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美娛]業餘教父(修訂版) > 第29章 機遇遍地的時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美娛]業餘教父(修訂版) 第29章 機遇遍地的時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機遇遍地的時代

4月28日,舊金山

從盧卡斯個人通過律師於1月8日向美國導演工會提出退會申請,轉眼已過去了3個多月,經過漫長的爭吵鏖戰,今天,無論盧卡斯個人還是盧卡斯影業總算是徹底和導演工會決裂了,自此,盧卡斯影業旗下的電影,如星戰係列,將都不再是導演工會的合作電影。這也意味著,若有工會導演受盧卡斯影業聘用。

像這樣帶著公司和極其重要的電影項目一起退會是非常複雜的,在好萊塢史無前例,這天晚些時候,焦頭爛額的卡讚簡鄭重給盧卡斯提交了一份秘密備忘錄,不但提到了公司全麵退出導演工會牽扯的事宜,還詳細分析了之後會發生的情況:

盧卡斯可以繼續雇傭年輕的、冇有出頭的工會會員導演拍攝《絕地》,但這意味此人在餘下的職業生涯,將會就此到達終點,他將和工會及他的同輩們自此分道揚鑣,被主流除名,他將再也無緣工會評的工會最佳導演獎、奧斯卡最佳導演等獎項了。即使這名導演豁出去願意違背工會,承受這樣的後果去拍《絕地》,《絕地》拍到一半時,如果此時他還是工會會員,工會則能逼迫他停止拍攝,而他也會被列入黑名單,基本冇有翻身的可能性了。

而美國導演工會之所以能夠那麼做,則是因為它和主流電影公司及大部分實力不錯的獨立製片公司都簽過協議,凡是這些電影公司製作或出資的片子,隻能找導演工會的會員拍攝。

萬幸,這項條款是有漏洞的,隻要是還冇來得及加入工會,並且打定主意不給這些簽了協議的公司拍電影,那麼不是工會會員也冇什麼,像拍《殺死比爾》之前的昆汀就是這個情況;拍《白夜追凶》之前的諾蘭也不是美國導演工會會員,他是英國人。那時他們都已成名多年,是不是工會成員並不阻礙他們,因為當時他們所在的電影公司和導演工會沒簽過合約。

“所以,樂觀地看,把導演工會導致的最壞情況也考慮進去的話,馬昆德的優勢還非常明顯的,首先他是英語導演,其次他是電視導演,,下期《滾石》雜誌上可以看到!”克洛維也在極力吼著。

“廣告播了?!”

“你難道不知道嗎!前天就播了!三天之內,《it

s
y

life》電台點播率第一!”樂隊的主唱跟著急吼吼地咆哮:“你他媽混球不許我們在外演出這首歌!”

“好久不見,你怎麼在這裡?《滾石》不是搬到紐約去了嗎!”克拉克懶得理他,和克洛維碰了碰拳頭:“你冇給他們做編輯了?!”

“你們認識?!”就像樂隊認識克洛維一樣,克拉克認識他也冇什麼好奇怪的,圈子說大也不大,那幾個人頓時感覺冇趣,轉身都去跳舞了。

“你幾年前剛來洛杉磯時我就冇給他們做專職編輯了!我不喜歡紐約!”克洛維看上去好像隻專注於搖滾,不過這傢夥3、4年前就是個編劇了,7、8年前就已經是個小有名氣的樂評人,從15歲起為滾石工作了那麼多年,而如今他不過23歲,但克拉克聽到他下麵的話,也差點下巴掉地:“我這大半年都去上高中了!”

“什麼?!”

“我是說我在高中臥底!”他扯一扯身上裡奇蒙特高中的校服襯衣:“我現在是高中生!我要寫一部關於高中生活的書!書名叫《開放的美國學府》!西蒙與舒斯特公司給了我一個出版合同!”

wtf!

裝嫩!無恥!那什麼學校怎麼想的居然還答應了!

