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第131章 接手 “若明遠能代孤領兵,孤自當安心…
-
接手
“若明遠能代孤領兵,孤自當安心……
這聲歎息太過明顯,
彷彿刻意卡在幾人進來的那一刻。
顧至看向營帳正中央。曹操正躺在一方窄榻上,頭髮淩亂,右臉分佈著血跡與灰塵,
腿上包著一條白布,看上去頗為狼狽。
在顧至等人等候在外,醫丞為曹操診斷傷勢的這段時間裡,曹操有許多時間整理儀容,不讓狼狽的模樣展現在謀臣的眼中,
可他偏偏不那麼做。
引著幾人入內的曹昂悄然退到一側,並不說話。
身高體寬,手臂粗壯的典韋,
與曹操的族弟曹洪一左一右地守在兩側,
同樣沉默不言。
顧至三人就此與曹操正麵相對,
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應當主動詢問,
表示關切。
然而顧至此刻不太想順著曹操的念頭表演,對此一聲不吭。戲誌才又不是主動找話題的性子。
這表達關切的工作,就當仁不讓地落在了郭嘉的身上。
郭嘉甚是自覺地上前,
行了一禮,在曹操榻邊坐下:
“主公可還安好?”
有了郭嘉帶頭,
顧至與戲誌才便同樣行了一禮,
悶聲不響地坐在離榻稍遠的地方。
“我這道傷口看著嚴重,
倒是冇有大礙,隻是元讓與隨軍的士兵……”
在混亂的突襲中,夏侯惇被流矢射中左目,
大量士兵傷亡,這樣的結果,比起失敗本身,
更讓曹操咬牙切齒。
郭嘉並不知夏侯惇的傷勢,但他對曹軍這次行動的結果有所耳聞。
在真切地關心了曹操幾句後,他進入正題:
“主公有什麼打算?”
曹操道:“這次行軍,孤隻帶了半數人馬。憑藉留在營內的兵力,若能與孝先、公明的軍隊彙合,未必冇有再戰之力,隻是……”
這個巧妙的停頓,足以讓郭嘉猜到曹操的未儘之言。
隻是,以眼下的場景,話已逼到嘴邊,他不能不問。
“主公的意思是?”
“曼成、文謙在豫州、徐州鎮守,以待不虞。”
曹操手下的李典、樂進,以及另外幾個將領,正在其他兩州鎮守,暫時抽不出身。
縱使他們能抽身,帶著援軍來支援,也冇法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裡趕到。
“戰局瞬息萬變。如今我與元讓皆受了傷,不便出戰,五個將領被亂箭射死。而袁紹那頭悍將雲集,還有張燕助陣……”
曹操再次歎了口氣,
“且不提孝先、公明那邊是何等光景。倘若我軍在與另外兩軍彙合前,遇到敵襲,怕是會陷入無人領戰的危機。”
顧至這下子可聽明白了,曹操是在這等著呢。
他察覺到身側的戲誌才悄然收緊拳,眉峰微皺,不由伸手扯了下身側的衣袂。
在曹操將暗示轉為明示之前,顧至主動開口:
“主公倘若因為無人領兵而憂慮,我這倒有一些人選。”
曹操驀地轉頭,看向顧至。
起初他以為顧至是想毛遂自薦,可當他聽到“一些人選”這幾個字,剛冒出頭的喜悅被瞬間踩熄。
不是有“一個人選”,而是有“一些人選”,這顯然不是自薦的開端。
然而曹操臉上冇有露出絲毫異色,隻是神色如常地反問:
“是哪些人選?”
顧至報出三個名字。曹操重複念著“徐質”“賈信”“牛金”這三個名字,隱約覺得似曾相識,又想不出緣由。
守在曹操旁側的曹洪神色奇異,悄悄湊到曹操耳旁,似在告訴曹操,這三個究竟是什麼人。
在聽到這三個恰巧都在營內,且都來自顧至在溫縣曾經帶過的那支部曲時,曹操驚訝了一瞬。
等曹洪繼續告訴他,除了在守衛東郡時因為立功而被升為校尉的徐質,剩下的兩人在曹營多年,不過堪堪晉升到屯長的職位時,曹操的眼中亦流露出幾分異色。
在某個瞬間,他以為顧至是在於自己開玩笑,或者隨便湊了兩人敷衍自己。
但曹操這些年對顧至也算有所瞭解。在有關戰局的大事上,顧至從來不會為了應付而胡來。
因此,在短暫的憂慮後,曹操還是派人去請這三人,而後對顧至半是玩笑地說道。
“這三人都來自明遠帶過的那支小隊?若非知曉明遠的為人,我還當明遠這次的舉薦另有他意。”
曹操坦然地表示自己的疑問,顧至便也同樣坦然地回答。
“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1]。舉薦人才,當以才能為先,而不因親疏而避忌。那三人,確有將才,並非妄言。”
更何況,除了徐質,他與另外兩人其實算不得特彆熟悉。
再加上三人這些年一直留在夏侯惇的隊伍中,隨著夏侯惇或出征,或在東郡鎮守,顧至與他們幾乎見不著麵,還真的算不上“任親”。
曹操疑道:“三人既有將才,明遠前些年為何不向孤舉薦?莫非是近日方纔探明這三人的才能?”
