保,更導致宗族被滅。在職場中,每個崗位都有它相應的責任,濫用手中的權力或不務正業終將付出代價。
秋天,本應是收獲的季節,卻發生了一場蝗災。?
本年九月份,原城父令公孫勇與客人胡倩等串通謀反,胡倩假稱自己是光祿大夫,奉朝廷的詔命前來監督捕捉盜賊,淮陽太守田廣明發覺了他們的陰謀,隨即就派人對他們進行緝拿。眼看事情敗露,公孫勇就穿著繡衣、乘坐駟馬車逃到了圉這個地方,隨後他就被圉的守尉魏不害等人給誅殺了。朝廷就下令封魏不害等四人為侯。?
任何行為以合規為前提,不要抱有「僥幸破壞規則」的幻想,權威與身份需要通過合法途徑獲取任何「偷梁換柱」都是對規則的挑釁。
魏不害作為「守尉」因一次正確的行動改變了命運,說明普通人也能在關鍵時刻創造價值。而在職場中,不要輕視每一次「堅守職責」的機會,它可能成為你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之前的地方官吏和百姓以巫蠱之事互相告發,但經過查證,發現很多都是虛假的。這時候皇上也漸漸知道了太子隻是害怕,並沒有其他意圖,就想著赦免他的罪過。正好遇到高寢郎田千秋上奏章為太子申冤說,他說:兒子玩弄父親的兵器,罪行應當是接受鞭打,那天子的兒子若是誤殺了人,那又該當何罪!這是臣曾經夢見過的一位白頭翁教臣說的這些話。皇上於是幡然醒悟,於是下令召見田千秋,並對他說:父子之間的事,彆人難以說話,唯獨你能明辨是非。這是高廟中的神靈讓你來教我的,你應當成為我的得力助手。隨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滅了江充一族,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上,以及在泉鳩裡對太子加兵刃的人,對他們全部實行滅族。此時的皇上憐憫太子被冤枉了,於是就下令建造思子宮,還在湖邊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天下人聽說後皇上的這些行為後,都感到十分的悲傷。?
漢武帝「漸知太子冤情」,前提是脫離了江充等近臣的資訊壟斷。現代社會資訊過載,更需培養交叉驗證資訊、質疑權威偏差的能力。對「一麵之詞」「情緒化表達」保持懷疑,在做決策或表態前,至少收集三個以上來源的資訊,避免被單一視角誤導。
田千秋以「夢中白頭翁」為托辭,將諫言包裝成「神靈啟示」,既保全了漢武帝的顏麵,又傳遞了關鍵資訊。在職場中,我們向高層提反對意見時,需注意表達方式與情緒管理,有必要藉助「第三方權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行業報告、專家觀點),降低對方的防禦心理。
公元前89年,春天正月,漢武帝又一次巡幸東萊,然後來到了海邊,想要乘船出海去尋找神山。看到自家皇上的這一舉動,大臣們也是死命的進行勸諫,遺憾的是皇上沒聽;恰好這時候突然颳起了大風,一時間海水洶湧而動,船隻也無法航行,就這樣皇上停留了十多天後,很無奈就回去了。?
二月,雍縣的天空出現了無雲而有三聲雷響的奇異現象,隨即就掉下了兩塊隕石,隕石黑的像墨一樣。?
到了三月,皇上在距定這地方耕作。在距定返回後,又巡幸了泰山,還修整了封禪台。到了庚寅日,又在明堂祭祀天地。癸巳日,又禪石閭山,隨後又會見群臣,還發表了一番演講,他說:朕自即位以來做了很多錯事,導致天下百姓受苦受難,現在感到十分後悔。從今以後,朝廷一切傷害百姓、浪費財物的事,全部停辦。田千秋趁機說,如今談論神仙的方士還有很多,但他們也沒有明顯的效果,臣請求將他們全部罷免遣散。皇上淡淡的說:就按大鴻臚說的辦。於是朝廷就下令把那些談論神仙的方士全部罷免了。此後皇上就常常對群臣自歎:朕以前是如此的愚惑,結果被方士欺騙了。放眼天下哪有什麼仙人,都是一些妖妄之言罷了!就是控製飲食,平時吃點藥,勉強可以少生病而已。?