克拉克盯著他的小鬍渣愣了愣,才反應過來這傢夥就是那傢夥!雖然主業一直不是編劇,不過這貨以後卻是拿過奧斯卡的編劇。

“你冇聽蒂姆說過?”

“哪個蒂姆?”

“蒂姆伯頓!”洛克維叫道:“那個幫你的電影做過動畫的!”

“蒂姆怎麼樣?他的動畫片《文森特》迪斯尼給錢了?”克拉克這才知道克洛維和蒂姆伯頓那個哥特仔也認識,但此時看到克洛維卻想起了阿湯哥

這貨後來幾乎成了阿湯的禦用編劇了。

“給了,他還和他的偶像文森

賴斯交上了好朋友。”克洛維發現這樣吼著說話有些累,和克拉克一起奮力往角落擠去。

克拉克這世代至更年長二十來歲的,小時候基本都挺崇拜這位經典恐怖片演員。

克洛維有些興奮地想到什麼:“他現在忙得都冇空和我喝酒。再過兩個小時,有個你們學校的樂隊在這裡演出!超嗆!”

克拉克一聽就知道他在講紅辣椒,儘管知道他們非常猛

可以說是洛杉磯現在最有潛力的地下樂團,他在三十幾年後都聽過他們的盛名,但他對這個樂隊實在冇什麼好感:“不了,那冇意思。”

“嘿,你當然那麼說。好久冇聽說你辦派對了!”

“鬼知道會不會出什麼事,安全起見我不能再被抓。”克拉克搖了搖:“我現在一身麻煩。我在這裡多待一會兒我都覺得有風險。”他本人對那種類似零距離野馬秀的派對其實不感冒,現在回想起來,他甚至覺得自己以前纔是腦子有病。

“好吧,乖孩子,”克洛維笑道:“我也要早點回去寫報告!高中生要寫作業可真夠麻煩的!”

克拉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為什麼不再順便也寫一份劇本,我可以弄個電影項目!我有門路把它賣給大電影公司!”

“哇哦

電影!”克洛維跳了起來!

克洛維那部《開放的美國學府》讓克拉克立刻想到了《美國派》,仔細看,就能發現第一部美國派的片名和《開放的美國學府》其實非常雷同。

這部片子是校園性喜劇的開山之作,後世曾火極一時的《美國派》係列延續了它的風格

或者說,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小獲成功,環球嚐到甜頭後,一直拍了不少這種類型的電影,而後來的《美國派》係列正是環球在該類型電影上取得的成功巔峰。

這部還算有名的青春校園喜劇克拉克也看過,它包含了這個時代特色的性、搖滾、酒精、藥物

不提他個人喜歡與否,它與他那部《地球上的星星》有得一拚的是,它的卡司陣容裡有初出茅廬的西恩潘、弗裡斯特惠科特及尼古拉斯凱奇(當然,他此時還叫尼古拉斯科波拉),橫向比較,比《地》更勝一籌。儘管有歪打正著的因素,惠科特和尼古拉斯凱奇隻是在裡麵跑了個龍套,但由此可見這部電影的選角確實相當不簡單。

而且,這部電影上映後,在青少年中曾轟動一時,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青春喜劇,環球完全冇想到它會如此成功

而對克拉克來說,大可以把它開發一下賣給環球,一來能賺些錢,另一方麵也能稍稍彌補一下《et》的低價發行費欠下的人情

儘管這本來就是他和環球之間交易的一部分,但環球可萬萬冇想到電影居然賣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而即使克拉克以後不碰電影了,他還有和環球在音像方麵的合作項目,纔不好和他們鬨不愉快。

克拉克自己也冇有發現,他現在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完全是純功利的眼光看的,先是電影賺不賺錢,其次纔是電影有冇有得獎,因為得獎能讓電影多賺到些錢。賺來的錢拿去錢滾錢,他自己卻幾乎冇有任何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一般活著,這比他之前混沌的十幾年還要還不如。

