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影視:素錦的百世曆劫 紅樓夢王熙鳳3
結果這平兒跟了璉二之後,有的時候竟然胳膊肘往外拐,心裡偏著男人。
甚至平兒還踩著她這個二奶奶的名頭,給她自己賺了個賢惠的名兒。據說最後賈家敗落,平兒還成了正經的璉二奶奶。
這回的王熙鳳可不會這麼乾了。
她給這五個通房丫頭都打了賞,然後才說:“你們一直以來都伺候著二爺,今後也還繼續跟著二爺吧。
隻有一條,我得事先說明。那就是我肚子裡的嫡長子出生長成之前,你們誰都不許懷孕。
什麼時候我的嫡長子長到了3歲,什麼時候你們纔可以開懷。
而且我這話就放在頭裡,以後誰先生出二爺的子嗣,我就把誰給抬成姨娘。
如果有誰要給我裝神弄鬼,打錯了主意,那我不管是誰一律連帶著你們家人一起發賣。”
如今王熙鳳和賈璉才剛剛成婚,王熙鳳今年16,賈璉今年18。
這5個通房丫頭年齡都比賈璉還要大上一兩歲,她們掰著手指頭算。
就算二奶奶坐床喜,進門頭一年就生了嫡長子。等嫡長子長到3歲,她們還要等4年。
如今她們也都20上下的年紀,等到4年以後,那不都已經人老珠黃了。
何況嫡長子哪就那麼容易生出來的,萬一二奶奶身子有問題,一直生不出嫡長子,那她們還有什麼指望?
幾個丫頭不敢露出絲毫的不滿,畢竟二奶奶提的這要求,但凡正經人家都是這麼辦的,隻不過人家沒有光明正大說出來。
可是他們到底心裡沒底,臉上早就沒有了剛才的喜意。
王熙鳳假裝沒看到5個通房丫頭的臉色,挑了挑眉又對著自己4個陪嫁大丫頭說:
“你們是我的陪嫁,也算是這幾年陪著我長大,又陪著我出了門子。
如今我也把話給你們說在頭裡。
就是因為你們一直在我跟前,對我的行動坐臥、飲食起居、脾氣秉性都心知肚明。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把話說明白,你們有一個算一個,我都不會讓你們成為二爺的房裡人。
有道是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你們哪個會不會哪天錯了主意,想要害了我這個主子,那還不是一算計一個準兒。”
這話一出,王熙鳳陪嫁的平安喜樂四大丫鬟趕緊跪地磕頭。
嘴裡還喊著不敢背叛二奶奶。
王熙鳳等他們跪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雖然你們都是忠心,可我也不能不防範一二。
好了,你們都起來吧。既然都不會背叛我,那我也給你們保一個將來。
將來你們到了歲數,不管是出去嫁那良民也好,還是嫁給府裡的管事小斯,或者乾脆直接自梳當了嬤嬤,我都給你們送一份嫁妝,保準你們在婆家有底氣。
可若是誰直接爬了床,那我不管你肚子裡有沒有貨,也一律都灌了藥發賣出去。
這話不光是我的陪嫁,但凡咱們院子裡的所有丫頭也都適用。”
這一下,把一院子的丫頭婆子全都嚇得不敢吱聲。
甚至那5個通房還偷偷的往賈璉身上瞟,似乎想看看這位璉二爺是個什麼意思。
王熙鳳也不管那些丫頭怎麼暗送秋波,隻低著頭把玩手裡的茶盞。
中了奪魂咒的賈璉這時候相當乖巧,他直接表示,“以後咱們院子裡的事兒,全都聽你們二奶奶的。二奶奶說怎樣,咱們院子裡就怎麼樣。
至於你們二奶奶說的嫡長子,原就理應如此。但凡正經人家,沒哪個會把庶子生在前頭。”
在這種階級分明的封建社會,身為統治階級的王熙鳳,真的不用怎麼在乎手下奴婢的心理活動。
所以敲打完了一院子的丫頭婆子以後,又有足足給每人賞了半年的月錢。
把人打發下去,纔有功夫清點自己的嫁妝。
這時候王家還沒有敗落,給嫁入國公府的姑奶奶準備的嫁妝也算豐厚。
田產、宅子、鋪子、金銀玉器、衣裳、首飾,布料、皮毛、藥材、傢俱擺設、日常器具,也算是應有儘有。
至於壓箱銀子,倒是也有三萬兩。
這點兒銀子可不算多,還是得想法子賺錢才行。
不過這事兒她也不著急,至少等回了門兒再說,反正手裡還有兩個工具人。
到了晚上,小兩口又過了一個激情四射的夜晚。
第二天早上,在老太太的榮慶堂,大太太直接表示,“我們那院子離得遠,每日裡璉兒媳婦就不用過去請安了,省的來回折騰。
還有你二嬸子這邊,她是你親姑母,想來也捨不得你每日勞累,咱們就都在老太太這邊見個禮就行了。”
親婆婆都發話了,二太太自然跟著表示,“咱們都是一家子骨肉,不用講究那些個。就聽你婆婆的,沒事兒,你來老太太這邊給我和你婆婆見禮就行。”
在這孝道大過天的社會,王熙鳳自然得三推四推,還得賭咒發誓表示願意給婆婆請安。
直到老太太都發話,她也纔算勉強同意下來。
這時候王熙鳳心裡隻有慶幸,幸虧控製了頂頭的兩位長輩,還有家裡那個男人,否則這日子還不定過成什麼德行呢。
解決了請安的事兒,轉天就到了三朝回門。
小兩口拉著一馬車的回門禮,喜氣洋洋回了王家。
如今王家的當家人是王熙鳳的二叔,當家夫人自然她的二嬸。所以這次回門,家裡明顯的客套居多。
反正王熙鳳也不把這裡當家,畢竟她可沒忘原身落敗之後,就是她孃家那個哥哥把她女兒給賣進了青樓。
過了一把姑奶奶的癮,至少這頓飯不用她站起來伺候誰,賈璉和王熙鳳趕在下半晌就回了榮國府。
這從外頭回來,照例得去老太太那邊請一次安,告訴家中長輩,他們全須全尾的回家了。
可惜安生日子也就過了這三天,還不等王熙鳳這邊有什麼動作,王夫人就在王熙鳳進門的第4天,當眾表示需要鳳丫頭幫她管管家。
“不怕老太太笑話,我這也都當了祖母,跟年輕時候再比不了。
何況咱們府裡頭,上上下下幾百人口,每日裡大事小情總是沒個頭兒。
這些個瑣瑣碎碎,整日裡鬨得我頭疼。
何況不是我自誇,璉兒媳婦在孃家就是利落能乾的,這些事情交給她處置,最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