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許都帶貨大師 > 第54章 神童交鋒 蒙衝公子不棄,不疑願留許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許都帶貨大師 第54章 神童交鋒 蒙衝公子不棄,不疑願留許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神童交鋒
蒙衝公子不棄,不疑願留許都……

建安六年,
新春剛過不久,有使者打荊州而來,大張旗鼓的,很是高調。

鄧結在義診時都聽說隨行的還有一名神童,
點名要同曹衝“切磋切磋”。

“衝公子不過六歲,
怎也不至於該被人‘切磋’罷。”鄧結聽著這些談話著實有些無奈,
“而且公子一向身子骨弱……”

“嗨,
夫人,定是衝公子那‘稱象’美談叫人聽去,
引發不滿了唄!”

“人家這是有備而來,
說是‘切磋’,
其實就是給司空找不痛快呢!”

“卻又何必扯上孩子。”鄧結無奈搖頭,整理好藥箱準備回去。

“說懌。”郭嘉麵帶笑意,如期來接她。

鄧結看見丈夫,
心中一喜,起身跟去。

“說懌,明天隨我去司空府看熱鬨。”郭嘉執起她的手道。

“熱鬨?什麼熱鬨?”

“荊州彆駕劉先,攜其甥周不疑周文直來使。這周文直年方十歲,但談吐不凡,
鋒芒畢露,
確有神童之姿,
明公……很是中意。”

“中意?不是說點名衝公子‘切磋’嗎?”

“喲,
你都聽說了。不錯,明日便要在司空府舉辦一場公子間的‘智鬥大會’,推舉曹府、荀家年紀相仿的公子參加,正好讓明公也試試公子們的水平。”

他說著,又湊近鄧結耳邊,
壓低聲音道:“當然這是麵上說的,實則……是明公也想借機將那周文直留下,給衝公子做個伴讀。”

“伴讀?”鄧結亮了亮眼睛,“如此高調而來,多少有些心氣,t也願陪個稚子做伴讀麼?”

郭嘉直起身子,相當自信,“那便得看衝公子是否真有那般氣度能引他留下了。”

鄧結嗤笑,“我看你倒是很確信嘛。不過,我竟也能去?”

“嘻,定是你幫我討的恩典?”

郭嘉見被拆穿,也不掩飾,嘿嘿一笑,將她攬在身前,“那是自然,如此熱鬨,怎可錯過?再說,若那文直當真留下……”

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多半與你也會常打交道,當然得喚你一同觀戰。”

“看來奉孝也相當欣賞他?”

“哦?這麼明顯嗎?”郭嘉確實壓不下他那挑高的嘴角。

翌日,司空府前院人頭攢動,氣氛熱烈。

寬敞的庭院被精心佈置,主位搭起台架,台上佈置矮幾,幾邊鋪著厚實的錦席,席上放置軟墊。

堂下兩側分列席位,每個席位側邊都擺有暖爐香薰,抵禦初春寒意。

賓客陸續入座。

曹操高居主位,氣度威嚴。

右側貴賓席上,正是荊州彆駕劉先,正襟危坐,神色從容。

曹操左後方,是三位盛裝出席的夫人:卞夫人、環夫人、尹夫人。

堂下右側,荀彧攜唐夫人首席,其下分彆是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荀攸及陳群。

其中夏侯淵身側坐著八歲的從子夏侯尚,陳群與妻子荀維同席。

左側則以郭嘉為首的謀士團,郭嘉夫婦同席,其後程昱、賈詡、董昭等人依次而排。

堂會正中央,一張大案擺在居中偏左的位置,上頭陳列著竹簡數卷,七方小案以小圈的方式,圍合而置。

鄧結興奮地期待著這盛會,但見滿寵站定中央,朗聲道:“請諸公子入場行禮!”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中央,少年們魚貫而入,一個個身著嶄新得體的錦袍,挺直腰板,神色各異。

他們分彆是:十五歲的曹丕、十三歲的曹彰、十一歲的曹植、六歲的曹衝、十二歲的何晏與同歲的荀惲,以及十歲的周不疑。

幾位少年各自朗聲介紹,並向在場諸位行禮。

鄧結左顧右盼,湊到郭嘉耳邊低語道:“諗歌家的泰兒有九歲了,按說也合適這般場景,怎不讓他一同參加?”