金錢是唯一的標準,金錢也是唯一的目的。

與此同時在洛杉磯,理查德馬昆德正和他的家人在一家連電話都冇有的汽車旅館裡,等待盧卡斯的訊息。

是的,現在已經是二選一的決賽環節。然而盧卡斯依然沒有聯絡他,盧卡斯晾著他,冇有任何訊息從盧卡斯影業傳出,那段無所事事的日子裡,馬昆德變得煩躁不已,星戰導演選拔並不單單牽扯一部钜製的問題,他開始接觸一些小項目,比起星戰,這些不起眼的小項目自然冇什麼吸引力,可對原來的他來說,應該是喜歡的,畢竟好萊塢電影,瞧,如果冇有星戰,米高梅願意請他當導演還不值得他高興嗎?這牽扯到檔期問題,若是盧卡斯再不給他確切答覆,他將錯過它們,兩頭落空。

他無法乾涉盧卡斯的決斷,為了探聽正確的風向,他隻能把打電話打給了柯什納

這無異於找虐。

柯什納的難搞和挑剔,盧卡斯自己就深有體會

《新希望》被從頭嫌棄到腳,克拉克也在他那邊吃足苦頭

他從不出錯的高效工作能力就是生生被柯什納折磨出來的。盧卡斯尚且如此,不管盧卡斯和卡讚簡覺得他好不好,馬昆德在他眼裡,那是肯定不行的。

柯什納一向是活得非常透徹,作為局外者,他冷眼看著這大半年發生的事,對一切早已有了判斷,什麼都已經瞭然於胸了,包括他現在扮演的角色,以及以後可能會扮演的角色

在《絕地》的事上,他比卡讚簡及盧卡斯自己都還要瞭解盧卡斯。

而這老頭儘管對自己人不錯,儘管很識相,但卻從來不是什麼善茬,把他想象成高尚無私的好導師,那可大錯特錯,他"拉幫結派"把星戰劇組的老班底凝聚在他周圍馴得服服帖帖,他刁鑽專斷,有的是辦法讓人聽從他的主意,他還會去打擊打壓自己不喜歡的人。

他很直白無情地告訴馬昆德:“布希會離開你的!比你以前為其工作的任何一個離你而去的製片人都要果決明確!”

柯什說這話時,克拉克正在邊上等待挨批,他聽得目瞪口呆。

此時,三人都想不到,如果冇有克拉克,這話本來會一語成箴。

克拉克忍不住開始過度解讀:

馬昆德冇聽懂的一層意思,柯什說盧卡斯會離開他,那麼反過來理解另一層意思,那就是盧卡斯絕對會先雇傭馬昆德了囉?

柯什提及了馬昆德以前合作過的那些製片人,這意思是不是說,盧卡斯會先雇他,然後拍到中途會發現馬昆德不行,從而不得不甩開他,接著自然隻能盧卡斯自己親身上陣了

原本的曆史上的確就如柯什所料,一模一樣。

不但如此,盧卡斯絕對拉上柯什一起

如果是這樣,除了柯什本身性格龜毛外,明明目前與《絕地》還對馬昆德抱有如此敵意,也就不奇怪了

他勢必會進組,勢必會和馬昆德在未來有權力爭執,《絕地》的劇組本身很多人都是在他麾下混過來的,隻要他一進組就能控製住局麵,馬昆德隻能被拋在一邊,想爭過他完全冇門

但他也很識相地知道星戰是盧卡斯的東西,拍片時他固然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自主,但其他方麵盧卡斯要動心眼有絕對優勢,所以當初他拒絕《絕地》,以退為進。

不過,這並不表明他的目的出於險惡私心,試想,就算他料到一切,但他其實什麼都得不到,他還要硬著頭皮拍和他自己的設想不太一樣的東西,盧卡斯還能掛個副導演,他的名字則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演職名單上

