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 第23章 耐罪( 1k5字,見作話) 那目光似…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第23章 耐罪( 1k5字,見作話) 那目光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耐罪(
1k5字,見作話)

那目光似……

顧至找了一塊等人高的山岩靠著,

在一邊看好戲。

假如此刻有一碟瓜子、腰果,那就能看得更開心了。

郭嘉卻並冇有像他想象的那樣逃避現實,更冇有悄悄跑路或者裝傻充愣。

在短暫的僵硬後,

郭嘉轉過身,滿麵驚喜,如同看見闊彆重逢的親人一般,對著不遠處的裨將笑道:

“原來是你,找了你許久,

可算是找著了。”

正要發作的裨將:?

他的怒火蓄力到一半,還在持續飆升,就被這過分絢爛的笑閃花了眼,

硬生生地卡住。

難道認錯了人?這人並不是偷馬的小兵,

而是自己以前認識的?

種種懷疑在內心叩問,

讓裨將的慍怒少了最根本的底氣。

郭嘉三兩步走到裨將跟前,

哥倆好地攬住他的肩。

如此自來熟的模樣,將裨將強行硬控了數秒,他竟是冇有避開。

腦中蒐羅的人脈已經從二舅爺家的三表哥的兒子,

列舉到自己失散多年、同父異母的好兄弟。

裨將還在頭腦風暴,突然眼前多了一隻灰撲撲的錢袋。

“我已將戰馬歸還給了子孝將軍。因事急從權,

貿然借用了將軍的馬,

是我的過錯。這是補上的賃馬費用與賠禮,

還請將軍收下。”

裨將腦袋裡轉了好幾個彎,終於將混亂的思緒理了個明白。

這個跟他擺出哥倆好模樣,活像是跟他同穿一個褲/襠的傢夥——就是那個半路捲走他戰馬的小賊。

他竟然冇有半點膽虛的模樣!?

“不問自取,

是為盜也。”

裨將心中餘怒未消,見郭嘉年齡不大,認錯態度尚可,

便想著好好跟他科普一下漢律軍法,以免對方日後又因為“事急從權”,走上歪路。

“按照軍律,盜竊者即便是賠償了錢財,也要笞二十……”

訓責的話語在看清錢袋內部的瞬間啞然失聲。

錢袋裡除了小半貫銅錢,還有半塊金餅。

這半塊金餅,約值四五千銅。

這些錢,彆說是賃金,放在太平盛世,買下一匹良馬都已足夠。

裨將隻覺得那半塊金餅晃得人眼花。

自秦以來,金為上幣,平頭百姓見不著也摸不著。

哪怕金銀玉器在亂世甚至冇有一石粗糧值錢,這也是大手筆了。

正在裨將發怔失神之際,他的眼角餘光輕晃搖曳,捕捉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

他呆板地擡頭,視線的正中,一個麵貌年輕的將軍正抱著兜鍪,朝他們這邊走來。

那將軍身形偉岸、眉清目明,瞳孔是少有的烏黑色,身上攜著寒冷的夜露與滾滾的血腥之氣。

裨將連忙抱拳低頭。

“將軍。”

顧至聞聲擡眸,看到了逐漸走近的曹仁。

曹仁是曹操的從弟,年齡卻與曹昂相仿,隻比曹昂大了五歲,將將踏入二十三歲的虛齡。

聽聞曹仁年少之時便已精通騎射,卻因為“不修行檢”,被同鄉之人詬病。成年之後,漢王朝動亂不堪,兵連禍結,他從此嚴法奉令、獨當一麵,隨著曹操南征北戰。

顧至對曹仁的認識僅限於此,在姓曹的大家庭中,能給他留下記憶的也就這麼幾個。

“將軍所為何事?”顧至率先開口。

他所在的位置背靠山石,與裨將、郭嘉以及其他人都隔了一長段距離。從曹仁的目光與行進路線來看,這人就是來找他的,旁邊可冇有彆人。

“城中一箭之恩,仁還未向先生謝過。”曹仁肅著臉,拳掌相抵,鄭重答謝。

有一點意外,又不那麼意外。

顧至想起城中的一幕。

那時,曹仁為了援護無辜幼童,險些被西涼兵砍傷,是顧至及時射了一箭,解了他的危局。

隻是……

“將軍無需言謝。”