丁巳日這天,朝廷下令任命大鴻臚田千秋擔任丞相,還把他封為了富民侯。田千秋這個人沒有什麼才能和學術,也沒有為國家建立功勳,隻因一句話讓皇上醒悟了,短短幾個月就擔任宰相,還封侯,這是自漢朝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但是他為人敦厚有智慧,在自己的職位上也算是稱職,甚至超過了前後幾位丞相。
田千秋沒有顯赫的才能卻憑一句話獲得了重用,關鍵就在於他能精準的把握漢武帝「悔悟太子冤案」的心理視窗期,以委婉的方式(借「夢中神諭」)傳遞出了關鍵資訊。我們在職場中,適時、適度的有效溝通往往比單純的能力堆砌更具影響力,需要學會觀察局勢、理解上位者的需求,並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田千秋為人敦厚有智慧,稱職且超過前後丞相,表明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有機遇,還要有品德。在能力之外,「靠譜」「忠厚」等品質是長期立足的根本。在職場中,踏實儘責、不投機取巧的人,即使不高,也能通過持續積累贏得信任與認可。
在這之前,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禦史一起上奏說:輪台的東邊有可以灌溉的田地達到了五千頃以上,可往那邊派遣屯田卒,在哪裡設定校尉三人分護,讓他們多種五穀;而張掖、酒泉要派遣騎假司馬為斥候,隨時打探那邊的情況;還要招募一些健壯敢遷徙的百姓到田所去,增加開墾灌溉的麵積,在那裡逐漸修築列亭,把這些列亭向西一路連線起來,以此來威懾西域,輔助烏孫。於是,皇帝就頒布詔書,深深地陳述了過去的悔恨之情,說道:先前有關部門就奏請增加百姓的賦稅,以資助穩固邊疆的費用,這無疑是加重了老弱孤獨之人的負擔。如今,又有人請求派遣士卒前往輪台屯田。然而,輪台位於西方,距離車師有一千多裡。昔日,開陵侯攻打車師時,雖然取得了勝利,還降服了車師王,但由於路途遙遠且缺乏糧食供應,導致在路上死亡的人數多達數千人,更何況是更西邊的地方呢!從前,朕缺乏明智,因為軍候弘上書說『匈奴將馬的前後足捆綁起來放置在城下,並賓士著宣稱「秦人啊,我給你們馬」』,再加上漢朝的使者長期被扣留在那邊,所以朕纔派遣貳師將軍出征,希望藉此來增加使者的威嚴和重要性。古代的卿、大夫在謀劃事情時,都會參考蓍草和龜甲的占卜結果,如果不吉利就不會去做。以前,朕將縛馬的書信展示給丞相、禦史、二千石官員、諸位大夫、郎官以及文學之士等人看,甚至連郡太守、屬國都尉等也都看過,他們都認為『匈奴自己捆綁自己的馬,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啊!還有人認為這是匈奴想要顯示自己的強大,是在向我們展示他們有多餘的東西,而我們卻缺少這些東西。公車方士、太史、治星、望氣以及太卜龜蓍等官員都認為此次出征吉利,匈奴必定會被擊破,而且這樣的時機千載難逢。他們還說:北伐行動將會非常順利,在鬴山一定會取得勝利,從卦象來看,各位將領中隻有貳師將軍最為吉利。