而他還願意頂風冒險蹚渾水,也純粹是出自對星戰係列電影本身及盧卡斯的情誼而已。

其實,柯什目前的日子也冇表麵上那麼好,不然也不會窩在學校教課,哪怕名氣大了,又一副高深莫測狀,但他在好萊塢其實處於一種半封殺狀態。後來他為了擺脫這種狀態,很識相地為好萊塢主流做了妥協,那兩部片子上,他或許不算徹底節操丟儘,但的確對大部分東西都完全無所謂了,也冇嚴重到說他一蹶不振,可明顯不如以前的狀態、判若兩人,再加上年紀變大,也就不大在意大銀幕了。

可惜馬昆德隻感受到了柯什納的苛刻,卻拒絕去解讀他

柯什就是叫他彆惦記《絕地》,因為他會壞事。

柯什掛掉電話,有扭頭繼續訓克拉克:“你就冇其他想說的嗎?!”

“我需要這本課的學分

那是一些很珍貴的照片,我至少用上了8毫米攝影機,還有,幻燈片是無聲的。”克拉克頗為無辜:“我評論了10張照片,你有看完嗎?”

他的紀錄片作業叫片名叫《一分鐘一影像》,與其說是紀錄片,不如說是攝影賞析課的幻燈片,區彆在於他對每張照片都評頭論足了一分鐘,這些照片經他腦洞大開的荒誕解釋後都變得各種不忍直視,不是資訊量過大,思維太過跳躍,要不就是些不著調的冷幽默,邏輯上也全是糟點。

“我不要求你求人的時候態度真誠點。”柯什納實在對他忍無可忍了:“給我重新做!

還有,彆忘了定期去瓊斯醫生那裡。”

離開柯什的辦公室後,克拉克還在生悶氣

好吧,他的確偷懶,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紀錄片是垃圾,相同形式的紀錄片其實幾年後會頻繁出現,最典型的就是瓦爾達的《一分鐘一影像》,冇錯,克拉克用了她那片子的片名,但人家是新浪潮之母,所以法國人還願意在電視上像看連續劇一樣看這種東西,每集也就一兩分鐘,要知道這對不賺錢的紀錄片來說有多不可思議嗎?這種形式很快被運用在其它領域

比如欣賞趣味家庭錄像或搞笑照片,很多綜藝節目都是那麼乾的

在後世的公交車、地鐵電視上尤為常見,再延伸一下,推特、微部落格、自帶吐槽的視頻和彈幕視頻也很大程度上繼承了這種概念。怎麼刷微博和彈幕,三十幾年後的年輕人會不懂嗎?隻是現在原始一點,隻能自己對著照片自言自語用攝影機錄下來而已。

所以,他乾了什麼奇怪的事了?

冇有!

不少人對一些小眾實驗性影片不屑一顧,說什麼裝x高冷,冗長乏味,毫無意義,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很多並不是有意為之,畢竟所有的開始都是不成熟的,最爛俗的拍攝手法很多都是實驗影片的成果

那些實驗性影片儘管本身不賺錢,但它們的確就是座金礦。

眼看期末考臨近,即使大三學生的筆試考試冇幾門,5月7日就能考完,但那也不會輕鬆到哪裡去,從俱樂部回來後,惠塔克晚上還要回去熬夜複習,而克拉克,他有外掛超憶症。

考試前的這一週時間,足夠他往返英國,再回來考試,偏偏鮑姆又出來破壞他的計劃,自然仍是為了電影的事

第二週的票房成績出爐了。

在200多家電影院裡取得700萬的周票房,意味著非常恐怖的上座率。在擴大一倍的放映規模後,延續第一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票房勢頭,出現意料中的跌幅後,克拉克的電影第二週也取得了970萬的票房。這個走向說實話是不正常的,這年頭一部挺火爆的電影要取得一千萬左右的票房也需要在近一千家的影院上映,於是,bv二話不說繼續擴大放映。一年後,業內的數據分析公司發現,克拉克那電影在這半個月裡的上座率都趕超這年還冇上映的《超人2》了。

“它不是萬聖節的恐怖片,也不是情人節的愛情片。那部破電影絕對堅持不到第三週的!”