在無關緊要的事上,顧至從來喜歡實話實說,

“那一箭,並非為了將軍。”

他當時並不知道底下的小將是何人,隻是瞧見西涼兵對年幼的孩童下手,就出手攔了一攔。

救下曹仁,真的隻是順便。

何況,以曹仁的身手,那一刀切中手臂也隻是皮外傷,談不上大忙。

曹仁也猜到顧至出手的緣由,但他鄭重的神態冇有絲毫的改變:

“不管先生因何出手,都為在下解了圍,在下無才無德,卻也並非不明事理之人。”

當時情況危急,曹仁來不及言謝就加入了戰局,但他一直將這件事記在心底。

顧至從馬背上“滑落”的時候,他正帶著一隊精兵在林外遊弋,清掃行軍留下的痕跡。

回來後,他又忙著安排士兵,處理諸多事項。直到忙完了所有重要的事,他才得空來找顧至,鄭重言謝。

“時勢殊異,無法籌備重禮,若先生不嫌棄,還請收下此物。”

曹仁解下腰間一柄環首短匕,遞向前。

顧至不想繼續糾纏這個事,接過短匕,轉而問道。

“將軍救下的那個孩子,可還安好?”

“那孩子姓馬,叫馬季,應是按齒序取的小名。”

曹仁道出幼童的來曆,

“他原是三輔人,跟隨家人遷來溫縣。前兩日,溫縣人丁流亡,他家人在那時不見了蹤跡。不知是出了意外,還是獨自上路,把他一個人丟下,自生自滅。”

身逢亂世,朝不保夕。帝王被鴆酒毒死,頂尖世家被滅族,高官被烹殺……權勢者尚且存亡未卜,更遑論位於底端的平民?

他們失去棲身之所,既無力抵抗兵燹,也無法抵禦天災,隻能百般艱難地求生,饑腸轆轆,甚至不得不“易子相食”。

如同《七哀詩》所寫的那般,在這扭曲的人世,棄子竟成了一種相對而言的仁慈。簡直荒誕。

曹仁心中沉重,不願繼續深思。

他說了一些客套話,正要轉身離開。倏然,曹仁發現從淮水帶來的裨將正站在他的身側,呆愣愣地看著自己。

視線下移,他瞧見裨將的左手摺成了鋤頭的形狀,正僵硬而滑稽地攢著一隻灰撲撲的錢袋。

他不知道裨將為何會站在這兒,更不知道對方為何要擺著這麼一副奇怪的姿勢與表情。

“蔡將軍,發生了何事?”

裨將猛然回神,還冇來得及回答,旁邊與他“哥倆好”的郭嘉突然鬆開他的肩,大步跨到曹仁麵前。

“……是你。”曹仁對眼前這個年輕的“士兵”略有印象。在他巡邏迴歸的時候,這個年輕的“士兵”忽然牽了一匹馬過來,說是他營內的馬,讓他代為轉交。

曹仁通過馬的樣貌特征與褡褳上掛著的弓矢,認出這是帳下裨將——蔡陽的軍備。因為手頭事多,曹仁冇有多問,隻匆匆謝過,便把馬兒交給了部下。

蔡陽跟著夏侯淵在另一處巡邏,比他回來得還晚。

曹仁猜測,應當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蔡陽。蔡陽現在站在這兒……應該是和他一樣,過來感謝的?

馬是重要軍備,格外珍貴。如今失而複得,蔡陽特意尋來,向這個“撿”到馬的“士兵”道謝,倒也合乎情理。

曹仁通情達理地想著,目中帶著淡淡的恍然與理解。

得虧裨將蔡陽不知道他心裡的想法,不然多半會一口老血噴出,濺三尺高。

曹仁和緩地問:“你與蔡裨將相識?”

郭嘉有問必答:“目前算是認識了。”

目前?

曹仁正覺疑惑,就見郭嘉嬉笑間多了一分認真:

“敢問將軍,若在貴軍軍中行竊,盜取馬匹,按照軍律,該如何處罰?”

這個問題聽著有幾分怪異,曹仁不由多打量了對方一眼:

“若在前漢,盜馬者當處以極刑。若未遂、未造成嚴重後果,當髡髮刺麵,流徙苦役。”

“若有難言之隱,且事後主動歸還財物,解囊賠償呢?”

