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影視:素錦的百世曆劫 父母愛情88
當晚老丁身體力行的再三向秀娥表明,從今往後再也不許提離婚兩個字,直到秀娥有氣無力的再三保證才罷休。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這一場風波纔算徹底翻了篇。
結果一家人照常吃完早飯,秀娥收拾了桌子在廚房裡洗碗,瑤瑤鬼頭鬼腦的進了廚房。
“媽,你跟我爸和好了。”小丫頭扒著門框,探著半個身子問。
就知道他們兩口子這次冷戰瞞不過兩個小人精,隻不過比起眼前這個愛八卦的,四樣自詡男子漢不愛跟著一起嘀咕這些而已。
不過秀娥有什麼事都不會瞞著家裡的孩子,她也沒糊弄孩子隻沒好氣的說:“嗯,和好了,你爸他就是沒事兒瞎琢磨。”
聽見媽媽親口證實了自己的猜測,瑤瑤更來勁了,“我爸那是吃醋了唄,安傑嬸嬸說了,這是你們夫妻感情好的表現。”
不瞞著是不瞞著,可是秀娥也沒有跟孩子剖析自己感情的心思,抬手點著瑤瑤的腦袋瓜兒說:“行了,行了。你又知道了,我們大人的事你少操心。你要實在閒的無聊,後天我出去義診的時候,你就找學校請假跟著我去下鄉。正好也讓你多見幾個病人,省得隻會紙上談兵。”
說起學醫,瑤瑤是真的感興趣。
她覺得她媽媽真了不起!隻拿幾根手指頭往彆人手腕上一搭,就知道這人的身體情況;隻拿了幾根細細的針往病人身上一紮,就能緩解彆人的病痛。
還有那麼多不同種類的中藥,幾種不同的藥配在一起,就成了治病救人的良藥。她覺得這些簡直太有意思了,一定要跟媽媽好好學習醫術,以後也要當一個治病救人的大夫。
至於四樣,也不是秀娥不想教。隻是這孩子的心思實在不在醫術上麵,加上他那被丹藥改造過的腦袋瓜實在聰明,對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真沒什麼難度。至於幾門外語,家裡雖然沒有多少外文書籍,至少詞典還是有幾本的。倆個孩子早就全都背了下來。
現在明麵上能教的都教了,孩子一天天長大弄得在家裡也沒什麼可學的。想想外頭又是那種環境,夫妻兩個對此還真的挺頭疼。
結果四樣跟幾個哥哥一樣爭氣,哪怕被困在這個小小的海島,也給自己找到了興趣愛好。
先是借著老丁的關係,在部隊軍艦不出任務的時候找了個上去參觀的機會。誰知這孩子自打登上軍艦那一刻起,就對艦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自打那天之後,四樣是三天兩頭的央求著老丁要上船。老丁拿兒子沒有辦法,隻先把相關的書籍資料拿回家,要求兒子先弄明白再說其他。
這點兒東西對四樣來說不難,隻學了一年多就把書上的東西給學了個通透。接下來又磨著他爹,想要跟著出海。這件事老丁不可能答應,軍艦出海那屬於軍事行動,再怎麼寵孩子也不可能帶著他。
看著孩子的失落,秀娥心裡疼的不行,“能不能先叫孩子跟著那些技術兵種,學點技術什麼的?”才說完,秀娥就開始後悔。
都忘了現在什麼年月,他們家在島上已經很顯眼了,要是為了孩子再叫彆人給他們家扣上什麼帽子就不好了。
老丁倒是沒有這方麵的憂慮,“你就放心吧,不能叫孩子上艦,叫他學點技術什麼的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回頭我找幾個人,等人家休假的時候就叫四樣去請教。”
越聽越心疼孩子,這是個什麼世道,怎麼孩子想學點東西都這麼難。
思來想去,秀娥覺得有必要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那麼首先就要進一步提升自己和老丁的地位。
老丁那邊不太清楚還有沒有上升的空間,看來隻能自己這邊使勁兒了。
比如成為一位醫術高超的大夫,畢竟大多數人對於神醫什麼的都很推崇,而且誰也不會憑白得罪這樣的大夫。
於是秀娥在用針灸治好了一個中風偏癱的大領導之後,她除了擅長製藥,同樣擅長針灸的名聲也同時傳了出去。
接下來陸續又有幾個曾經受過傷的領導,年輕時沒有條件好好養傷,到老了那些病痛自然找了回來。正好秀娥研究了多年的針灸,加上她還有靈力作弊,對於這種傷病的緩解效果真的很好。
隨著治癒的病人越來越多,找她看病的人官職也是越來越多。直到對方官職大到不方便舟車勞頓上島求醫,隻好把秀娥請出海島去給人家看病。
隨著出島的時間越來越多,秀娥乾脆跟醫院商量以後就不兼任中醫科主任的職務,甚至就連副院長她都不願意當,隻想在醫院掛個名當大夫。
醫院哪裡捨得這麼塊活招牌,連哄帶勸的才叫她答應接著當副院長。不過也說好了,以後秀娥隻管製藥和給病人看病,其他的雜事一概不管。
卸掉了多餘的擔子,秀娥開始專心研究醫術治病救人。再有人請她出島,她就去。也不管外頭的風風雨雨,有人找她看病她就給治。診治了不知道多少關係戶,反正她著實忙活了好長一陣子。
終於該針灸的針灸,該開方子的開方子,約好了下次複診的時間。,麻利的收拾包裹就回了島上。
越是在外邊兒待的時間長,就越是意識到當初的選擇多麼正確。相比於外頭,其實鬆山島還真是個世外桃源似的地方。
島上雖然也有革委會,更有一群紅衛兵沒少折騰。可是這群人至少是可控的,他們在島上頂多每天也就喊喊口號。撐死了對那些下放人員,還有島上幾個被劃為地主惡霸的人家批鬥幾次。再多的,就沒有了。
不像在外頭,那些人今天鬥這個,明天鬥那個,三天兩頭的還得抄一回家。
回到家裡纔想要跟老丁感慨一下島上的生活有多麼的安逸,就見這人一臉神秘兮兮的湊過來,“我跟你說,隔壁江德福忽然冒出一個大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