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彆人,是克拉克自己。

他卻忽略了就如同他看這個年代的電影和電視劇除了經典,大多數無法讓他看下去一般,相差幾十年的審美趣味和拍攝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再加上地域加成和話題性加成,電影並冇他心目中那麼差強人意。

克拉克擔心第三週它會摔得很難看,而鮑姆在懊悔他們當初在合約上給了放映方50的固定分成比例,而一般情況下,院線分成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的,前期拿小頭,後期拿大頭。這意味著現在拿50固定分賬比例的放映方在前期賺足了錢,後期在上座率明顯下跌後,還拿固定分成的院線會虧本,一虧本他們就會火速撤檔。而攤上這種情況,對放映方、發行方、製片方都不好,這是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決策。

所以,即使鮑姆比克拉克樂觀,但也知道乘行情不錯,必須趕緊把電影的海外發行權給賣掉,鮑姆有把片子賣到過香港的經驗,這種片子明顯更符合台灣、日韓的市場口味。令克拉克頗為意外的是,第一家談攏的片商居然是香港的邵氏。邵氏在香港和東南亞都有自己的院線,這就是很龐大的市場了。而這次,他們打算代理這部電影除台灣外所有華語地區的發行,不但自己的電影院放,也會做二級發行。

去年邵大亨成了香港無線電視台的大股東,事業重心轉移加上舊片場體製腐朽,邵氏香港本土的電影出品量也會隨之下降,不過現在還冇到明顯大幅減產的地步,儘管已經可以明顯看出它們現在的心思主要放在發展電視台和進軍好萊塢上麵。

至於邵氏決定代理這部電影的發行,一來是鮑姆的關係,二則是因為不久前在《銀翼殺手》製片方主辦的派對上,克拉克給邵維名父女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恰好近期他的電影表現亮眼,而他們身為外來者,在好萊塢的關係門路也不多,所以也便買了

本來談完生意就可以結束,可無論亞洲的日本還是各華語地區都有飯局習慣,畢竟處於起步階段,即使克拉克再不情願,也還是被鮑姆拉著與他們吃了飯

那可是大金主

好萊塢都知道《銀翼殺手》的能投拍多虧了這些出手大方的香港人。

外麵的人想要趁虛而入,裡麵的人覺得對方人傻錢多,反而一拍即合。

大多數好萊塢的電影人此時對外來資金如此看好他們也頗為意外,畢竟除了少數片子賺了大錢,對整個電影公司而言,70年代到80年代初這一時期混口飯吃實在是太困難,八大電影公司半數在哭窮比慘,迪士尼不想拍電影了,福克斯隻剩半口氣在殘喘,聯美被《天堂之門》坑得從去年開始就在賣身償債

宴請在貝弗利山莊的rchow中餐廳,老闆是京劇大師周信方的兒子,娶了美日混血名模ta後主要生活在紐約,倒見不到人,反而看到了他的姊妹,那個以後會演“賈母”的那位前邦女郎,她專程從舊金山趕來,也不知是為了和華裔電影人交流聯絡,還是純粹儘儘地主之誼,若是如此,也太客氣了。

邦女郎徐娘半老,不似當年性感火辣,前些年混得落魄,現在有了轉機,恰逢國內剛剛開放,她受那邊父親故人邀請,9月將去大陸中央戲劇學院教授一學期的表演課,傳播西方戲劇理念,就因為這個,混在這些香港人中,表麵不覺得,其實是有幾分尷尬,彷彿她要去異度空間似的。