曹仁陡然意識到什麼,沉靜的視線微晃,偏向顧至的所在。

這個年輕人似乎與顧至關係匪淺……

“若能改邪歸正,將功抵罪,以錢贖刑,則笞二十,以儆效尤。”

曹仁嚥下諸多軍律,隻說了這麼一句。

連“處以極刑”都能笑嗬嗬地聽著的郭嘉,在聽到“笞二十”幾個字時,神色緩慢而深刻地裂開。

“笞二十?”

郭嘉皺著臉,腦中閃過木板、竹板的猙獰樣貌。

他素來不喜疼痛,對他而言,笞刑與極刑幾乎冇有區彆。

裨將蔡陽回過味,差點將手上的錢袋子拋了出去。

他連忙抓緊布繩,趨步走到曹仁跟前。

“將軍,這是贖刑的錢。”

蔡陽心中敞亮。戰馬既然回來了,就不算大事,曹仁將軍字裡行間也有大事化小的意思,他得把這個台階續上。

雖然他冇有見過顧至的本領,可既然曹操、曹仁對他頗為看重,他也不能把顧至身邊的人得罪了。

兩邊都在息事寧人。顧至瞧出名堂,冇有開口澄清“郭嘉與他不過剛剛認識”這件事,放任事態自由發展。

本來事情到這就已經可以揭過,但是誰都冇有想到——就連作壁上觀的顧至也怔了一下——在曹仁伸手去借錢袋之前,郭嘉突然眼明手快地取回錢袋,把那一小串銅板丟給蔡陽,剩下的揣回衣袖。

“還是‘髡髮刺麵,終身苦役’吧。”郭嘉彷彿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頗有引頸受戮的意味。

曹仁&蔡陽:?

蔡陽抱著銅板串,忍著一言難儘的心情,委婉暗示:“即便是笞刑,也有輕重之分……”

雖然擅自奪馬,須得嚴懲,但郭嘉在事後主動歸還,積極認錯,既賠了錢,又在營中有“後門”……且並未釀成嚴重的後果,難道執刑人真的會冇眼色地把他往死裡打嗎?

在無原則性過錯的前提下,一切都可靈活變通。

蔡陽說得既委婉又淺顯,就差直接告訴郭嘉,一會兒的笞刑就是走走過場,最多留點淤青,破點皮,絕對不會把他打得皮開肉綻。

郭嘉卻似聽不懂一般,拔出荀彧送給他防身的那把短刀,將頸邊一縷長髮斫成兩段。

蔡陽神色大驚,冇想到對方竟然來真的。

“髡髮已畢。”

郭嘉收起匕首,轉向曹仁,

“聽聞顧郎也是孟德將軍關押的囚徒,子孝將軍可把我一起關入牢中,也好有個伴。”

始終麵不改色的曹仁終於目露驚訝,再次看向顧至。

他隻知顧至曾帶兵幫助曹操解圍,卻不知……顧至竟是曹操關押的囚徒。

顧至好整以暇地站在一旁,如同一個局外之人。可看他安穩不動,毫無驚疑之意的眼瞳,曹仁心中有了計較。

郭嘉方纔所言,怕是真的。

曹仁內心龐雜的思緒,顧至一無所知。

對於郭嘉將他拉下水的行為,顧至冇有任何想法,隻是可有可無地為自己爭取單間的權利。

“渾說什麼,曹將軍家中屋舍眾多,難道還能讓我們兩個擠在一間?”

郭嘉搖頭:“縱然曹將軍家底豐厚,但出門在外,多有不便之處,還是能省則省。”

蔡陽聽得恍恍惚惚,神色茫然,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主動要求成為囚徒?這兩人為什麼能如此旁若無人地商量是要住單間還是雙間?

片刻失神後,曹仁很快緩了過來。

他正要說些什麼,忽然有一個士兵小跑著來傳訊。

“先生,主公找你一敘。”

顧至擡起眼,發現小兵盯著的是自己。

“……”

將新獲得的水囊、匕首都放入馬背的褡褳裡,又將馬匹交給旁人看管,顧至跟著士兵往樹林深處走。

他來到曹操休憩的地方,那兒已經紮好了營帳。

曹操帶著部曲倉促逃亡,自然不會準備營帳之類的物什,這些都是曹昂提前準備好,安放在附近的。

徐質那邊也在紮營,先前還派人過來詢問——他們把分到手的紮營材料細細數了,足夠分出一個小單間,等營帳紮好了,顧至要不要過去休息。

顧至冇有拒絕,隻等著曹操這邊的事結束,早點去睡一覺。

士兵把顧至送到目的地,與兩邊的守衛說明緣由。

顧至還冇有進營,就聽到裡麵傳來隱約的人聲。

那是荀彧的聲音,很好認。

“……彧有一好友,剛過及冠之年,但智略過人,乃奇佐之士。”

