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最牛大專校長,乾翻七個工業國! > 第525章 安排關係戶規模化種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最牛大專校長,乾翻七個工業國! 第525章 安排關係戶規模化種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山河學院要招聘大批的教師。

這個訊息傳開之後,不光吸引大量人員應聘。

同時,還有人開始托關係,想心思,讓自己的子侄來這邊工作。

就。

人情世故嘛。

能托關係的,那基本上,都是北河省,邯山市有點門路,有頭有臉的人。

要麼就是握有一定實權的領導。

或者就是跟山河集團有密切生意往來的合作夥伴。

原本他們都對山河學院的教職工作不感興趣的。

以前山河學院隻是一所民辦大專。

大專的老師,就分量不夠。

領導跟老闆們不會讓孩子來這邊工作的。

但是本科就不一樣了。

本科是正經的大學啊。

哪怕民辦本科,那也是說出去有麵子的。

而且今年的形勢也確實是不太好!

就業大環境不景氣。

先來山河學院這邊過渡一下。

當個大學教師,身份,地位,都有。

這要是將來,山河學院升級山河大學了。

那就能跟著沾光啊。

畢竟,李墨白可是把狠話都放出去了的。

而且坊間都在傳言,李墨白在高層有關係。

那具體什麼樣的高層不知道。

反正就很牛逼的唄。

就連北河省的幾位大佬,都已經安排了對山河學院的視察訪問了。

從這一次,山河學院成功專升本的歡迎規模上,其實就不難看出來風向的變化。

想當初,李墨白在粵東遇到葉家刁難的時候,這些北河省大員可都是作壁上觀的!

他們反正,語言上的支援是不吝嗇的。

但是實際上的行動冇有。

可現在不一樣了。

廳處級的官員可能不太瞭解內情。

但是到了部級。

尤其是省內排名靠前的正副部,那多少是知道一些內幕的。

這李墨白,今年過年,是在玉泉山過的……!

琢磨去吧。

葉家那邊,有不小的動靜。

粵東氣勢洶洶的要搞山河製造。

動靜鬨的挺大的。

結果現在,虎頭蛇尾,山河製造冇事兒。

反倒是粵東的中下級官員各種登門表示親熱。

雖然說,還冇有重量級的粵東大佬表態。

但是這個風向出來了。

很多時候,這官麵上的事情就是這樣。

背景這玩意兒,你可以不用,但是不能冇有。

麵對各種托關係的電話。

李墨白讓校辦進行逐一的稽覈。

這種關係戶的招聘,說實話。

那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

既然是免不得要招關係戶的話。

那乾脆就製定個標準來吧。

優先招那些,能給集團,學校帶來實質性利益的關係戶。

說人話,就是比誰的關係更硬了。

這些關係戶的工作安排嘛。

反正就保證體麵,輕鬆就行了。

給他們安排一些冇啥技術難度的活兒。

工資不要太高。

逢年過節的慰問品,禮盒什麼的配齊了就可以。

反正這些少爺公主們,也不在乎這點工資啥的。

他們的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個穩定的,拿得出手的工作而已。

上上那些必要的水課。

反正學生也不怎麼聽。

考試也不會考的那種。

你好我好大家好。

先考察個一學期的樣子吧。

如果確實有能力的話,那再考慮重用。

但如果實在冇能力,隻會吃喝玩樂的話,那就當養閒人了。

就當是給他們那位高權重有影響力的父母塞的過年紅包。

這操作在各個大企業都流行。

尤其是銀行。

現在是明碼標價的。

一千萬存款一個經理。

四千萬存款一個副行長啥的。

給錢就能來上班。

四百萬就隻能當個櫃員。

一個月兩三千的那種。

就這,各大老闆依然願意花錢把孩子送進去。

就為麵子上好看。

親戚朋友問起來,孩子在銀行上班。

拿得出手!

這些關係戶當中,最牛逼的,當然是直接給李墨白打電話的啦。

其次呢,就是幫忙寫介紹信,交給李墨白的。

然後,就是找李墨白手下人托關係的。

這直接給李墨白打電話的,肯定要想辦法安排。

寫介紹信的,那就酌情安排。

找手下人關係的,那就看著辦了。

極少數能安排。

李墨白在山河學院忙的挺帶勁兒的。

同一時間的龍國,也是各種大動作不斷的。

有發展,也有矛盾。

神州大地上,整體是欣欣向榮。

但是也有很多艱難困苦。

李墨白以一己之力,也隻能影響山河四省交界處的這片地界。

他的山河食品需要大量土地來進行原材料的種植。

專業的農業學家給李墨白做彙報。

無論是小麥還是原材料藥材的種植。

就兩種模式。

一個是農民種植,然後統一的收購!

這種呢,質量,產量,都冇辦法保證。

還有一種呢,就是由集團出麵。

統一的承包土地。

統一的規模化的種植。

這樣是能保證產量跟品質的。

但是缺點,成本支出變大了。

李墨白看到這個選擇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後背發涼。

因為這讓他莫名的想到了奶粉事件了。

就是因為養殖戶為了提高指標,私自加料。

最後導致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造成不小的災難。

不行。

不能這麼搞。

不能衝到負責。

還是統一承包,直接規模化的種植吧。

農業集體化,規模化,其實是大勢所趨。

把大量的人口,從土地上給釋放出來。

參與到工業生產中去。

隻不過呢,現在的農村老人還是太多了。

老人們還是要種田的。

他們缺乏其他的謀生手段啊。

隻能一邊種地,一邊幫著子女帶孫子,帶孫女。

能把生活費賺出來就算好的了。

自家一年到頭,不要花錢買糧吃就行。

像李墨白在地球時的蘇江秦州老家。

到了一二年,一三年之後,就幾乎冇人種地了。

因為老人們是老的老,走的走。

也冇力氣下地了。

所以農村的土地全部都承包出去,給東山人種大蔥。

一畝地一年好像給一千元。

全村的地幾乎都承包了。

根本就冇人種。

哪怕是還能乾活兒的老頭老太太,也不樂意種了。

(兄弟們,來個五星好評吧,咱們讓評分再往上竄一竄。謝謝了。免費小禮物有空也點一點!愛你們。)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