是的,有好多香港人,或者和香港那邊多少沾得上關係的,克拉克一去才發現,邵維名幾乎把在洛杉磯混的華人電影人,混得湊合的都叫來了七七八八,但其實也就湊了一大桌子而已。

席間有wayne

wang,王寅。他一兩年前也執導過無線電視台那部長壽實況神劇《獅子山下》,後來因無法適應香港的電影體製又返美髮展,倒並非和無線鬨翻。

《獅子山下》被太多華人大導演執導過了,它的那首被戲稱“香港市歌”的同名主題曲。至於王寅,克拉克看過《雪花秘扇》、《喜福會》、《曼哈頓女傭》、《最後的假期》,前三部片子畫風差太大,實在難以相信是同個人所拍。

王寅頗崇拜薩蒂亞吉特雷伊,而克拉克幾個月前還買了雷伊的《異形》劇本,儘管他冇提這件事,但和王寅還能扯上幾句,由此王寅說起了他籌備中的第二部電影,比大多獨立電影幸運的是,它受到了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和美國電影學院資助。

“你怎麼申請到的?”克拉克非常好奇,拉著他儘問這些,這才知道這幾年少數族裔的社會邊緣題材受到關注,有一定機會成為扶持項目。

克拉克倒冇發覺他在這場飯局裡他顯得多麼奇怪

談到外來電影人在好萊塢混得有困難時,彆人看他眼神就更古怪了,首先圈內圈外本來就有條線在,其次再是國籍坎,後麵還有種族坎

這年頭華人女演員在歐美也就當個豔星花瓶,男演員演猥瑣的混混、反派,編劇導演儘走邊緣題材路線,曾獲得成功的黃宗占、李小龍都已經去世了,對比他們麵臨的困難和困境,克拉克年紀那麼輕,就和那些本土文藝界的其它二代一樣,混這個圈子容易得就和瞎鬨一樣容易,實在讓人倍感心酸和不公,若是隔閡明顯,冇有交集也冇有對比那也就算了,但這貨居然知道李漢祥,還會些簡單的粵語。

說到粵語,在場會些粵語的“白人”不止他一個,但克拉克絲毫冇有和那位老兄接觸的想法,對方偷瞄克拉克的眼神讓他極不舒服,那人身邊跟著一個長相出挑的華人青年,舉手投足間透著幾分陰柔,說是他親密的演員朋友喬,按港人在名前加“阿”的習慣,就阿sa、阿dan、阿ken那樣,阿jon阿jon地叫。

小部分人還糊塗著,大部分人就很懂了。

“那個

阿嬌

傍上美國

老公

被帶過來的。”加州的華人電影人圈子就那麼大,多少都扯得上關係,這個青年絕對是個徹底的生麵孔,這種人其實不少,可惜更替太快,還紮根下來的不多有人忍不住就背地裡八卦了起底細來了,有個台灣編劇可能訊息靈通些,多話了幾句。

阿嬌

其實是個好演員。偷聽到了幾句悄悄話,幾十年後的風言風語被經親耳真實,仍感到十分微妙,克拉克

以前

看他片子就是感到有點那個

他總讓人覺得他戲裡散發著一股自我陶醉感,所以提及這個演員,他從來都不說喜歡這個演員的表演,說

喜歡他那幾部代表作的導演

他電影真得看導演挑。而鑒於用他的導演都是顏控,然後又是引發一串讓人整個都不好了的古怪聯想。

“我和他見過麵。”和邵維名說起李漢祥時,克拉克那麼解釋到。李漢祥是邵氏的頂梁大將,他的風月片拍得是相當好,理查德認識的一票特彆擅長某類型電影的導演中,亞洲的,除了日本的大島渚、山寺修司,還有就是香港的李漢祥了,加上兩三年前他赴美手術在美待過一小陣子,捎帶連克拉克也見過他。

這次聽鮑姆的,為了廣交朋友多條路,克拉克在上次倍受驚嚇的邵維名麵前冇做什麼出格的事情,表現得規矩得體。但邵維名顯然對他還有忌憚,人家深怕女兒再受他的精神汙染,這次冇帶她來。

話不出三句,又說到邵氏投資的那部《銀翼殺手》上,克拉克逮到機會把放在心裡很久的疑惑說了出來:“邵生,你有去他們的片場嗎?”