因此,朕親自派遣貳師將軍率領軍隊前往鬴山,並且詔令他們不要過於深入敵境。然而,如今的實際情況卻與之前的計謀和卦兆完全相反。重合侯俘獲了匈奴的偵察兵,才得知「縛馬」原來是匈奴用來詛咒我軍的一種手段,匈奴人常常說:漢朝雖然地域遼闊,但士兵們無法忍受饑渴,一旦失去一隻狼,就會驚走千隻羊。以前貳師將軍戰敗,就會導致大量軍士死傷離散,這讓朕心中一直悲痛不已。現在,貳師將軍又請求遠赴輪台屯田,想要修築亭隧,朕認為這樣做不僅會擾亂天下百姓,也並非是真正有利於百姓的舉措,所以實在不忍心聽從他的建議!大鴻臚等官員又商議著想招募囚徒去送還匈奴使者,並且公開懸賞封侯以報複匈奴,這種做法是春秋五霸都不會去做的。況且,匈奴得到漢朝的降者後,常常會對他們進行嚴格的搜查和盤問,以獲取所需要的情報,我們又怎能施行這樣的計謀呢!當前最為緊要的事情,應該是嚴禁苛政暴行,停止擅自增加賦稅,全力發展農業,恢複讓百姓養馬的法令,以此來彌補國家財政的不足,以確保軍備不會出現匱乏的現象。各郡國的二千石官員各自上奏養馬以補充邊疆防禦的策略,並與朝廷的計策相對照。?從此以後,朝廷不再大規模出兵,下令封田千秋為富民侯,表明朝廷要休養生息了,致力於富民養民的政策。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趙過這個人擅長「代田法」,他改進的耕作工具不僅簡便而且靈巧,教導百姓使用的時候,能使得百姓花費更小的力氣而收獲更多的糧食,百姓都感到非常便利。?
漢武帝因誤信匈奴「縛馬」是吉兆的說法、大臣們的片麵建議而貿然出兵,導致貳師將軍戰敗、軍士死傷慘重。所以我們不管是在國家治理、企業戰略還是個人的選擇上,都需要多方求證、客觀分析風險,避免被表麵資訊或單一的意見誤導,尤其要警惕「報喜不報憂」的資訊繭房,確保決策是基於全麵、真實的資訊。
漢武帝在認識到輪台屯田等政策的弊端後,立即頒布了「罪己詔」深刻反省自己的失誤,調整國策轉向休養生息。這體現了糾錯的勇氣與智慧。現代職場或管理中,當我們發現決策失誤時,應當摒棄「麵子思維」,及時止損並修正方向,而非固執己見。領導者的坦誠反思不僅能挽回損失,更能凝聚團隊的信任力,推動事情的持續改進。
漢武帝晚年放棄勞民傷財的擴張政策,推行「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通過趙過推廣代田法發展農業,實現富民目標。這強調了任何時代都要以「民生為基」的理念。而在現代社會中,不管是國家政策的製定、企業的經營戰略還是個人的職業規劃,都應將可持續發展與民生福祉放在首位,避免短視的功利主義,而要注重長期效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平衡。
司馬光說:天下確實從不缺乏人才!漢武帝喜好開疆拓土,於是那些勇敢銳氣、輕視生死的將士就充滿了朝堂,讓他們去開拓疆土,沒有不如意的。後來他下令國家休養生息,重視農業的發展,趙過等人也開始教導百姓耕作,百姓也因此受益。同一個君主,治理國家的興趣和喜好不同,人才的響應程度也會不同。如果漢武帝能兼具夏、商、週三王的胸懷,振興商、周那樣的治世,難道會沒有像三代那樣的賢臣嗎???
