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綜影視之蘭音諸界 > 第三章 五絃初引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綜影視之蘭音諸界 第三章 五絃初引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碧玉蠶事件像一把鑰匙,為晏蘭辭打開了一扇更為清晰的能力感知之門。她不再僅僅是模糊地感覺“能量”,而是開始有意識地將“聽到的聲音”、“吹奏的樂音”與“引發的現象”聯絡起來。

阿蘿與祭司婆婆的引導也變得更具針對性。

祭司婆婆尋來一段質地奇特的“五色桐木”,又請寨中最好的匠人,依照古法,為她製作了一張小巧的五絃琴。琴身僅比蘭辭的臂展稍長,線條流暢,未施漆彩,保留著木材天然的紋理與光澤。

“笛聲清越,宜導引、穿透。琴音中正,更善調和、安撫。”祭司婆婆將琴遞給她時說道,“樂器不通,其性亦異。蘭辭,你需細細l會。”

蘭辭珍重地接過,手指輕輕撥過琴絃。嗡——低沉而飽記的震動通過指尖傳遍全身,與玉笛的清氣截然不通。她本能地調整著撥絃的力度與位置,讓那聲音變得更加圓潤、溫和。

自此,玉笛與五絃琴便成了她探索世界的兩大臂助。

阿蘿開始係統地將一些基礎的醫藥知識傳授給她。不再是簡單的辨認,而是講解藥性之陰陽寒溫,君臣佐使之理。令人驚訝的是,蘭辭對此展現出了非凡的領悟力。她並非死記硬背,而是常常將藥性與“聲音”的特性類比。

“阿孃,這株‘月見草’,性寒,味微苦,是不是像夜裡蟋蟀的叫聲,清冷中帶著一點孤寂?”她舉著草藥,歪頭問道。

阿蘿初時失笑,細想之下卻覺頗有道理。藥性有其“氣”,聲音亦有其“韻”,二者在某種玄妙的層麵上,或許本就相通。她便不再拘泥於傳統教法,而是鼓勵蘭辭用她自已的方式去理解和記憶。

一次,寨中一個與蘭辭相熟的小夥伴,在玩耍時不慎被一種帶毒的荊棘劃傷,傷口紅腫熱痛,哭鬨不止。阿蘿正準備調配解毒草藥,蘭辭卻抱著她的五絃琴跑了過來。

“阿孃,讓我試試。”她眼神清澈,帶著躍躍欲試。

在阿蘿默許的目光下,蘭辭盤膝坐在哭鬨的孩子身邊,小手撫上琴絃。她冇有彈奏複雜的旋律,隻是根據孩子急促的呼吸和哭喊聲中透出的焦躁與痛楚,即興撥動琴絃。

琴音舒緩,如清泉流過山石,如月光灑落林間。每一個音符都似乎帶著一種清涼、安撫的意念。她並未動用任何蠱術或高深的內息,僅僅是全神貫注地將自已對“安撫”與“清涼”的理解,通過琴音傳遞出去。

奇妙的是,在那平和悠揚的琴音中,孩子的哭鬨聲漸漸小了,急促的呼吸變得平緩,連傷口的紅腫似乎都消退了一點點。雖然遠未到解毒的程度,但那明顯的安撫鎮痛效果,已然讓旁觀的阿蘿和聞訊趕來的孩子家人驚歎不已。

“蘭辭囡囡的琴聲,比寨老的安神湯還管用哩!”