郭嘉聞言,低輕笑一聲,也壓低聲音回道:“這等輩分……你也瞧見了,文若家的惲兒跟你那好夫人可是兄弟。陳長文家若要推舉,合該他親自上場纔是。”

他說著,難掩眼中的促狹之意,看向陳群。

陳群彷彿感受到郭嘉的嘲弄,忽地擡頭同他四目相接,頓時眉頭緊擰,狠狠瞪了他一眼。

鄧結順著郭嘉的目光瞧去,也正巧對上荀維的目光,悄悄舉手同她揮招兩下。

荀維似乎能讀出那倆人的玩笑,眼中略顯無奈,隨即也換上笑容,同鄧結微微頷首。

“請諸位公子入座!”

鄧結瞧得仔細,這座次雖然是按圈排列,曹丕看似是為首,卻偏恰好讓曹衝坐在最中央,正對著曹操,他兩側分彆是周不疑和曹植。

滿寵向曹操作一揖,接著展開一卷竹簡,對眾人道:“今日盛會,非為嬉戲,乃為砥礪才智,觀諸公子明理斷事之能,故設一案。

此案源於月前許都近郊一樁實案,已查明判決。”

“許都西郊一屯田軍戶村落,管倉小吏王五報案,稱庫中為春耕備下的十斛粟種不翼而飛。

經官署介入後查明:村民張三,家中老孃重病,幼子嗷嗷待哺,存糧見底,情急之下,趁夜撬鎖入倉,盜取粟種兩斛。

然其盜取後並未全部用於食用,反而將大半粟種悄悄混入同村李四家那貧瘠的田地裡。

李四家勞力不足,田地常年歉收,為村中公認之貧戶。案發時,從張三家中搜出剩餘少許粟種,李四田中之粟種亦被確認與官倉品種一致。”

滿寵合上卷宗,高聲繼續:“請諸公子細思:

其一,評斷案犯之罪責輕重,依律當如何定性;

其二,思量若由爾等處置,當如何判決?”

隨後,他又作揖一圈,“在場諸位觀禮賓客,亦可點評一二。”

鄧結聽完,不禁張大了嘴,這並非簡單的經義問答,而是涉及盜搶、人情、律法的實際難題。

她拉著郭嘉感歎:“這般錯綜複雜……他們都還是孩子啊。”

郭嘉在案下偷偷拉過她的手,輕輕捏了捏,目光審視著堂中的諸位少年,低聲回道:“可他們都是將來要處理這些州郡事務、乃至軍國大事的孩子。亂世立身,安民定邦,識人斷事乃根本,合該如此曆練。”

場上諸少年仍在仔細閱讀滿寵下發的卷宗,夏侯淵身邊的夏侯尚倒是現在心中默默推演答案。

一陣嘈雜過後,曹彰率先開口:“這有何難?張三盜竊官倉,人贓並獲便是賊!按律當抓起來懲處,以儆效尤!”

說完便大大咧咧坐了回去,堂下爆發一陣鬨笑。

卞氏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難堪,曹操倒也不惱,反倒朗聲道:“彰兒之言倒也爽快,有罪便得罰!”

曹洪也粗著嗓子附和道:“彰公子直爽,這般規矩,還是來軍中合適!”

說完曹氏夏侯幾人再次哈哈大笑,點頭稱是。

夏侯尚看著身邊的長輩,不禁輕輕歎了口氣,倘若自己上,怎也比這答得好。

鄧結拉著郭嘉小聲嘀咕:“還能這般解的麼?”

郭嘉笑著同她耳語:“暢所欲言,無所顧忌,無關對錯嘛。”

曹丕沉吟片刻,起身行禮,氣度沉穩,朗聲道:“啟稟父親、諸位尊長,丕以為,彰弟所言,隻觀其表。”

他目光炯炯,條理清晰:“此案關鍵,在於張三盜糧之動機並非全然私慾,其將大半粟種暗中予李四,此行為……頗為奇特。

動機之中,既有為母為子的孝慈,亦有恤鄰之舉。

然,盜竊官倉,觸犯律法,確係事實。依律,盜竊官物,罪加一等。”

曹丕所言,既點出了案情特殊之處,又牢牢扣住了法理基礎,比起曹彰要成熟周全得多。

曹操麵露讚許之意,荀彧也捋須微笑,陳群連連點頭,夏侯惇更是為其喝彩:“丕公子所言甚是,答得極好!”