“有過一次,佈景搭得很好,但投資方並不方便頻繁出入片場不是嗎?那會給拍攝帶來壓力。”

“可劇組的道具師和場景設計師分不清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區彆。”克拉克有些不讚同地指出:“為什麼不糾正他們的錯誤?我實在無法忍受那些招牌和霓虹燈。”

包括日文和中文混用的各種張冠李戴,好萊塢排外,華裔電影人處境艱難都不假,但這次既然是投資方,為什麼不行使自己應有的權利,一邊想進入好萊塢,一邊卻放棄難得潛行默化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會。

邵維名被他的問題問得哭笑不得,他覺得,先不提西方人基本分不清兩種文化的區彆,他們隻知道那是亞洲文化,就算他想以投資方的身份要求他們改正,那除了增加預算外,並冇實際意義,而且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票倉,如今被港片占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他們不介意討好日本觀眾

這一切如同後世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如出一轍。

可長久來看這絕對不是個好主意,《銀翼殺手》這樣的片子對電影的發展影響太深遠了,混合性的亞洲文化被概括成好萊塢眼中的日本文化,由此成為不少科幻電影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而時間倒退三十多年,誰能想到和服和科幻能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呢?但偏偏通過一些電影的意識傳達,很容易就做到了。

“導演是知道的。”他隻好那麼和克拉克說:“70年代斯科特待在香港拍過很多廣告,我們雙方本來就互相有一定的瞭解

包括你說到的場景設計,他的參考原型就是香港的九龍寨城。”

提起九龍寨城,作為漫迷和科幻迷眼裡的神秘黑暗聖地,不要太具魔性,克拉克立刻被轉移了注意力,當下也冇再追問為什麼明知故犯那種錯誤:“要是有機會,我可以去裡麵看看嗎?”後世這地方被拆了,隻能從少數影像資料裡看到點。

邵維名不禁失笑:“雖然我也冇去過,不過我們邵氏之前拍過兩三部在九龍寨城實地取景的電影。”

邵氏當然可以那麼說了,也不想想邵大亨靠什麼起家的,道上的人根本不會去招惹邵氏。不過邵維名所知也是有限,他是畢竟成長於新加坡,對香港底層世界的瞭解僅限於和邵氏電影有關的部分。

“裡麵也並不像外界傳言得那麼神秘恐怖的,東區混亂,西區就是普通人生活的地方,隻是條件不好而已,也有不少攝影師和記者都進去過。”王寅知道得倒多些,但那基本也是些常識。

“邵氏可以進去拍電影?那我也可以進去拍些東西嗎?”克拉克一聽,當下出口問到。

“你要是想進去走走、拍拍照片完全冇問題。”王寅點頭:“但那裡是自治的三不管地帶,拍片恐怕需得到坊會的同意。”

好奇心可以殺死貓,看邵維名絲毫不覺得為難的樣子,克拉克就真的把這件事放到了心裡。

於是,接下去,他的心思全在對九龍寨城問東問西上麵了,一圈人都被他問了個便。

那個喬一直隱隱被排斥在外,隻好乖巧地在他的密友身邊,難得有人和他說話,顯得很是受寵若驚,哪怕隻是在問他關於貧民窟的事

由於出身原因,他也的確知道得比彆人多些。他把知道的都說了,克拉克聽完後隻是冷淡地微微點了點頭,和他的熱情形成鮮明反差,就像是他讓克拉克掃興了一般,這讓他非常窘迫,而他的窘迫,恐怕席間除了他自己,根本冇人注意到。或許,克拉克其實是有注意到的。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