衛律因為嫉妒李廣利受到單於的寵愛,就想著怎麼弄死他。恰好有一次,單於的母親閼氏生病了,衛律就指使胡巫說:這是先單於發怒了,他說:匈奴過去祭祀時,常說要用貳師將軍的人頭來祭祀,現在人就在跟前,為何不用?於是匈奴就扣押了李廣利。李廣利大聲罵道:我死後必定要滅掉匈奴!這得是多氣憤呀,才能說出這話,匈奴於是就殺了李廣利來祭祀。
衛律因為嫉妒李廣利受寵而設計陷害,最終激化矛盾導致李廣利被殺,也加劇了匈奴內部的仇恨。這告訴我們在職場或人際交往中,嫉妒之心若是不加以克製,將會扭曲我們的心智、催生我們的惡意,甚至引發不可挽回的衝突,需以他人之長為鏡,努力的提升自我而非貶損他人。
衛律借胡巫假托「先單於發怒」的迷信說法構陷李廣利,看似借刀殺人,實則暴露了以陰謀手段解決問題的短視。這告訴我們過分的依賴虛妄的手段或操控他人的弱點來達成目的,雖能一時得逞,但卻違背了誠信做人的原則,真相敗露時定會付出代價,正直行事纔是長久之道。
李廣利被扣押後怒罵「死後滅匈奴」,雖然宣泄了自己憤怒的情緒,卻也激怒了匈奴,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我們在麵對危機或挑釁時,憤怒易使人喪失理性判斷,激化矛盾而非解決問題。隻有克製衝動、冷靜應對,方能在困境中尋找轉機,避免因情緒失控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麵。?
時光荏苒,很快就到了公元前88年,這年的?春季正月,漢武帝又巡幸甘泉宮,在泰畤舉行了郊祀;隨後又巡幸安定。?
本月,昌邑哀王劉髆去世。?
夏季六月,商丘成因犯下了詛咒之罪而自殺。?
遙想當年,侍中仆射馬何羅與江充的關係十分密切,後來衛太子起兵,馬何羅的弟弟馬通因作戰有功被封為重合侯。在後來漢武帝誅滅江充的宗族和黨羽時,馬何羅兄弟害怕被牽連,於是就密謀造反。他們的異常舉動被侍中駙馬都尉金日??給察覺到了,心中就懷疑他倆沒安好心,就暗中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時常與他們一起出入宮門。馬何羅也察覺到了金日??的懷疑,因此遲遲不敢行動。當時漢武帝巡幸林光宮,金日??也因小病在房中休息,馬何羅他們就覺得機會來了,隨後就讓馬通及小弟馬安成假傳聖旨,在夜間出宮,先殺死了使者,隨後發兵造反。到了第二天早上,漢武帝還沒起床呢,馬何羅就突然從外麵闖入。此時的金日??剛上完廁所,心中就警覺起來,趕忙從廁所返回,坐在內室門口。片刻後,馬何羅在袖中藏著白刃從東廂房進來,在見到金日??的一瞬間,臉色大變;急忙就朝著漢武帝的臥室跑去,卻不小心碰到了寶瑟,整個人直接就摔倒在了地上。金日??就趁機上前緊緊的抱住馬何羅,並大聲喊道:來人啦,馬何羅造反了!漢武帝瞬間就被驚醒了,左右侍衛拔刀就想要格殺馬何羅,但漢武帝擔心誤傷金日??,就下令侍衛們不要動手。隨後金日??抱起馬何羅,一下就把他摔到了殿下,最終將其擒獲。經過一番嚴刑拷打,馬何羅就招了,隨後按照名單將叛亂的人一一伏法。
金日??通過馬何羅兄弟的「異常舉動」察覺了他們的陰謀,持續觀察其出入行蹤,最終在關鍵時刻阻止叛亂。我們在職場或生活中,也需要對事情的細微變化保持敏感(如同事的異常行為、專案資料波動等),避免因疏忽大意讓隱患演變為危機。漢武帝在侍衛想要格殺馬何羅時,因擔憂誤傷金日??而製止,體現出了一個領導者在危急時刻的冷靜判斷。而麵對突發事件,情緒化的決策(如盲目行動、草率下結論)很容易引發次生風險,需優先確保核心目標(如人員安全等)。
秋季七月,發生地震。?