卞氏舒了一口氣,環夫人也向她投去寬慰的目光。

曹丕答畢,曹植、何晏、荀惲相繼回答,三人的看法與曹丕大體相近,皆認為張三情有可原,但法理難容。

不過曹植言辭更具同情,引經據典談及“惻隱之心”,傾向於輕判;

何晏論述更注重規矩與界限,強調“不以私情廢公法”;

荀惲則關注實際影響,指出“若因同情而輕縱,恐日後效仿者眾,官倉難以保全”。

他們的發言雖未跳出曹丕劃定的框架,卻也各自展現了不同的思維傾向,引得席間諸位長輩根據其性情暗暗品評。

不想在這一眾溢美之詞中,周不疑赫然起身,麵容不驚,淡然道:“不疑以為,諸位公子所言,有所偏頗。”

他這一句讓場下嘩然,特彆是曹氏夏侯麵容難堪,夏侯尚不禁直了直身子,屏住呼吸。

郭嘉也饒有興致地投去期待的目光。

卻聽那少年神色從容,侃侃而道:“關鍵或許不止在張三為何偷,更在於他為何要偷偷給李四?

他若真心助人,為何不直言?可是怕李四不肯受嗟來之食?或是……他知此事違法,不願牽連李四?

還有,管倉小吏王五,十斛粟種非小數目,他竟未能及早察覺,是否亦有失職之嫌?”

此言一出,眾人驚呼,曹操也正了正神色。

鄧結睜大眼睛感慨:“他在考慮這件事背後……人的想法?”

郭嘉看她一眼,勾起嘴角,“我就說他與眾不同。”

鄧結嗤笑,“洞察人心……倒與你相像。”

郭嘉輕輕磕了下她額頭,引她繼續觀看。

曹衝此刻也起身行禮,補充道:“文直公子提得極好,與衝兒所思相近。

衝兒認為,如兄長們所言,張三盜糧,事出有因。

孝母養子,情堪憫恕。

然其盜糧兩斛,僅取少許餬口,竟將大半傾入李四田中,乃托於竊賊之行,行恤善之心。

張三當知此乃違法,恐李四不敢受,或不願受牽連,故行此掩耳盜鈴之舉,此乃愚善,亦顯其畏懼律法之心。

故張三此人,既有慈孝恤鄰之舉,又集愚善畏法犯法於身,其行悖法,然其心未泯。”t

他這番分析,不僅承接了周不疑的觀點,更是剖析張三的心理,比起單純的法理兼顧,更顯深刻。

曹衝繼續談及處置方式:“衝兒以為,需兼顧國法人情,亦須懲前毖後。

張三之罪:盜竊官物,鐵證如山,不容寬貸。然其動機特殊,情有可憫,可判其勞役數月,以抵其罪,並責令其賠償官倉損失。

李四之處:其雖得粟種,實不知情,但其所獲粟種乃贓物,當由官署收回,酌情補償其損失。

同時,村中既有多戶貧寒,春耕在即,官署當開倉賑濟,或貸以糧種,助其渡過難關。”

堂下頓時響起一片喝彩。

在聲音漸疏之際,周不疑又上前一步補充道:“還有王五玩忽職守,亦不容忽視。

其過尤在張三之上,當依律嚴懲,革去管倉之職,亦罰勞役並賠償,以儆效尤,杜絕吏員懈怠。”

這會算是全了此案,眾人為兩位神童久久鼓掌。

曹操更是自豪與欣喜,起身撫掌大笑:“好、好!衝兒文直皆天賜麒麟,洞悉人心,思慮深遠!”

荀彧慈目笑顏,左右讚歎,“衝公子年方六齡便有如此明斷,文直亦能周全補憾,兩人配合當真天衣無縫!”

曹操聽荀彧遞來話頭,趁機對劉先道:“劉彆駕,如何?吾兒可還看得過去?如此佳兒,豈可無良朋益友相伴?”

劉先望向周不疑,周不疑先前眼中的傲氣,化為此刻的欣賞與相惜。

他走向曹衝,對著比自己矮了整整一頭的娃娃,深深一揖:“不疑心服口服。衝公子才思敏銳,仁心卓見,不疑所不及也!”

曹衝不卑不亢,如大人般從容回禮:“文直公子過譽了,公子之詰問,破雲見日,衝兒尚需努力,願日後能常向公子請教!”

曹操看著堂下兩位孩童如此合拍,拉著劉先的手道:“孤願表彆駕為武陵太守,請留文直在府,你意下如何?”

劉先大驚,即刻起身躬身行禮,看向周不疑。

周不疑擡起頭,看著堂上兩人期待的目光,他堅定擡手:“蒙司空厚愛,衝公子不棄,不疑願留許都,追隨公子,潛心求學,以報知遇之恩!”

劉先這便放心向曹操恭賀:“文直得遇明主,實乃大幸!”

“好!好!好!”曹操連道三聲好,開懷大笑,“今日盛會,喜得良才!當浮一大白!來人!設宴!為文直賀!為吾兒賀!”

由此,司空府前院又開始活絡起來,眾人紛紛隨行前往廳堂赴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