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三國]陛下何故謀反 > 第41章 龍潛於淵22【VIP】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陛下何故謀反 第41章 龍潛於淵22【VIP】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龍潛於淵22【】

因為常年無人打掃,

陳留王府顯得破敗不堪,房前屋後早已是一片荒蕪。

荒是荒了點,好在收拾收拾還能住。

時間有些趕,

陳泰帶著人隻將後院收拾出來,讓後宮女眷先有個落腳的地方。

將領和手底下的士兵也好安頓,他們不怎麼挑剔,

隻要有個遮雨的屋簷就行。呂布和手底下將領常年征戰,行軍條件艱苦,

露宿荒野是常有的事,現在還有個屋簷已經很滿足了。

比較難的是那群王公大臣,

冇吃過什麼苦頭,

一時間難以接受。

劉謝為了很好地堵上他們的嘴,

提前預判,在前院和他們一起過夜。

天子都自降身份了,他們就算再有怨言,

也隻能憋在心裡。

一群人就這樣將就了一晚。到了第二天,

底下人馬不停蹄收拾起王府,除草的除草,

掃灰的掃灰,

修屋頂的修屋頂,一切井然有序進行著。

王府雖大,

有專門給幕僚準備的客房,

但要容下一眾朝臣十分有難度。

為了給剩下的人找個容身之所,劉謝歎了口氣,然後把魔抓伸向了當地豪強。

雖說強龍不壓地頭蛇,

但是劉謝帶呂布了。

劉謝采用的是先禮後兵的策略,先讓幾個大臣出麵和豪強們談談,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遇到困難了,剛好你們手裡有好多房子,朝廷打算征用一下。但也不白用你們的,朝廷會給你們些補償。’

但豪強是不肯做這個虧本買賣的,找了一堆藉口搪塞,然後人就關門送客。

對於豪強們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是在劉謝預料之內的,要讓這些人吐出點東西來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劉謝歎息搖頭,看了看一旁坐著的呂布,“溫侯啊,你替朕走一趟吧。”

“是。”呂布領命正打算退出去。

“等等。”劉謝又叫住了呂布,“多帶點兵,記住萬不可使其受到驚嚇啊。”

呂布似懂非懂,點點頭退了出去。

人走後,陳泰有些擔心道,“陛下,您說溫侯能領會您的意思嗎?”他觀呂布神色,似乎並未領悟到精髓啊……

劉謝倒是一臉輕鬆,“放心,溫侯不懂他手底下的人總是懂的。”

呂布雖然遲鈍,但張遼可是個妙人。張遼辦事,她向來放心。

事情和她料的差不多,呂布得了命令就琢磨劉協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多帶些兵又不能驚擾’?

這分明就是兩個自相矛盾的要求,兵帶的多誰看了那陣仗不畏懼?不能驚擾他們又如何多帶兵?

張遼點好兵後前來找呂布,就看見對方一臉糾結,作為下屬,理應為上級分憂,於是便問道,

“將軍為何憂慮?”

“唉。”呂布冇精打采看了眼張遼,“不瞞文遠,某是在為陛下交托之事苦惱。”於是便把劉協吩咐的事情竹筒倒豆子般告訴了張遼。

張遼聞言,立馬領悟劉協真正意圖,斟酌道,“末將以為,陛下的意思,是讓我等起威懾之作用,務必讓那些豪強同意。”

呂布仔細一回味,覺得張遼說得確實有道理,“哎呀,原來是這個意思!”呂布恍然大悟,隨後又一拍腦門,“既是如此,陛下為何不直說,非要拐彎抹角呢?”

幸苦今天遇到了張遼,要是冇遇到,他就這麼去了,豈不是要壞事?

這個問題,張遼一時不知道該如何給呂布解釋其中門道,畢竟辦的事不好拿到明麵上來說,皇帝也是要維護麵子的。

於是隻能乾巴巴給呂布解釋道,“陛下這麼說總是有他的用意,我等如今領會,隻管照做。”

呂布十分肯定點頭,隨後便帶著張遼還有一眾士兵出發。

當那些豪強十分不情願打開門時,差點被這陣仗嚇了一跳,隻見大門外站著烏壓壓一片士兵,領頭的兩個看起來凶神惡煞,十分不好說話的樣子。

隨即他們的態度比起之前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客客氣氣將呂布和張遼迎進了府邸,見了家主。

這家家主也是見過些世麵的,但看到一身煞氣的呂布時,還是不免有些腿軟。

呂布是個直腸子,開門見山說明瞭來意,然後等著對方的下文。

家住精明的眼珠子轉得飛快,隨後陪著笑臉道,“將軍有所不知,這些年天災連連,小的日子也難熬。按理說朝廷有難,我等應義不容辭,奈何實力有限,小人空餘拳拳愛國之心……”

家主發自肺腑般說起了長篇大論,試圖打發走呂布和張遼。

但呂布可不管那麼多,隻覺得眼前這人好不痛快,跟他扯東扯西大

不耐煩的他將在桌案上,脆弱的桌案應聲碎成兩半。

呂布怒目瞪著這家家主,“汝且告這些有的冇的?”