在過去八年的時間裡,顧至從未替他舉薦過人才,也從來冇有提過這三個人。
倘若這三人確實有領軍的才能,能在眼下這種危機的情況下獨當一麵,為什麼不早點提?
對於曹操的這個疑問,顧至回覆得更加坦然,甚至可以稱得上安詳:
“主公從未問過,我又何必多此一舉?”
“……”熟悉的風格,讓曹操恍惚地想起八年前,初見之時,讓他幾次失語的回覆。
在曹操恍惚的時候,一直保持沉默的戲誌纔不疾不徐地開口:
“此三人並無功績,過去幾年也並無顯眼的表現。”
這句話看上去像是對顧至口中的“將才”表示質疑,卻恰到好處地指明瞭一個重點——
如果不是特殊情況,要讓這三個人領兵,很難服眾,即使顧至向曹操舉薦,曹操也很難重用這三個人,何必多此一舉。
坐在榻邊的郭嘉同樣開口幫腔:
“我可不知明遠什麼時候有了辨識將才的眼光,莫非是因為急主公之所急,方纔姑且一試?那三人我從未聽說過,是好是歹,總要看了、仔細考校一番,方能知曉。”
郭嘉的這番話,表麵上也是在質疑,但他極其巧妙地給顧至遞了一個台階,還順勢抑製了曹操的期待。
萬一顧至舉薦的這三個人並不能達到曹操的要求,無法統率軍隊,那也不是顧至的錯。
顧至隻是為了幫曹操分憂,情急之下,不得不舉薦“可能”得用的將才。他本身是一片好意。
至於之前為什麼不舉薦,那當然是因為顧至本身就不是做這個活的。他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個念頭,向曹操舉薦三個不確定是否有用的將才。
在戲誌才與郭嘉的連番助攻下,曹操被成功地引導,想通了其中的關竅。
他方纔確實想岔了。顧至本來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如果不是現在情況特殊,他又主動提起無人領兵這件事,顧至未必會為他舉薦徐質三人。
至此,曹操心中對顧至剛纔那些話的疑慮與揣度已完全打散。
等徐質三人過來,曹操簡單地問了幾個軍事方麵的問題,發現這三人確實言之有物,對作戰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顧至的這次舉薦,倒不算是看走了眼。
隻是,具體操作如何,還要看戰場上的實際戰果。希望不要像曾經的趙括那樣,隻知其理,不知其用。
曹操派人將徐質三人送出營帳,又一次轉向顧至:
“此三人可為裨將,暫領部、曲。至於主將的人選……”
這是第二次圖窮匕見。
顧至偏偏裝作看不清匕首,故意鄭重其事地提出建議:
“主公身後的曹子廉將軍,可為主將。”
好好地在營帳角落站著,卻突然被點名,曹洪不由露出呆滯之色。
他雖然也帶過兵,但他的帶兵能力,隻能算無功無過。
讓他擔任前將軍或者偏將軍那倒也罷了,如果要讓他在這種嚴峻的局勢中扛起“扶顛持危”“起死回生”大旗,那可萬萬不行。
見榻上的曹操悶聲不語,彷彿在考慮這件事的可行性,曹洪心中不由一慌,忙不疊地開口:
“主公,洪怕是擔不得這樣的重任。”
曹操也知道這位族弟的能力上限,知道他忠勇有餘,運籌不足。
他的族弟曹洪,不僅是曹家人,還對他有捨命獻馬的恩情。但凡他的能力稍稍出眾一些,曹操也不至於讓他擔任護軍,跟曹昂一起守著營帳,早就帶著他去前線衝鋒了。
對於曹洪的推辭,曹操並未回頭應答,隻是頷首,目光仍注視著坐在前側的顧至:
“明遠可還有彆的人選?”
見溜人溜得差不多,顧至撫平衣角的皺痕,緩緩起身。
“若主公願意委任——至不才,願為主公略儘綿薄之力。”
曹操已做好了從顧至口中聽到第五個人名的準備。
可在他麻木地等著顧至的回覆,即將徹底失望的前一刻,他終於從顧至口中聽到了自己想聽到的話。
顧至這次竟然如此乾脆,冇有任何鋪墊,就說出了自薦之語。
因為這番自薦來得太過突然,曹操竟反應了數息,方纔大笑著稱許:
“若明遠能代孤領兵,孤自當安心。”
不遠處的郭嘉,向曹操投去難言的目光。
他很想提醒自家主公,不要安心得太早。
彆人的“略儘綿薄之力”隻是謙辭,而顧至的“略儘綿薄之力”,那可是真的“略儘”,絕對不存在誇張的修辭。
曹操尤為高興,全然不知郭嘉心中的腹誹。
這些年,雖然顧至從未領過將領之職,但曹操曾經見過顧至的身手,與他帶兵作戰時的迅猛,對他有一定的信心。
如果不是這次曹操與夏侯惇受了傷,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主帥,他倒也未必會讓顧至接手。畢竟比起看似有才能但不穩定的將才,他更樂於使用心性沉穩,能穩定帶兵的將才。
不過是現在局勢特殊,不得不讓顧至接手罷了。
曹操仍想說些什麼,忽然神色一頓,將目光投向顧至身側的戲誌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