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 第14章 暫離 小小的一個溫縣,確實不同凡響。…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第14章 暫離 小小的一個溫縣,確實不同凡響。…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暫離

小小的一個溫縣,確實不同凡響。……

老徐重新繃緊後背,將目光投向顧至的所在。

顧至已披上外衣,伸手輕輕一撥,將他推向壁衣的後方。

“吱呀”——

木門打開。

院中的曹昂與荀彧同時擡頭,以不同的神態朝這邊望來。

顧至披著外袍,將淩亂的髮絲撥到耳後,正是一副剛剛睡醒的模樣。

荀彧清透的雙瞳帶著歉然:“顧處士,可是吵醒了你?”

顧至走出兩步,踩在門前那一團不甚清晰的腳印上。

剛纔,在他開門的瞬間,荀彧的目光正投落在這個位置。

這是老徐從屋頂跳下的落腳點。

荀彧將這一切看在眼中,神色未動。

曹昂現出幾分懊惱之色:“是我考慮不周……”

顧至搖頭,解釋出來的緣由:“我在半睡半醒間,聽到外頭有零碎的腳步聲,以為遭了賊,便出來看看。”

聽到這,曹昂也有了玩笑的心思:“顧兄耳聰目明,卻未想到是遇上了我這個小賊。”

荀彧再次看向被顧至踏在腳下的痕跡,一語不發。

素來擅長察言觀色的曹昂當即注意到這一點,順著荀彧的視線望去,緩緩蹙眉。

“護衛隻會在外沿巡邏,並不會在寢居周圍踏足……”

他擡起頭,詢問顧至,

“請問顧兄,何時聽到零碎的腳步聲?”

“至少數十息。”

得到答案,曹昂轉向荀彧:“正逢多事之秋,還請荀兄先擇一處臥房落榻。我會讓護衛加強巡邏,不讓賊人再來打擾貴客。”

荀彧頷首:“曹將軍,這間臥房是否有人居住?”

荀彧所詢問的臥房,正位於顧至隔壁。

“倒是無人居住。”曹昂道,“一會兒我讓侍從略作整理,還請荀兄稍待片刻。”

“有勞將軍。”

顧至望著院內擠在一塊,空房眾多的“違章建築”,實在想不通荀彧為何要住在自己隔壁。

顧至垂眸。

腳底的印記被鞋麵蓋住了一半,仍有一半清晰可見。

他並冇有刻意將印痕抹去。這一腳也並非為了掩飾,而是引導。

曹昂告罪離去,隻讓隨從留下收拾寢居。

留在院中的僅剩顧至與荀彧。

顧至正準備進屋,倏然想到荀彧的“潁川獵頭”之名,停下腳步。

“荀兄也來自潁川?”

早在城門口,荀彧就已做過自我介紹,提過自己的家鄉。

此刻對於顧至這番不走心的詢問,他冇有流露出任何不解,行若無事地回答:

“正是,在下出自潁川,潁陰縣人。”

顧至繼續問:“不知荀兄是否認識一人——姓顧名彥,潁川人士?”

荀彧停頓片刻,仔仔細細地回憶,搖頭:“未曾。”

得到這個結果,顧至有些意外,倒也談不上失望。

此時侍從正好從隔壁的房舍走出,他不再多言,向荀彧道了謝,轉身進屋。

木門在視野儘頭緩緩閉合,荀彧仰頸擡眸,清瑩的瞳光定在屋頂的邊緣。

有一塊青瓦,雖物歸原位,卻仍留下了微不足道的痕跡。

小小的一個溫縣,確實不同凡響。

伴著隨從“風大了,請郎君入屋,以免受涼”的提醒,荀彧收回目光,擡步進入隔壁屋舍。

一夜好眠。

第二天,顧至找到曹昂,表示自己要去東郡,是否能借馬一用。

曹昂蹴然:“可是寒舍招待不週?”

“並非如此。”顧至否決,“私事纏身,等處理完了便回。”

昨晚發生的事曆曆在目,曹家正是焦頭爛額的時候。似顧至這般吃白飯的“高等囚徒”,在這個危機關頭要求離開,不免讓人多想。

但——

他在這時候離開,恰巧能為曹家提供一定的便利。

顧至清楚地明白這一點。他相信,曹昂對此同樣心照不宣。

果不其然,曹昂並冇有因為顧至的辭彆而失望,他的態度一如往常,甚至效率極高地讓人準備了一匹快馬,一柄鋒利的佩劍,以及足夠用的盤纏與乾糧。

“天色漸涼,路上風大,家中尚未來得及為先生準備纊衣。”

在私下裡,曹昂仍習慣叫顧至先生,

“昂與先生身量相仿,這件袍衣還請先生收下,聊避風霜。”

“多謝大公子。”

若不是早就猜到曹氏的打算,曹昂這番殷殷關照還真有可能叫他良心作痛。

可惜,冇有如果,也冇有可能。

顧至表情寡淡地想著,對於接下來的請求,他冇有任何的遲疑與見外。

“還有一事想托付於大公子。”

換了旁人,隻怕要因為這“得寸進尺”而瞪目。

可曹昂仍然冇有任何不悅,隻耐心而認真地望著顧至:“先生請說。”

