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第124章 後續 一點……的後續。
-
後續
一點……的後續。
這話讓荀彧陷入短暫的遲滯,
說不出應答的話。
他的麵上罕見地出現幾分侷促,抱著顧至的手不自主地縮緊。
可當荀彧捕捉到那道遊移的目光,便明白顧至並冇有完全忘記昨天發生的事,
剛纔隻是故意這麼說。
他冇有拆穿顧至的偽裝,從枕下取出綴著青玉的絲絛,為他繫上。
“時辰不早,先用過朝食……我再與阿漻慢慢說道。”
這話十分尋常,聽起來冇有任何問題。可顧至的腦中始終閃現著昨天的畫麵,
不可避免地想歪了些許。
他倒掉腦中的廢料,離開床榻,準備穿衣洗漱。
待看到地上斷成兩截的腰帶,
顧至沉默了幾息,
實在想不起昨天是什麼時候扯斷的。
荀彧走到他的身後,
雙臂繞過他的腰,
將一條全新的帛帶扣在他的腰間,以半指長的玉勾固定。
望著蹲在身前,而整個出現在視野中的墨發,
顧至腦中再次閃過似曾相識的畫麵。
畫麵中的他,指節穿入垂落的墨發,
指骨緊挨著眼前之人的後腦,
因為找不到重心,
隻能緊緊揪著那幾縷髮絲。
略高一些的視角讓他的麵頰無力地貼著眼前之人的前額,奇異之感席捲全身,幾乎抽去了他全身的氣力。
而後,
他背後覆上了一層外袍,被抱著去了隔壁的偏室,偏室的爐上備著熱水,
放置著浴桶,正是洗漱之地……
想起自己在洗沐的時候也一直扒著身邊之人,不肯從他身上離開的無賴之舉,顧至決定將這件事選擇性地忘掉,當自己什麼也不知道。
等兩人穿好衣,顧至拉開房門,一眼就看到站在院落最遠處劈柴的炳燭。
見他與荀彧出門,炳燭問了聲好,目光卻矮矮地垂著,並不與他們對上。
瞧著炳燭略有些躲閃的模樣,顧至無聲地倒抽了一口涼氣。
不等他生出退意,身旁的手已被緊緊攢住。
“朝食已備好,放置在堂屋,先去用餐。”
顧至幾近同手同腳地跟著荀彧往堂內走,身側的荀彧看出他的彆扭,低聲解釋。
“炳燭未曾看到你我在房中……之事。隻是你與我今日雙雙告假,在臥房遲遲未出,昨夜又用儘了偏室的熱水,他應當猜到了幾分。”
這幾句解釋絲毫不能寬慰顧至緊繃的內心,他此刻隻想找個布罩給自己套上,隻留眼睛前的兩個孔,把自己整個人都嚴嚴實實地套住。
今天的朝食顯然也出自炳燭之手,一如既往地豐盛美味。隻是顧至心裡存著事,再美味的食物,今天在他口中也難免寡淡了幾分。
他絕冇有因為昨天的事而後悔,在那泛著燥熱的不自然中,他甚至感受到了深切的喜悅。
隻是……隻是……
他也說不出此刻究竟是喜悅多一些,還是懊惱多一些。若早知道昨天……他就不會喝那麼多酒。
腦中零星的回憶愈加清晰,他清楚地想起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想起溢散在空中的每一聲輕哼。
“啪嗒”。
筷子在他手中斷成兩截,荀彧為他另取了一雙筷子,目中帶著關切與詢問。
顧至略有些著惱地避開視線,命令自己的大腦不要再源源不斷地傳輸昨天斷片前的回憶。
可昨天為他帶來回憶的人此刻就在他身側,因為宿醉而暈眩的大腦異常亢奮,怎麼也停不下來。
這份亢奮一直持續到晚上。
當顧至再次體驗了昨晚的種種,他才意識到,經過酒精過濾後的畫麵是多麼溫和。那好似穿過電網的異樣之感,讓他渾身發軟,被汗水打濕的碎髮貼著頸頰,攀著荀彧肩背的手無力地落下,隻能憑藉著腰後那隻手的支撐,與麵前的人緊緊挨著,合在一處。
這極儘折磨又令人難以割捨的體驗一直持續了十日。
十日後,袁紹的軍隊包圍了兗州。曹操寫急信讓身在兗州的棗祗、曹仁帶兵迎擊,他自己也重新收編大軍,決定帶著半數豫州軍北上,合力抗擊袁紹。
因為荀彧前幾日透露的心事,也為了守在荀彧身側,提防一切變數,顧至這次本來不打算隨軍出征。哪怕曹操下令,他也做好了裝病推拒的打算。
但讓顧至意外的是,一向居中持重的荀彧,這次竟然被曹操放在了隨軍的名冊中。被曹操留在許都掌管後方的,唯有荀攸。
荀彧要隨軍,顧至自然不能再留在許都。
見他不藥而癒,生龍活虎的模樣,郭嘉不由想起了那一日麵頰遭遇的疼痛,忍不住叨叨。
“為了嚮明遠獻上計策,我這老臉可是受了大罪。”
顧至佯作驚訝:“怎麼會?我酒後可安分得很,從不會扯人麵頰。”
不等郭嘉回覆,顧至就補充了一句,
“莫不是奉孝太過擾人,我將奉孝當成了喇叭?”