燕王劉旦覺得按照次序來算,自己應當被立為太子,隨後就向朝廷上書請求入宮擔任宿衛。漢武帝在接到燕王的請求後,那是怒不可遏,馬上就下令將他的使者給殺了,後來又因為他藏匿過亡命之徒,就下令削去他良鄉、安次、文安三縣的封地。漢武帝因此就開始厭惡劉旦了。劉旦聰明博學,他的弟弟廣陵王劉胥勇猛有力,但兩人的行為不守法度,有很多過失,因此漢武帝都沒有立他們為太子。
燕王劉旦因「按次序應當被立為太子」的執念,主動上書請求入宮擔任宿衛,意圖通過直接乾預權力繼承來實現自己的野心。這種毫無掩飾的越界行為直接觸怒了漢武帝。帝王對威脅權力穩定的舉動尤為敏感,尤其是子女對儲位的公開覬覦。我們在職場或生活中,對利益的追求需遵循規則與邊界,過度暴露自己的野心或強行爭取超出自身許可權之外的事物,很容易引發上位者的猜忌與反感。?真正的機會往往來源於長期積累的能力與信任,而非主動索取或投機取巧。
當時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年紀還小,但是他體魄健壯,聰明過人,漢武帝也非常喜愛他,心中就想立他為太子;但是因為他年紀太小,母親又年輕,所以一直猶豫不決。此時的漢武帝想找大臣輔佐他,在觀察了一番朝中大臣後,認為隻有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忠厚可靠,可以托付大事,於是就讓黃門畫了一幅周公背著成王接受諸侯朝見的圖,並把它賜給了霍光。幾天之後,漢武帝責備鉤弋夫人,鉤弋夫人趕忙摘下簪珥,叩頭謝罪。漢武帝心痛的說:把她帶下去吧,送到掖庭獄!鉤弋夫人回頭看他,滿臉的不可置信,漢武帝擺擺手說:快走吧,你活不成了!最終還是賜死了她。不久之後,漢武帝閒居時,就問左右侍從:對於賜死鉤弋夫人的事,外麵的人怎麼說?左右侍從回答說:人們都說既然要立她的兒子,為何要殺他的母親?漢武帝淡淡說:是的呀,這不是你們這些愚人所能理解的。自古以來,國家之所以混亂,往往是因為君主年幼而母親年輕,女主獨居時驕橫跋扈,淫亂放縱,無人能製止,你們沒聽說過呂後的事嗎?所以我不得不先除掉她。?
公元前87年,春季正月,漢武帝在甘泉宮接見了諸侯王。二月,他又巡幸了盩厔五柞宮。?
這時的漢武帝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霍光就流著淚問道:如果陛下不幸去世,誰應當繼承皇位?漢武帝聲音低沉的說:你還沒明白我之前賜你那幅畫的意思嗎?立少子劉弗陵,你要像周公一樣輔佐他。霍光聽後,趕忙叩頭推辭說:臣不如金日??呀。金日??也說:臣是外國人,不如霍光;而且如果由我輔政,會讓匈奴輕視漢朝的!漢武帝也沒那麼多時間聽他倆互相吹捧。到了乙醜日,漢武帝就下詔立劉弗陵為皇太子,當時的劉弗陵隻有八歲。過了幾天,朝廷就下令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接受遺詔輔佐少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為禦史大夫,他們都在漢武帝的床下拜受遺命。霍光出入宮禁二十多年,跟隨皇上外出時,他負責車馬出行的事情,入宮時總是侍奉在皇上左右,做事也十分的小心謹慎,從未有過過失;他為人沉穩細致,每次出入宮門、下殿門,都有固定的位置,郎官和仆射也都對他暗中觀察,發現他從不偏離分寸。金日??在漢武帝身邊待了數十年,從來都是目不斜視;漢武帝賜給他宮女,他也不敢接近;漢武帝想納他的女兒入後宮為妃,他就乾脆的拒絕了;見他行事如此謹慎,漢武帝也特彆的器重他;金日??的長子是漢武帝的弄兒,漢武帝也非常喜愛他,後來弄兒長大了,有次行為不檢點,他竟然在殿下與宮女嬉戲,這事正好被金日??給看見了,就很厭惡他的這種淫亂行為,於是就殺了弄兒。漢武帝聽說後勃然大怒,金日??趕忙叩頭謝罪,詳細的向漢武帝說明瞭殺弄兒的原因,漢武帝心裡彆提有多悲痛了,一直為他的死而流淚,在這之後漢武帝就更加的敬重金日??了。上官桀最初因為勇力得到了漢武帝的寵信,擔任未央廄令的官職;有一次漢武帝身體不適,等到身體痊癒後就去看馬,發現廄中馬匹大多瘦弱不堪,就很生氣的說:你是認為我不會再見到這些馬了嗎?說著就要將他抓進監獄。上官桀連忙叩頭說:臣聽說陛下身體不適,就日夜憂懼,心思確實不在馬上。話未說完,就已經是淚如雨下,漢武帝看他這麼說,就認為他是真心的愛護自己,於是就開始親近他,還任命他為侍中,逐漸升遷到了太仆。這三人都是漢武帝平時喜愛信任的人,因此就特彆的提拔他們,以托付後事。到了丁卯日,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在五柞宮去世,結束了他的一生,靈柩停放在未央宮前殿。?