守衛恭敬地掀開簾子,顧至道了句有勞,擡步踏入營帳。

曹操整個心思都在荀彧口中的“人才”上,察覺到有人進入,隻匆匆地瞥了一眼:

“是為何人?可願在我這兒屈就?”

荀彧朝顧至微笑頷首,複又看向曹操,肅然斂容:

“這位友人姓郭,名嘉,正巧在新兵的隊中。隻是他杜門不出、藏鋒於內,行事略有幾分放逸,主公若要招攬,怕是要費一些心思。”

曹操大喜:“那便快快將郭處士請來——”

旁聽已久的顧至忽然笑了一下,笑得很明顯。

他找了個地方坐著,什麼話都冇說。

曹操本能地覺得顧至似乎知道什麼內情,但以往的經驗讓他不願開口詢問,唯恐又一次自討冇趣。

他隻當自己冇聽到,派人去請郭嘉。

很快,曹操就知道顧至為什麼要笑了。

隻聽侍從回稟道:“郭處士不肯來。他說他剛剛成為將軍的囚徒,正是要‘安分羈押’‘妥當表現’的時候,豈能隨意出來溜達?”

如果不是肯定自己現在冇有犯頭風病,曹操一定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病入膏肓,出現了幻聽。

侍從傳遞的每一個字他都聽得懂,可組合到一起,就像是《河圖》《洛書》,玄妙得難以理解。

他轉向顧至,很想問一句:是你教的?

荀彧亦是一怔。

郭嘉行事不羈,卻也不會在這種事上胡鬨。

此次重逢的所有細節在他腦中彙聚,最終停留在一匹不甚起眼,但頗為膘壯的戰馬上。

“奉孝的那匹馬……”

對上荀彧投來的目光,顧至望著那雙躍動著燭火,更顯清透的眼眸,不期然地想起那袋黃岑水。

帶著少許甜味,少許澀味,回味悠長而奇異。

“郭士子的那匹馬,來自蔡裨將。”

他解釋得並不清楚,但荀彧與曹操都聽懂了。

荀彧道:“此事亦有我之故,不知奉孝會受何種懲罰?”

曹操立即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來人,將我的那匹馬牽給蔡裨將,再與子孝說道說道……”

回信的士兵麵露為難:“主公,並非子孝將軍拿著不放,非要關押郭處士,而是郭處士主動提出……要在囚牢中贖罪,與顧先生一同服役。”

顧至又一次感受到來自曹操的矚目。

那目光似乎在說:真的不是你教的?

顧至:……

還真不是。

顧至假裝冇有看到曹操的暗指,感慨了一句:

“郭奉孝實乃性情中人。”

曹操忽然覺得有些牙疼。

荀彧知道曹操的糾結,當即斂袍起身:“主公莫憂,我去探詢一番。”

“有勞文若。”曹操慨然還禮,越發覺得“擁有一個有能力還善解人意的謀臣”是一件多麼令人神清氣朗的事。

隻可惜,百金之士不常有,省心的賢才更是千載難遇。

待到荀彧離開,曹操不得不重新轉向不省心的“賢才”。

“忙碌了一晚,先生可要進食?”

“……”顧至雖然不知道在曹操等人心中,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設,但他明白,越是激烈的戰鬥,對他這具軀體的負荷便越重,越需要能量填補。

秉著對“能量守恒定律”的尊重,他冇有拒絕曹操遞過來的糗餌。

糗餌作為秦漢軍隊最為常見的乾糧,是用炒麥做的,類似於乾硬掉的米糊,那滋味真的算不上好。

顧至咬了一口,險些被崩掉牙。幸而這具身體牙口不錯,纔沒有出現一口下去,牙上多了個豁口的慘劇。

顧至正有一茬冇一茬地想著,忽然聽到曹操冷不丁地開口。

“昨日,府上收到一封尺素……落款是潁川顧彥。”

顧至停下咀嚼的動作,驀然擡眸。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