呂布發怒,縱使是久經沙場的將軍也忌憚,更莫說這個家主了。

他有種預感,要是今天他不同意,呂布真的會一戟將他捅個對穿。他害怕地吞嚥口水,說話也有些結巴,

“借、借。”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呂布也懶得廢話,帶著張遼就去了下一家。

呂布出馬不到半日,就將事情全部辦妥,這下剩下的那些大臣也算有個落腳的地方。

劉謝心情頓感舒暢,總算解決好了吃住問題。

但接下來還有另外一個亟需解決的事情,那便是官員的調動問題。

朝廷官員跑了一半,很多職位空缺,活都堆了一大堆。

現在把誰放在什麼位置上,是一個問題。

她現在的人纔來源除了太學便是剩下官員推舉的孝廉。

從太學裡選人,她剛好可以從中提拔王莽還有法去正,但遠遠不夠。

但舉孝廉這個東西吧,現在就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舉孝廉,就是由官員推舉各州郡人才,至於推舉標準是什麼呢?兩個,一個是孝順,另一個是廉潔。

是的,選官不看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隻看品行。這也是為什麼王莽這種傢夥最後都能走上權力巔峰的原因之一。

如果推選的人真的有品行那劉謝也捏著鼻子認了,但舉孝廉製度經過百年發展到如今,已經變得**不堪,如今被舉為孝廉者,作秀之人占多數。

一句話——就是裝。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無外乎‘孔融讓梨’了,孔融出身孔氏大族,家裡有權有勢,難道家裡連買一個多的梨的錢都冇有嗎?

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數,而就這麼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家中小事,為何會全天下人都知道?其中不乏孔氏家族的宣傳。

而之後,孔融自然被成功舉為孝廉。

如此種種,簡直不敢細想。

到她這,舉孝廉已然成為那些世家大族把持上層政治資源的手段。

而她想要選拔出真正的人才,首先就得打破知識的壟斷,而要打破知識的壟斷,就得讓知識傳播方式變得簡單,要想讓其變得簡單,就得普及造紙術……

而要讓平民願意來讀書,首先得讓他們先吃飽飯,要讓他們吃飽飯,就得發展生產、平息戰亂……

劉謝越想越絕望,腦子已經開始痛起來了。

要把這一切都乾完,少說也得好幾十年,等到那時候,她的大漢早亡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她可是開了掛的女人!

知道曆史的好處之一,她知道哪些是人才,可以無比精準將他們全部挖過來,為她所用。

她現在完全可以寫個賢才令,發往各個州郡,讓這些人前來雒陽。

但是人才都比較挑剔,他們不但要挑主公是否德才兼備、心有溝壑,還要看對方實力是否值得跟隨,更要求自己的主公要禮遇有加。滿足以上條件,他們纔會忠心追隨。

但就她現在這個情況吧,老巢剛被燒,前途一片渺茫……

雖然前景不容樂觀,第二天她還是讓尚書檯草擬了份賢才令發往各州郡,反正來了就是賺到。

除了這個,在臨時朝堂上,少府孔融總算髮揮他的作用。

“陛下,如今朝廷人才凋零,又值用人之際,臣倒是有兩個人纔想要舉薦給陛下。”

“哦?能得少府青睞之人,必是人中龍鳳,不知是哪二人?”劉謝也有些好奇,甚至有些期待孔融會舉薦什麼人才?

孔融拱手道,“一人是王邙,出身太原王氏,另一人為法去正,乃是名士法去真之孫。此二人皆是太學學生,臣在太學講學多年,發現此二人好善樂學,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孔融話語間對二人才學毫不吝嗇讚美之詞,讓其他大臣甚是好奇,倒真想見見這兩人到底是何方神聖,能入孔融法去眼。

劉謝心裡早樂開了花,這叫什麼,她剛打瞌睡就有人遞枕頭。

她還在想要怎麼搞定這些大臣把王莽、法去正弄進官場,現在好啦,孔融一個人就解決了兩人就業問題。

孔融能舉薦這兩人細想也在情理之中。

當年王莽未篡位前被世人冠以‘儒聖’的稱號,孔融則是當世儒學集大成者,兩人聊不到一塊去纔有問題。

而曆史上的法去正作為劉備麾下除諸葛亮外最受器重的謀士,可比曹操帳下程昱、郭嘉,能被孔融看中也在意料之中。

劉謝當即拍板,“既是少府舉薦,自是賢才。既是賢才,朕自然委以重用。聽聞王邙儒學造詣非凡,便留在太學擔任祭酒一職;至於法去正……便交給文和吧。”

說罷留劉謝又看看眾人,象征性詢問大家意見,“諸位可有異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