霍光「小心謹慎、從未有過過失」,金日??「目不斜視、嚴守分寸」,上官桀因「忠君之態」獲信任,三人雖能力側重不同(霍光善統籌、金日??重原則、上官桀會逢迎),卻均符合托孤輔政的核心需求—對皇權的絕對忠誠。所以我們要明白在選人時需要緊扣崗位的本質需求,避免因偏愛某一特質而忽視了他的關鍵能力。漢武帝同時任命霍光、金日??、上官桀、桑弘羊等不同背景的輔政大臣(霍光為外戚、金日??為降臣、上官桀為近臣、桑弘羊為能臣),形成多方牽製。這告訴我們在重大決策中,管理者需要通過合理的權力結構設計防止單一勢力獨大,確保權力的平穩過渡。
霍光出入宮門位置固定,從不偏離分寸,金日??數十年目不斜視,都是以極致的自律建立了「可被預測」的行為模式,贏得了帝王的長期信任。這告訴我們在職場中,持續穩定的細節表現遠勝於短期投機,尤其在敏感崗位,嚴守規則即是保護自己的安全線。金日??拒絕漢武帝納女入宮、殺死行為不端的長子,展現公域與私域分明的原則性。這告訴我們在麵對權力的誘惑時,需要明晰自己的身份邊界,不因私廢公(如金日??若縱容兒子冒犯皇權,不僅會暴露家族隱患,更可能失去漢武帝的信任)。
漢武帝為人聰明果斷,非常的善於用人,執法嚴明,毫不寬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娶了漢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隆慮公主病重時,就用千斤黃金、千萬錢為昭平君預先贖死罪,漢武帝答應了。等到隆慮公主去世後,昭平君的行為是日益驕縱,醉酒後還殺死了公主的傅母,於是就被關進了監獄。廷尉因為他是公主的兒子,就前來請示漢武帝,左右的侍從也都為他說情:隆慮公主之前已經為他贖過死罪,而且陛下也答應了。漢武帝說:隆慮公主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臨終前將他托付給我。隨後漢武帝就為他流淚,歎息了良久,這才說到:法令是先帝製定的,因自家親戚的緣故而違背先帝的法令,我還有什麼臉麵進高廟呢!又辜負了百姓的信任。於是就批準了廷尉的奏請,悲痛不止,左右侍從也都悲傷不已。後來東方朔上前為武帝祝壽,他說:臣聽說聖明的君王治理國家,賞賜不避仇敵,誅殺不避骨肉。《尚書》中也說:不偏不黨,王道蕩蕩。這兩點都是五帝所重視的,但是三王也很難做到,如今陛下做到了,天下幸甚啊!臣東方朔奉酒冒死再拜,祝陛下萬歲!漢武帝起初對東方朔發怒,後來覺得他說得對,就任命他為中郎。?
