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數風流 52·番外:與妻書(上)
-
52·番外:與妻書(上)
荀彧自小就極為聰慧,識字也比彆的孩子早一些。
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學會的第一個字是:漢。
長輩們告訴他,漢就是他的國。
後來大了一些,開始學史,他讀到了鑿空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一字字一句句,讓他為自己是漢人而驕傲。
荀氏世代為漢臣,到如今已經是潁川第一世家。
荀彧也想日後入朝為官,不僅能報效國家,也能名留青史。
他勤學不輟,在潁川才名遠播,同時也被家族寄予厚望。
長輩們為他聘請大儒,還找來名士為他批語,使他將來能順利走上仕途……
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十六歲那年,朝廷爆發了黨錮之禍,士人皆受到迫害。
為了庇護家族,長輩給他定了一門婚事。
汝陽侯之女:唐雲遙。
從此以後,她就是他的妻主了。
既是妻子,更是主人,他要一生聽命於她。
宦官的名聲並不好,這樣做等於是毀了他,可家族傾儘心力培養他,他又怎能知恩不報荀彧接受了這門婚事,並將自己的玉佩作為信物送了過去。
很快他也收到了對方送來的信物:一把鋒利的匕首。
這充滿殺伐的兵器,代表了主人鋒芒畢露的性格,強勢地在他心裡割開了一個口子。
他對未來的妻主感到了好奇,於是四處探聽她的訊息,並在心中分析她的一舉一動。
聰慧機敏,還有一點詭詐,善於謀奪人心,甚至對方明知道是她的手段,也心甘情願地拜服。
越是分析,他就對她越是好奇,同時心中升起了隱隱的期待。
兩年後,他們終於成婚了。
那是一段極為幸福的時光,夫妻倆日夜相伴,一刻也不能分離。
她很喜歡他,經常話說不到兩句就會親上來。
他也享受這樣的親密,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與此同時,他依然在觀察她,分析她的一舉一動。
越是瞭解,就越是為她心折。
也許這是一樁天賜的姻緣,她就是他命中註定的主人。
二十歲那年,夫妻倆都做了官。
此時朝政越來越**,因此他們離開洛陽,去了東郡。
在那裡,他親眼見到了天下百姓的痛苦,聽見了曠野中如泣如訴的歌聲。
那聲音是振聾發聵的,可是朝中的重臣卻充耳不聞,依舊在爭權奪利。
所幸還有一個人聽見了。
她在那裡駐足了很久,雖然什麼也冇說,但眼中滿是沉痛。
從那時起,他便認定了她。
後來又發生了許多事,黃巾起義、董卓廢帝……
整個大漢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百姓的涕泣之聲。
他決心輔佐她匡扶漢室,還天下以太平。
為了幫助她掃滅群雄,他舉薦了一位又一位軍師。
從此以後,她領兵在外,而他則負責坐鎮後方。
吏治、賦稅、豪強……
這些問題他一一梳理,讓原本凋敝的民生煥發新的生機,也為她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每當她出征,他總能在後方輸送源源不斷的糧草和錢財,供應軍隊的開支。
她在信裡誇讚他,說他是她的蕭何。
仗打起來往往要數月,夫妻倆長時間見不到,因此每一封信他都珍藏了起來,隻要想她就拿出來看一看。
有一次她實在去得太久了,他就把信放在枕頭下麵,希望能夢見她。
這個方法很有用,所以他後來經常這麼做。
就這麼盼了又盼,她終於凱旋而歸,與他團聚。
這對於他來說就是最開心的事。
然後過了幾個月,她又再次出征,他繼續思念著她。
周而複始,循環往複……
就這樣過了七年,有一天她回來的時候,說給他帶了禮物。
她滿心歡喜地讓下人把禮物拿來,然後啪的一聲毀於一旦。
她很憤怒,想要興師問罪,但緊接著又沉默了。
他就在一旁,觀察著她的每一個表情。
這些年來他一直都是這樣,即使愛她,也從未放棄過對她的觀察。
他每時每刻都在審視她,看她是否是他所期待的明主。
好在她從未讓他失望過,每一次的表現都更加堅定了他的選擇。
他看見她慢慢消散了怒火,露出悲天憫人之色。
這在亂世之中是何其可貴,天下的諸侯哪一個不是視民如草芥她原諒了那個下人,還說會憐憫天下人。
那一刻,他的心被她徹底折服了。
如果世上還有一個人可以解救蒼生,那一定就是她!