“我有一位兄長,姓顧名彥,若他來到此地,還請大公子將這封信轉交給他。”

曹昂接過信囊,笑道:“不過舉手之勞,何言托付。”

卻見顧至又取出另一隻布囊:“若三日內,城中生亂,請將這布囊交給曹將軍。”

曹昂麵色一肅,鄭重接過。

他將顧至送到城門口,目送顧至上馬。

“先生珍重。”

半句未提“我在此等候先生”之類的話。

“大公子,珍重。”

顧至策馬揚鞭,向東而行。

直到再也看不見顧至的身影,站在曹昂身後的隨從才忍不住開口嘀咕。

“早不走晚不走,偏偏這時候……”

“不可胡言。”曹昂正色喝止,轉身入城。

侍從連忙跟上。因為知曉大公子的脾性,心中又著實不忿,在憋了半條路後,他又忍不住開口。

“公子心善,可那顧……顧先生,若是一去不回,又該如何是好?”

“他若不回,那便不回。”

曹昂撤下臉上的肅穆之色,無聲輕歎,

“逸群之才,若真的心不在此,你便是用上千萬手段,也無法讓他屈就。”

曹昂看似歎息,實則如釋重負。

昨夜雖然拿下了一名叛徒,可城內還是隱患重重。

顧至在這個時候離開,正巧幫了大忙,或許能幫他們引蛇出洞。

原本他還發愁,不知該如何與顧至傳遞此事,且不讓細作發覺。倒是冇想到,今日一早,顧至竟主動提了辭請。

不論心中是什麼想法,曹昂麵上都維持著恰到好處的溫和與憂慮。

他得表現出苦惱、強自鎮定的模樣,卻又不能表現得太過。

“先生不是言而無信的人。”

曹昂極力控製著神色,不讓自己露出一絲一毫的破綻,

“以先生的才略,若貪財慕勢,從一開始就不會與我們結伴。”

更何況。

曹昂腳步微頓,看向路邊被巨石封住的井蓋。

在這個時候留下的人,就真的一定可信嗎?

……

城外。

馬匹疾奔三裡,追上了在官道邊等候已久的老徐。

老徐在顧至的臥房窩了一晚上,天剛矇矇亮就悄悄離開,騎上了事先藏在城外的馬。

他在路口百無聊賴地等待了半個時辰,終於等到了顧至。

顧至從馬褡子裡取出一隻被麻布包著,仍有幾分溫熱的饢餅,丟給老徐。

老徐單手翻上馬背,順勢接過饢餅:“謝了。”

他三兩下地將饢吃完,將沾滿餅屑的麻布收入佩囊。

官道暢通無阻,兩人縱馬趕路,大約趕了一個多時辰,人馬皆疲。

趁著馬匹休整,兩人到溪邊汲水的功夫,老徐問出了盤桓一晚上的疑問:

“你不應該是戲賢弟的親朋嗎?為何表現得……好似不認識他似的。”

顧至確實不認識,原主記憶中也冇有任何姓戲的人。

箇中緣由,不便與老徐說道。因此,顧至並未回答,隻是提出反問:

“還不知那位姓戲的郎君,表字為何?”

“戲賢弟去歲剛剛及冠,表字……容我想想。”

因為多年未見,加上兩人重逢時的兵荒馬亂,一時之間,老徐竟想不起對方的表字。

“他上次予我的書信上寫了……寫了什麼來著。”

這一想,就想到休息結束。

顧至本也就是隨口一問,見老徐仍在皺眉思索,他先一步勒繩上馬。

“對了。”老徐一拍掌心,“誌才。戲郎名煥,字誌才。”

顧至:“……”

戲誌才,曹操早年的謀士,早亡。

雖然姓戲的人十分罕見,倒也不用拋出唯一一個在曹魏勢力留下記載的戲姓謀士。

樂/透的頭等獎都冇有這麼精準。

顧至回憶曾經看過的《大魏梟雄誌》,隱約記得裡麵並冇有戲誌才的出場。

所以……即使在《大魏梟雄誌》冇有提及,這些曾在史書上有過記載的人物也會在這個世界出現?

短暫的想法一掠而過,顧至倏然笑了。

“原來是叫誌才。”

聽不清情緒的聲音,卻被拖出了幾分意味深長。

老徐頗為怪異地看了顧至一眼。

“你當真不認識戲賢弟?”

顧至緩緩搖頭。

老徐麵上的疑惑之色更深。

不等他捋清思緒,又聽顧至詢問。

“徐兄可見過顧彥?”

老徐當即反問:“顧彥是何人?”

“是我的兄長。”顧至定定地看了老徐兩眼,“看來徐兄是從未見過了。”

他的心底多了一絲彆樣的念頭。

“汝穎多奇士”,潁川郡謀士眾多,同為青年一代的士人,他們之間相互認識的並不少。

荀彧舉薦與他相識的戲誌才、郭嘉、鐘繇、杜襲、陳群——他們都是來自潁川的策士。

在潁川出生的老徐與戲誌才相識,潁川策士戲誌才疑似認識同為潁川人的原主。

可為什麼……冇人認識原主的哥哥顧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