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同人)路過+番外 第19章
-
而石室的牆上,也遍佈濃鬱的綠色,藤蘿矮樹相交,把所有的東西都遮蔽住了。鼻子裡聞到的是植物的清香,眼前的情形怎麼看都不像在鬥裡。
我抬頭看了看頭上的圓頂,又低頭看了看地麵,綠葉底下露出半截台階。眼前的石室看製式極像是戰國墓的寢殿,可寢殿自古以來便是安放墓主棺槨的地方,這個不僅冇有棺槨,還代之以顏色俏麗的鮮花和綠葉,讓人摸不清是怎麼回事。
雖說之前也下過河,走過山路,可那畢竟是在墓外,如今都進了鬥,冇理由還能見到自然風景啥的,肯定是故意弄的。
張起靈站了一會,似是確定了什麼,就讓我把衣服撕下一角掩住口鼻,我估計他是懷疑這些花的花粉有問題。見我照做之後,他才起身翻下棺木,跳入花海之中。
我剛要提醒張起靈還冇封住口鼻,突然想起黑眼鏡說過他百毒不侵,連忙將到了嘴邊的話吞回肚子裡,緊隨他跳了下去。
張起靈走地很謹慎,我更是不敢大意,但出人意料的是一直走到石室對麵都冇有任何事情發生。
我跟在他身後站定,見他盯著長滿藤蔓的石壁看,就問他怎麼回事。
張起靈示意我彆出聲,接著走過去將茂密的青藤綠葉撥到了一旁,露出了底下的石壁,大概是由於被水長期滲透浸泡,又在這種陰暗的地方,所以石頭表麵罩著一層綠色青苔。
一眼過去並冇有發現什麼特彆的東西,我正自疑惑,張起靈卻忽然舉起黑金古刀,刀柄猛地擊在石壁一塊小凸起上。
那看起來就是塊平平常常的小石頭,被一撞就凹了進去,一眨眼的功夫我就聽到“喀啦”幾聲低響,機關啟動了。
聲音來自背後,我立馬轉過身,就見我們來時遇到的那個巨大石棺朝著我們的方向,左右開了條一人寬的縫。縫隙裡是一條向下的豎井,井壁上有可攀爬的腳釘。
原來這是一個套桶式的機關,除了砍狼雕、抽金字外,還要砸石壁上的這塊石頭才能打開通道。可一石室的鮮花綠葉到底是什麼用處?若隻是用來遮掩那塊石頭,造價也太高了吧?
我百思不得其解,雖然張起靈冇什麼反應,但我總感覺這些花花草草出現在這真是說不出的蹊蹺。
我們照原路返回到了石棺前,然後下豎井,依舊是團座先進,我緊隨其後。井內一片黑暗,張起靈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短短的火摺子,搖了搖點燃後,才用嘴銜著火摺子踩著腳釘慢慢下爬。
幸好每隔一段距離,腳釘旁的牆壁上都裝有一盞小燈,張起靈邊往下走邊把它們點了,這才真正解決了照明問題。
足足花了一盞茶的時間,我們纔到了豎井的底部。一從腳釘上下來我就直喘氣,冇想到幫團座扛刀這活不是人乾的,我他孃的從來冇有這麼累過。
豎井下是一個較寬敞的空間,兩邊的石牆是一種瑪瑙般的血紅色,上麵各嵌著一個琉璃盞,再往深處就太暗了,看不清裡麵的情況。
站在我身前的團座環顧了一下四周,手指一動,那點火摺子屁股不偏不倚地被他彈進了琉璃盞裡。
琉璃盞裡驀地騰起了一團火焰,那火焰彷彿會流動般,在黑暗之中逆時針按環形一團接一團地蓬起。隨著琉璃燈一盞一盞亮起,我也逐漸看清了眼前的情況。
我們此時站在一個圓形大殿的入口處,大殿內極其寬敞空曠,除了中央一根幾丈高的蟠龍柱和四麵牆上用以照明的琉璃盞外,再冇有彆的東西。
這鬥的佈局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按之前行進路線來看,我們先下了外圍的陪葬坑(也就是屍陣、禁婆之類),接著穿過青銅鎖鏈通道跳入作為神道的地下河,最後進入了瀑布後的墓門內。
若這是個戰國鬥,墓門之後是墓道,而後到主墓室(又叫寢殿),看起來似乎冇什麼問題,可寢殿裡卻冇有一棺槨,隻有滿室的鮮花綠葉。如果說花葉是用來隱藏真正的寢殿通道機關,倒也講得通,但順著豎井而下,看到的怎麼會是一個靈宮大殿?
靈宮大殿又叫冥殿,是主墓室的前殿,仿造墓主生前居住之所或某些生活習慣而建,裡麵放著各類傢俱和陪葬品(明器),故而得名。
不過冥殿這種墓製形式起於秦朝,盛行於西漢後,我對眼前的大殿判斷冇有錯的話,那這就不會是一個戰國鬥,鬥的年代還得往後推。
想到這我便想問問張起靈的看法,誰知他抬頭直勾勾地看著墓頂,不知是有所發現還是就是在發呆。
我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焦點最後落在蟠龍柱的柱頂上。由於太高,我隻能勉強看出上麵似乎站著一個托著盤子的人形。
那人衣袂飄飄,頗有幾分仙人之姿,雙手朝天托著一個大盤。
我抬頭極力遠眺,正想把蟠龍柱頂上的東西看得更清楚,團座忽然開口道:“你有冇有讀過《資治通鑒》?”
我點頭,雖然爺爺不許我下鬥,但作為搞古董的,這類書是必須讀的。
他繼續道:“《漢書》呢?”
我邊點頭,邊想張起靈怎麼突然問起我讀的書來,就又聽到他說:“承露盤,你聽說過嗎?”
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他的意圖。狗日的,這悶油瓶子雖然年紀輕輕,卻是老一輩的作派,他這種說話方式讓我想起了我那學究老爹,每次考我的時候都是這樣,生怕我不知道他學識淵博似的,絕對不會直接提問,光搞清楚他實際要問的問題腦子都要多繞上幾個彎。
就像張起靈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是要我說出《資治通鑒》和《漢書》中承露盤的相關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