為了早日結束亂世,他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心血,幾乎冇有一日空閒。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們生活安定,與其他地方天差地彆。
與此同時,她也不斷向外征戰,一點點將四分五裂的大漢拚了回來。
百姓們說,她行軍的時候避開了農田。
士兵們說,她寬恕了那個射了她一箭的人。……
他從千萬人的口中再一次認識了她。
所有人都在告訴他,她就是他理想中的明主。
他為此而歡欣雀躍,恨不能為她傾儘所有。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醒了。
他意識到她做這麼多事是為了給他看的。
她在向他證明,她才應該是天下之主。
在意識到這一點時,他的世界崩塌了。
他不敢相信,可是往日的種種,卻無一不驗證了他的猜想。
他一心想匡扶漢室,而她想的卻是取代漢室。
究竟從什麼時候起,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開始不斷地回憶,然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她從一開始就冇有想過匡扶漢室。
他們從來都是兩條道路上的人,一切的一切隻是他一廂情願。
他錯誤地把興複漢室的希望寄托在了她身上。
那麼他又該如何抉擇呢?阻止她嗎?
他想起了這一路走來她所做過的一切。
仁德、寬容、聰慧、果決……
她擁有一切明君所應該擁有的品質。
漢室早已腐朽,就像是被蛀蟲咬過,散發著黴味的大廈。
而她卻像是冉冉升起的驕陽,光輝燦爛。
若是由她來創造一個新的天下,必定會是一個河清海晏的盛世。
他在心中叩問了自己一千次,一萬次。
天下太平,萬家歡樂,這不正是你希望的嗎?
可是他卻無法拋棄養育了自己的大漢。
靠著漢室的恩德,荀氏才成為潁川第一世家,他也纔有了今日。
他食過漢祿,受過漢恩,沐浴過漢室的榮光,又怎麼能背叛漢室昔日的黃巾軍全部都是被欺壓的百姓,從未感受過大漢的恩德,他們可以憤怒,可以對漢室拔刀相向。可是他不能。
但他也無法忽視天下萬民的痛苦,那一聲聲哭泣,震耳欲聾。
與此同時,搖搖欲墜的漢室也嘎吱作響,向他發出了哀鳴聲。
一邊是百姓,一邊是漢室,他進退兩難,不知道該怎麼選。
於是在那個冬天,他病了。
巨大的痛苦包裹了他,日夜煎熬著他的心,令他的病越來越嚴重。
他甚至希望就此死去,就可以不必再選。
可她偏偏不許,偏偏要牢牢抓住他的心。
那段日子,她一直親自照顧他,公務全都搬到臥房處理。
每次他一咳嗽,她就會心疼得不得了,立刻放下手上的事來看他。
到了晚上,他咳嗽個不停,無法安寢。
她伴著他,輕撫他的背部,哄他入睡。
漸漸地,她困了,手上的動作慢了下來。
但隻要他一咳嗽,她就又繼續輕撫他的背,半夢半醒地安撫他。
那隻溫柔的手充滿了愛意,一點點揉碎他的猶疑,讓他做出了選擇。
隻有讓她成為天下之主,那纔是正確的道路。
他決定幫助她,實現她心中宏願。
如此纔算全了君臣之義,夫妻之情。
而等到終於實現的那一天,他的使命也就結束了。
他不會允許自己踩著漢室的廢墟,在新朝位高權重。
那對於他來說是無法忍受的汙點。
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毀其節。
————————荀彧的結局是註定的,如果改掉,這個人物根本就冇有深度,失去了靈魂的他也將不再是他我知道讀者想看什麼,但我不會為了滿足任何人的願望而去寫,我隻迴應自己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