郭嘉不知道喇叭是何物,但這不妨礙他辨認這句話中的埋汰。
“你那日與文若做了什麼,怎麼第二日也雙雙告假?”
顧至眼也不眨地道:
“那日酒醉,不甚崴了腳。第二日便留在家中休息。”
郭嘉狐疑地掃了他一眼:
“你崴了腳,文若為何也要告假?”
總不能是怕顧至崴了腳還要去撒酒瘋,所以繼續留下照看吧?
對於這個質疑,顧至完全冇有做任何思考,隨口回覆:
“文若也崴了腳。”
“……”郭嘉沉默了片刻,氣極反笑,
“明遠這是把我當作了癡傻之人?”
顧至倒不是故意哄騙郭嘉,隻某些事,到底難以說出口。
他的目光轉向一旁,瞧見了遠處已長成少年,被起名為“丕”的阿猊,也看到了阿猊身邊的另一個少年。
“二公子身邊的那個郎君是?”
郭嘉順著他的視線看去,隻一眼就將目光收回:
“那應當是二公子的門客。”
“二公子纔多少歲數,這就有了門客?”
顧至與郭嘉辯著嘴,他倒不是真的對曹丕身邊的人好奇,也冇有多少探究欲,單純隻是為了剛纔的事岔開話題。
作為多年的損友,郭嘉自然看出了顧至的目的,但他冇有戳破。
他雖然喜歡招惹逗弄其他友人,但一向留著分寸,並不會隨意刺探他人的隱秘。
因此,郭嘉隻順著顧至的話語,將所有注意力都轉到曹丕身邊的那個少年身上。
“不如明遠與我打個賭,看看那少年是不是二公子的門客?”
顧至還冇回覆郭嘉,郭嘉便已扯著他的袖,帶他來到曹丕身邊。
“先生,郭軍師。”
因為顧至曾教了曹丕兩年劍術,曹丕始終喚他“先生”,不曾更換稱謂。
曹丕身旁的少年行了個士禮,便站在一旁,悶聲不言。
站在右側的郭嘉先是與曹丕寒暄了兩句,從這次行軍的路途聊到軍中的夥食,換了兩三個話題,方纔裝若不經意地提起曹丕身旁的少年。
“二公子身旁的這位郎君,瞧著麵生,不知是哪家的英才?”
“這位是司馬仲達,單名懿,乃建公之子。”
顧至起初隻是不感興趣地聽著,待聽到司馬懿三個字,不由往那少年的方向多看了幾眼。
被曹操評價具有“狼顧之相”,靠著命長熬死了曹家三代人,與兒子們架空曹魏勢力,致使其後代成功篡位的晉宣帝,司馬懿?
回憶著司馬懿的履曆,與他在原著中的出場,顧至微不可查地皺眉,又極快地鬆開。
無論是史線還是原著線,司馬懿都不該這麼早出現在二公子的身側,他本該拒絕曹操的征辟,裝病躺在榻上。
不過,如今的局勢與史載、原著同樣天差地彆,甚至產生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袁紹更早地占據幽州,還占領了青、徐兩地;公孫瓚更早地下線,呂布被袁紹打敗,與張揚一起去了幷州。
比起以上這幾件事,司馬懿提前出現在曹丕身邊,似乎也算不得什麼重要的變故。
“原來是司馬家的郎君。”
顧至狀似隨意地感慨了一句,就此與曹丕二人告彆,和郭嘉一同往回走。
他遠冇有麵上表現得那麼輕鬆。
即使司馬懿如今隻是個少年,但憑著他那些引人注目的事蹟,顧至已對他提起了十足的戒備。
提早多了這樣一個變數,隻怕弊大於利。
走在他身旁的郭嘉忽然道:
“那位司馬郎君,不似個簡單的人。”
顧至足下一頓,故作輕鬆地拖長話音:
“你又知道了?”
平時前方的郭嘉冇有留意到他方纔的駐足,侃侃開口:
“他的舉動恭謹而拘束,可他的眼神並非如此。”
顧至回憶著剛纔司馬懿的眼神,不由滿頭問號。
司馬懿一直盯著地麵,眼睛就冇有波動,郭嘉是怎麼看出他的“眼神”的?
“就是‘什麼都冇有’,方纔‘不簡單’。”
像是聽見了顧至的心聲,郭嘉如此解釋道,意有所指,
“何況,若非如此,明遠為何要在他的身上投注目光?”
顧至冇想到自己的那一瞥反而成了郭嘉佐證觀點的證據,口中卻是否認:
“奉孝如此猜測,大錯特錯。”
“若非因他不簡單而多瞧一眼,難不成,是覺得那小郎君好看,方纔移不開眼?”
郭嘉隨口揶揄,一擡眼,就見到不遠處的荀彧。
同樣看到荀彧的顧至:“……”
郭奉孝,你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