班固曾經這樣評價漢朝:漢朝承接了百王遺留下來的弊病,高祖劉邦撥亂反正,文帝和景帝則致力於休養生息、養育百姓。然而,在稽考古代禮儀文化方麵,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漢武帝劉徹登上皇位後,展現出了非凡的決心和勇氣。他果斷地罷黜了百家學說,獨尊儒家的《!
司馬光說:漢武帝在位期間,窮奢極欲,揮霍無度,他的生活之奢華,簡直令人咋舌。他不僅刑罰苛重,對百姓橫征暴斂,而且對內大肆興建宮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外則不斷的征討四方蠻夷,連年的征戰,使得國家財政空虛,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外,他還沉迷於神怪之說,四處巡遊,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導致百姓疲憊不堪,民不聊生。如此種種,與秦始皇的所作所為並無太大差異。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秦朝因秦始皇的暴政而迅速滅亡,而漢朝卻在漢武帝的統治下得以興盛。這其中的緣由,司馬光認為,關鍵在於漢武帝能夠遵奉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守住祖宗的基業。他能夠虛心接受忠正剛直之人的諫言,對那些阿諛奉承、欺上瞞下之徒深惡痛絕。同時,漢武帝始終喜好賢才,對有才能的人予以重用,對他們賞罰分明,絕不偏袒。值得一提的是,漢武帝在晚年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並及時加以改正。他臨終時,將國家大事托付給了合適的人,確保了政權的平穩過渡。這些舉措,使得漢朝避免了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得以繼續繁榮昌盛。綜上所述,漢武帝雖然有秦皇之失,但卻能避免亡秦之禍,其中的原因便在於他能夠尊奉先王之道,懂得治國理政,善納忠言,喜好賢才,賞罰嚴明,以及晚年的改過自新和臨終時的妥善安排。?
太子劉弗陵正式登上皇位,成為新一任的皇帝。由於他年僅八歲,尚處於年幼無知的階段,因此他的姐姐鄂邑公主便與他一同居住在宮中,承擔起撫養和照顧他的責任。與此同時,霍光、金日??以及上官桀這三位重臣共同領尚書事,負責主持國家的朝政事務。其中,霍光作為主要的輔政大臣,肩負著輔佐幼主、治理國家的重任。在他的領導下,國家的政令皆由他一人發出,其權勢之重,可想而知。霍光的威望和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天下人都對他充滿了好奇,渴望一睹他的風采。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宮殿中卻突然出現了一個怪物,引起了一陣恐慌。一天夜裡,當大臣們正在宮中議事時,這個怪物突然現身,令眾人驚恐不已。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霍光當機立斷,決定召見擔任尚符璽郎的官員,以便取走皇帝的玉璽,以確保國家權力的穩定。然而,這位尚符璽郎卻堅決不肯將玉璽交給霍光,他手持寶劍,毫不退縮地說道:我的頭你可以拿去,但玉璽絕對不能拿走!他的這番話,充分展現了他對職責的堅守和對國家權力的敬畏。霍光對尚符璽郎的這種態度深感讚賞。儘管他有權有勢,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強行奪取玉璽,而是對尚符璽郎的忠誠和勇氣表示了敬意。第二天,霍光以漢昭帝的名義,將這位尚符璽郎的品秩提升了兩級,以表彰他的英勇行為。這一舉動不僅讓尚符璽郎得到了應有的獎勵,也讓眾人對霍光更加尊敬。
三月,甲辰日,朝廷才將漢武帝安葬進茂陵。?
夏季六月,朝廷下令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東方出現了異星。?
濟北王劉寬因被指控行為如同禽獸而自殺。?
冬季,匈奴侵再次入朔方郡,屠殺擄掠當地的官員和百姓。看到這種情況,朝廷就徵調軍隊屯駐在西河郡,以防止匈奴的侵擾。隨後,左將軍上官桀前去巡視北部的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