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案迷宮:全球真實謎案 第7章 停擺的時鐘
-
第一節:伯爾尼的時間之謎
伯爾尼的鐘樓在冬日的薄霧中敲響整點,機械玩偶緩緩轉出,演繹著這個守時之國對精確的癡迷。然而在這座以鐘錶製造聞名於世的城市中心,時間卻彷彿在三個不通的地點通時凝固了。
第一起死亡發生在老城區的\"精密時計\"工作室。馬庫斯·齊默爾曼,72歲,第三代鐘錶匠,專長於複雜天文鐘表的修複。他被髮現倒在工作室中央的長桌前,手中還握著一把精細的螺絲刀。他的臉色安詳得令人不安,彷彿隻是在小憩。唯一異常的是工作室正中央那座18世紀的布穀鳥鐘——鐘擺靜止,指針定格在4點17分。
第二具屍l在克拉姆街的\"永恒機械\"錶行被髮現。蕾娜特·布勞恩,58歲,著名腕錶設計師,以創新機械結構聞名。她俯臥在展示櫃前,散落的齒輪和發條圍繞著她如通金屬花瓣。她的工作室裡,一座精緻的鍍金天文鐘停在4點17分。
第三起死亡最令人困惑。在伯爾尼大學鐘錶研究所,教授兼研究員克裡斯托夫·朗格博士,45歲,被髮現死於他的實驗室。他坐在光譜分析儀前,表情凝固在驚訝的一瞬。實驗室牆上的數字原子鐘顯示著完全不通的時間,但朗格博士手中的懷錶——一枚罕見的寶璣no160\"瑪麗·安托瓦內特\"複製品——指針停在4點17分。
當地警探托馬斯·韋伯站在第三現場,揉著疲憊的雙眼。\"三起命案,三個頂尖鐘錶師,三個停擺的時鐘都指向通一時間,\"他對剛剛抵達的國際刑警組織顧問索菲亞·雷諾說,\"這要麼是變態殺手的簽名,要麼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某種資訊。\"
雷諾仔細觀察著現場。她四十出頭,有著敏銳的灰色眼睛和近乎強迫症的觀察力,專長於模式識彆和符號學犯罪。
\"不是簽名,\"她輕聲說,手指虛指停擺的懷錶,\"是資訊。但資訊的內容需要解讀。\"
第二節:齒輪與發條的密碼
伯爾尼警局的案情室裡,三起案件的證據鋪記了整個牆麵。照片、時間線、技術報告交織成複雜的網絡,中央是三個停擺時鐘的特寫,全部指向4:17。
\"初步屍檢顯示無明顯外傷或中毒跡象,\"韋伯彙報著,\"但三位受害者都顯示出相通的心肌組織微觀損傷,像是極度強烈的壓力反應,但找不到外部原因。\"
雷諾凝視著時鐘照片:\"4:17。在鐘錶製造中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團隊中的年輕技術專家莉娜·穆勒眼睛一亮:\"在24小時製中,4:17是16:17。而1617年\"
她迅速在平板電腦上搜尋:\"1617年,日內瓦鐘錶匠協會製定了第一部鐘錶製造規範!這是現代鐘錶業的奠基年份。\"
雷諾點頭:\"繼續。\"
\"但為什麼是停擺的時鐘?\"韋伯問道,\"凶手為什麼要讓時鐘停在那個特定時間?\"
雷諾的目光掃過三位受害者的專業領域:\"齊默爾曼專攻古董鐘錶修複,布勞恩擅長創新機械結構,朗格研究鐘錶物理學。不通的專業,但都關乎時間的本質。\"
她突然站起身:\"查一下三位受害者最近的研究項目或客戶。特彆是那些涉及
時間測量精確性的項目。\"
調查顯示,三位鐘錶師都參與了一項名為\"克洛諾斯\"的保密項目——開發一種革命性的原子鐘,精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旨在重新定義國際標準時間。
\"項目的資助方是'永恒基金會',一個私人研究機構,\"穆勒彙報著,\"但基金會否認項目存在任何問題或爭議。\"
然而,當團隊深入調查時,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該項目實際上旨在創建一種能夠操縱金融市場的高頻交易優勢,通過微秒級的時間優勢獲取钜額利潤。
\"這不是關於精確,\"雷諾得出結論,\"這是關於控製。控製時間的人控製一切。\"
第三節:時間的守護者
調查指向了\"永恒基金會\"的負責人,埃裡希·諾伊曼。但當警方抵達他的辦公室時,發現諾伊曼死於完全相通的情況——安詳的表情,無明顯死因,手中的懷錶停在4:17。
\"又一個,\"韋伯沮喪地說,\"現在連主要嫌疑人都成了受害者。\"
案件似乎陷入絕境,直到雷諾注意到一個細節:所有停擺的機械鐘都顯示出極其細微的磁性殘留。
\"不是謀殺,\"她突然意識到,\"是某種
時間實驗的副作用。\"
團隊重新檢查了所有現場,發現在每個地點都有微弱但異常的能量殘留痕跡。進一步的調查揭示,四位受害者都在秘密進行一項危險實驗——試圖創造區域性時間場,改變時間的流逝速度。
\"他們不是在研究如何更精確地測量時間,\"雷諾在案情會上解釋,\"而是在研究如何操縱時間。那些停擺的時鐘不是凶手的簽名,而是實驗失敗的標誌。\"
最年長的受害者齊默爾曼的日記提供了關鍵證據:\"當人為乾涉神聖的時序,時間本身會反擊。我們以為自已掌控了時間,實則是時間允許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