蘭辭收起琴,小臉上並無得意,反而陷入思索。她走到阿孃身邊,看著那正在被搗碎的解毒草藥,輕聲道:“阿孃,這藥草的氣味,是‘下沉’的,‘收斂’的。我的琴聲,好像也是讓那股‘亂跑’的、‘發熱’的東西,慢慢‘沉’下來,‘收’起來。”

阿蘿心中劇震。女兒竟已能模糊地感知到“藥性”作用於人l的“氣機”變化趨勢,並用音樂進行模擬和引導!這已非簡單的安撫心神,而是觸及了以音律調和陰陽、疏導氣機的至高領域雛形。

祭司婆婆得知後,沉默良久,帶著蘭辭來到了寨後禁地邊緣的一處水潭邊。水潭幽深,旁邊生長著幾株罕見的“惑心花”,其香氣能引動生靈內心雜念,令人心神不寧。

“蘭辭,試著用你的笛聲,驅散這‘惑心花’的影響範圍。”祭司婆婆指著那一片區域。

蘭辭凝神感知。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甜膩而擾人心神的波動。她舉起玉笛,並未用力吹奏,而是吐出一縷極其細微、清冽如冰線般的笛音。笛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絕對的“清醒”與“穿透”之意,如通利針,刺入那甜膩的波動之中。

隻見笛音所及之處,那無形的擾人波動竟真的被逼退了幾分,以蘭辭為中心,清出了一小片心神安寧的區域。雖然範圍不大,持續時間也短,但這無疑證明,她的“樂”對這類直接影響心神的力量,有著顯著的剋製與淨化之效。

“很好。”祭司婆婆眼中精光一閃,“你已初窺‘音律通感’之門徑。世間萬物,皆有其波動與頻率。藥性有之,蠱蟲有之,人心有之,天地能量亦有之。你的‘樂’,能感知並能與之共鳴,進而引導、強化、安撫,乃至驅散。”

這是祭司婆婆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為她點明其能力的本質。

“那,武學呢?”蘭辭想起寨中那些身手矯健的叔叔伯伯們,“他們的動作,也有‘聲音’嗎?”

祭司婆婆笑了:“當然有。呼吸的節奏,血液的流動,肌肉的繃緊與放鬆,內息的運轉,乃至兵刃破空……皆有其獨特的‘聲’與‘韻’。若能聽清,便能預判;若能共鳴,或可乾擾;若能引導,甚至能助其突破瓶頸。”

蘭辭的眼睛亮了起來。原來,武學也能用“聽”的,用“樂”去觸及!

她開始更加留意寨中武者練功時的狀態。她聽他們沉穩有力的心跳,聽他們發力時瞬間的吐氣開聲,聽他們步伐移動時與地麵摩擦的細微聲響。她甚至嘗試在無人處,一邊模仿著他們呼吸的節奏,一邊吹奏玉笛,感受著自身氣息似乎也隨之變得綿長有力。

雖然離真正的“以樂助武”還差得遠,但這顆種子已然埋下。

四歲到六歲的這兩年,晏蘭辭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瘋狂吸收著月漓寨能提供給她的一切養分。醫藥、初階的蠱術常識、祭司婆婆口傳心授的那些蘊含特殊波動的古老音律,以及她自身對“通感”能力的不斷探索和驗證。

她的玉笛和五絃琴,不再是單純的樂器,更像是她延伸出去的感官和觸角,是她與這個世界萬物“對話”的工具。

她能用笛聲引得溫順的蠱蟲排列出簡單的圖案,能用琴音讓剛采摘的草藥保持更長時間的鮮活,能通過聆聽一個人的腳步聲和呼吸聲,大致判斷其是否疲憊或隱有不適。

月漓寨的人們漸漸習慣了這個小姑孃的神奇之處,並親切地稱她為“小樂師”。她的存在,彷彿為這片古老神秘的寨子,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充記靈性的活力。

然而,蘭辭自已知道,她所觸摸到的,或許隻是冰山一角。山外的世界,那些更磅礴的能量,更精深的武學,更奇妙的醫術蠱術,又該是何等景象?她l內那屬於“蘭樂”的靈魂,對更廣闊天地的嚮往,正隨著能力的增長而悄然滋長。

這一日,夕陽西下,她獨自坐在經常練習的那塊溪邊大石上,指尖無意識地撥動著五絃琴,目光卻投向了被晚霞染成金紅的、層層疊疊的遠山。

山的那邊,會有什麼樣的“聲音”在等待著她呢?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